• 精选
  • 会员

刘秀时期,“官小权大”的宦官专权

2019年5月10日  来源:文城观点 作者: 提供人:guliang19......

第二,刘秀时期,“官小权大”的政治机制导致了宦官专权。

东汉初年,刘秀立国时政绩显著,他面对着豪强割据和战乱不已的局面,通过十二年艰苦奋战,终于荡平群雄,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刘秀的统一大业来之不易,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不气馁,不放弃,战略清晰,战术得当,善用人才,所以最终取得成功。而在平定动乱之后,他励精图治,勤勉治政。在政治上,刘秀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在经济上,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在文化上,他复兴儒学,推崇德性、气节,其所开创之局面被认为是“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期。他创造了“光武中兴”的局势,是很有成就的。

中国历史上四次削弱相权的得失及影响分析

光武帝画像

在政治改革上,刘秀竭力巩固和强化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他采取了种种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将汉武帝时期的皇权专制制度推向新的高度:

首先,东汉不设丞相,并逐渐弱化“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的权力,历史上,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是很有名的中央体制改革。自刘秀起,“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参见《后汉书·仲长统传》)也就是说,东汉初,“三公”的权力越来越被弱化,其治政权力逐渐转到了台阁,“三公”原本握有实权,而后来成了有职无权的虚职了。

其次,刘秀将“尚书”的职权范围和机构进一步扩大,强化了“尚书台”的权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尚书台的官员权力非常大,朝中一切政务基本上都归尚书台处理;二是尚书台官员直接听命于皇帝,有权向皇帝直接汇报,他们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三是尚书台的职官由官阶低的官员来担任,这便于控制,避免成为对皇帝有威胁的权臣,而他们对皇帝很顺从,基本上保持着皇帝身边秘书的身份,更受皇帝的信任;四是尚书台官员“官小权大”,在其他官员面前非常威风,皇帝将自己穿过的四季衣服赐给尚书令,这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耀,而且,当朝的“三公”“九卿”、大夫以及五营校尉等,若于复道中遇见尚书卜射、尚书左右丞等尚书台官员,需回车避让。每逢大典时,尚书令与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中丞皆专席而坐,称“三独坐”;五是尚书令的助手为尚书卜射,秩六百石,在尚书令不在时可代理尚书之职,并掌廪假钱谷之事,此外,还置尚书左、右丞,秩各四百石。六是尚书台分六曹,分别为:三公曹,设三公尚书二人,执掌三公文书、年终考课即选举斋祀诸事;吏曹,主常侍、黄门、和御史等事;二千石曹,掌中郎官水火、盗贼、词讼、罪管;民曹,掌修造建筑,并负责池、苑、囿、范围之内的治安警卫之事;客曹,掌护卫天子出猎,以及边地少数民族往来中原之事。因“客曹”分南北,于是成“六曹”。各曹设尚书侍郎六人,共三十六侍郎,掌起草文书,秩皆四百石。

尚书台的设置,使西汉中期以来较为松散的尚书组织被进一步强化,在其内部开始出现专门化的政务管理机构,而其官员的职责也更明晰和固定化。尚书台关于出纳王命和人事权力的职掌,使其权力非常大,而尚书令秩虽低却位尊权重,可秉承皇帝旨意,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决策。当时,朝廷上的事,事无巨细,皆在尚书台的管理范围之内,尚书令、尚书卜射权重于“三公”,直接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他们相当于具有原来“丞相府”的职权。东汉对尚书台的强化充分体现了“官小权大”政治机制特殊效能,这相当程度上达到了抑制相权,巩固皇权的目的,对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官小权大”政治机制形成却也潜伏着危机,最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危害之一,当皇权专制统治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之后,中央管理机制缺少了相权的制衡,缺少了“三公”对于皇权平衡功能,使皇权专制统治走向其反面,给了原本依附于皇权的宦官提供了专权的制度便利。当皇权出现了超强专制状态,朝廷官员缺少权力,而尚书台的官员官阶虽低,但因依附于皇权并靠近皇帝,便于揽权。这就为皇帝身边的人创造了掌控尚书台,把持朝政的机会。尚书令和尚书卜射等威权显赫,“三公”、“九卿”、大夫于复道相遇都须避之,这便是一种专权的信号。尚书台官员依托皇帝,狐假虎威,仗皇帝之势,欺压朝臣,其专权的趋势渐渐严重。

危害之二,尚书台秩虽低却位尊权重,这让依附于皇帝的宦官们有进入核心权力机构的极好机会。东汉初,尚书台的官员用的还有朝中官僚,而渐渐的,宦官也开始进入尚书台,到东汉中期,尚书台的内官不再由别的官员来担任,而是全部用宦官。而当宦官们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等头衔之后,便能指挥、控制尚书台,成了把持朝政的权臣,而当他们掌控了尚书台之后,实际上就等于控制了中央政府的政权,后来,专权的宦官们便逐渐架空皇帝,专权擅政,专横跋扈,成了朝中的第一大势力。宦官掌控了尚书台,便利用其参与皇帝决策和执掌人事等权力,掌控朝廷的要害部门,特别是掌控禁军和其他军队,于是,东汉中后期,便出现了宦官专权,彻底掌控朝局的腐败政局,东汉逐渐走向衰败。

危害之三,尚书台由皇帝身边的人执掌,而他们对皇室的情况既熟悉又有直接的厉害关系,这便造成了尚书台官员对于王朝的继位问题十分敏感,也拥有干预的条件。当宦官掌控了尚书台,宦官专权便成了事实。而宦官们便有干预皇帝继位的重大政事,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废太子,扶持新王子;甚至杀幼帝,换新帝等等,原本是维护皇权专制所实行的“职微权重”尚书台设置,后来变成了危害皇室的可怕权力机构,宦官专制大大削弱了皇权,宦官直接掌控着中央政府的核心决策权力,皇权名存实亡。

危害之四,年幼的皇帝继位之后,年轻的皇太后没有从政经验,往往利用外戚来辅佐年幼的皇帝,而外戚自然就进入了权力中心。东汉尚书台的设置,也为外戚揽权提供了机会。东汉王朝,继位的皇帝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小皇帝轮流坐皇位,从和帝开始,多是幼小的皇帝登基,年轻的太后临朝,这为外戚干政创造了机会。后宫干政和外戚揽权成了东汉中后期的政坛常态,这不能不说与汉初强化尚书台,削弱相权,弱化“三公”权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刘秀的意愿是强化皇权专制,但到了东汉中后期,朝局却走向了与他意愿相反的方向:宦官专权,或后宫干政,或外戚把持朝政,小皇帝们都被架空了。

相权 / 汉武帝 / 刘秀 / 朱元璋 / 雍正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