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苛察吏治与亲藩体制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苛察吏治与亲藩体制。

“自暴秦以后所绝无而仅有者。”这是清初主修《明史》的学者万斯同对朱元璋杀戮功臣之惨的感叹。开国立制之余,朱元璋的许多治国措施都是非制度性的,其中最为后人所诟病的,无疑是他大杀功臣的行为。朱元璋屠戮功臣,残忍而且彻底。

胡惟庸之死,标志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杀戮行动已经拉开了帷幕。洪武十九年(1386年),胡惟庸的罪名变成“通倭谋逆”,株连三万多人,包括原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大将军蓝玉以谋反之罪被处死,株连一万五千人。朱元璋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分别编纂了《昭示奸党录》和《逆臣录》。通过胡、蓝之狱,朱元璋总共诛杀四万余人,其中封公、封侯、封伯的大功臣就将近四十人。

明大将高阳伯李文铁券(铁券凹面镌有十字: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官吏腐败。因此,在与其官僚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朱元璋的内心充满紧张。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充分反映了朱元璋的偏激心态。

每年,各地布政司与府、州、县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状况。远道而来的官员们往往会带上事先盖好衙门印信的报销册。一旦原来呈报的报销册有误而被驳回,他们便在南京修改,从而省去往来的旅途劳顿。

这原本是公开的秘密。然而,这一现象被朱元璋得知后,他断言其中必定存在腐败。他下令将各地衙门掌管印信的长官一律处死,副手打一百杖然后充军。这就是空印案。在空印案中,朱元璋似乎与整个官僚机构为敌。

朱元璋绝对是一个苛察的统治者。他在《皇明祖训》中告诫子孙要以法治国,切勿“法外用刑”。然而,他却认为自己可以“法外用刑”,因为自己“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这种矛盾陈述,透露出这位开国之主极强的自负。在殿廷上肆意杖责大臣,以提高皇帝的威权,称作“廷杖”。设置锦衣卫及镇抚司狱,直属皇帝指挥,也是朱元璋法外用刑的专政工具。

朱元璋对官员们的监视也很严密。有些官员在家里作一首诗,第二天朱元璋就会知道。有些官员在上朝前,会先与家人诀别,因为担心晚上会回不来。朱元璋对官吏的贪腐行为也予以严惩,官吏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就会被处以死刑。因此,在洪武一朝,士大夫们多数将做官视为畏途。这就是明太祖的“以重典驭臣下”。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编定《皇明祖训》。这部明朝皇帝的家法,同时也是国法。年近七旬的朱元璋对身后的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强调,朱姓诸王在朝廷出现“奸臣”时可以奉密诏“靖难”。清朝的四库馆臣们点评道,朱元璋《祖训录》(即《皇明祖训》)所念念不忘的,即其“亲藩体制”。

从洪武三年(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然而,所谓亲情,永远只是一个相对有限的圈子,是一个以核心家庭为中心向外适度扩散的圈子。而且,朱元璋大概也没有想到,祸起萧墙往往比来自外部的攻击更具有毁灭性!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有强烈的“家天下”思想,这点很像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分封同姓诸王,杀白马以盟,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希望通过分封来保证朱氏家族永远的尊荣。平民出身的帝王,于历尽磨难、苦尽甘来之际,小家子气自然流露。汉代在分封后不久便发生诸侯王叛乱,即“七国之乱”。明初曾有人以“七国之乱”的史实来提醒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却认为这些人在“间吾骨肉”。像叶伯巨这样敢说真话的小臣,最终就死在了监狱之中。然而,从历史趋势来看,朱元璋分封诸王,与加强中央集权是背道而驰的。

明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完成了他人生的谢幕。从农民变为皇帝,朱元璋的一生绝对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创建了一个持续了二百余年的王朝。明朝灭亡后,清朝的康熙帝到南京谒祭朱元璋孝陵,题下“治隆唐宋”四字。清修《明史》对朱元璋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当然,这都是传统史家对朱元璋的评价。今天看来,朱元璋的历史地位有两点:首先,他结束了元末二十余年的战乱,统一全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明帝国;其次,正如吴晗在《明史简述》中所说,他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系统”。

康熙帝题“治隆唐宋”碑

也许,在朱元璋闭眼的那一刻,他是安详的,他自认为给子孙留下了千秋大业,解决了所有他认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建文四年(1402年),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推翻了朱元璋所立的继承人——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夺取皇位。这大概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一位清初诗人在游历南京时写了一首诗,诗的前两句是:“靖难师来孰闭门,孝陵云树黯销魂。”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寝。在诗人的笔下,黯然销魂的孝陵云树,是皇室骨肉相残惨象的真实写照!早已撒手人寰的朱元璋,如地下有知,不知会有何感想!

朱元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