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基本单元 > 个人/自我 > 自我管理 > 认知管理 > 认知世界 > 哲学 > 道德 > 名誉 > 契约 > 信任
  • 精选
  • 会员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2019年9月28日  来源:啸瞰风云 作者: 提供人:tangjiao17......

五一期间,有房客入住青岛的一家爱彼迎民宿,无意中发现房间里竟藏有摄像头。后经警方查实,摄像头是房东在今年三月份安装的,专门偷拍房客的床上隐私,房东也因此被行政拘留。

事发后,爱彼迎官方回复称:已经永久性移除涉事房源,对该房客表达诚恳歉意。并声明自己“一向重视隐私保护,对任何侵犯隐私的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还在当晚做了全额退款。

无独有偶,在其他国家的爱彼迎民宿,也发现了类似的违法行为。从美国、新西兰到欧洲,偷拍事件层出不穷。考虑到设备安装的专业性和隐秘性,还有多少摄像头安装在房间里,人们不得而知!

爱彼迎是共享经济的明星企业,偷拍事件频发,让公司形象蒙上了阴影。从爱彼迎的角度,全球有上百万民宿在旗下出租,房主对自己的房间做了哪些小动作,平台很难监管。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自己的隐私被人侵犯,爱彼迎作为直接交易方,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好在爱彼迎的应对及时妥当,避免了引起更大的风波。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1/5 没有人会把“坏人”二字贴在脸上

爱彼迎民宿偷拍事件,让我联想起去年轰动全国的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案。2018年8月,浙江乐清一妙龄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害。消息一出,滴滴遭到了全国舆论的讨伐,平台被迫将顺风车业务下线。滴滴对突发事件反应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至今仍影响着公司的业务发展。

这两个事件有一共同点,就是涉事人与平台只保持松散的合作关系。无论是爱彼迎的房主还是滴滴司机,他们都是在平台不知情,或者监管不到的地方做出违法行为的。

那么,平台在当初为什么会将这些人列为合作者呢?回答就两个字:信任。

没有人在干坏事之前,会把“坏人”这两个字贴在脸上。房主在把房间交给爱彼迎时,不会告诉他们房间里藏有摄像头。司机在加入网约车之前,也不会把犯罪的念头透露给别人。即便有严格的审查机制,有些行为依然防不胜防。

当我把一件事托付给某人,他是否会全心全意替我完成任务呢?我们并不清楚。更可怕的是,人心隔肚皮,每个人都会隐瞒和欺骗。看似一条心的团队,实际上却可能各怀鬼胎,有人会利用你的信任偷懒,有人会因为你的疏忽徇私枉法,这才是人性的真相。管理学上把它们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在现实中很常见。还记得好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吗?人们以为,是厂商在生产牛奶的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奶厂实施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几乎不可能添加毒素,问题出在奶农身上。奶农在把奶提供给厂商之前,为了偷工减料,已经在牛奶中掺杂了各种杂质,等所有牛奶混在一起,厂商已经无法追溯责任了!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奶农给牛奶掺入三聚氰胺,这个锅最终却得由厂商来背。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代理链过长所埋伏的巨大隐患,厂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些年频频曝光的产品质量问题,根源往往出在“委托—代理”环节上。品牌授权经销商出售自己的产品,厂家选择其他地区的供应商,网络平台吸纳第三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当合作收益扩大,信任的成本就会不断增加。而企业的声誉,往往由委托—代理链上最远的那个人决定。

声誉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企业规模越大,他在声誉上面临的风险也越高。委托—代理链的拉长,将使企业与更多陌生的合作者打交道,任何一道环节出了纰漏,都可能自毁长城。

2/5 从熟人到陌生人

那么,什么是声誉呢?人们会说,品牌就是一家企业的声誉。这话当然没错,但进一步看,声誉是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在一个传统社会,从个人到企业是很难建立声誉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个抽象的东西。人们对抽象的东西达成共识,需要更完善的信用体系做支撑。

设想在遥远的古代,你的生意是不太可能做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受到交通与传播手段的限制,你很难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了解你的商品,即便他们使用了,也说不出是谁生产的。只能大概的知道这些商品产自何处。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过去做生意,商家根本没有“品牌”意识。因为古代的传播机制是通过熟人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在过去,江南的丝绸,福建的茶叶,东北的野山参,都是以这种方式声名远扬的。然而,这种传播方式效率很低。因为熟人传播是点对点的,熟人社会的流动性不强,圈子也比较封闭,要让商品广为人知,往往得经历很长的时间。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熟人传播又比较牢靠。我给街坊邻居做烧饼,好吃的话,大家都会来。如果不好吃,或者我在烧饼里偷工减料,人们马上相互告知,我这个烧饼摊子就做不下去了。

做小生意,靠的是熟人圈。熟人圈的好处是,消费者比较集中,他们能就产品质量交换意见,这对企业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我认识一位摄影师,他专门给医疗与教育单位拍摄人物照。今年年初他给一家关系户拍照,只收取一半的价格。谁料这个消息很快被另一家客户知晓,对方立马要求他降价,这位摄影师只得乖乖照办。

业单位的客户不同于企业客户,他们交流的机会很多,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关系网。学校的校长经常一起开会,医院院长总是相互学习。因为彼此信息相对透明,一旦发现企业有猫腻就会相互转告,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很难有欺瞒行为。

但是当企业做大,消费者高度分散时,情况就不同了。

3/5 声誉是社会进化的产物

我们之前说了,声誉是个抽象的东西。如何理解这种抽象性呢?或者说,他和过去熟人社会的传播有何不同?回答是:熟人社会靠的是口碑。而陌生人之间靠的是声誉。

在熟人社会想了解一个陌生人,我们得依靠另一个熟人的介绍。比如在隋唐以前,皇帝要选拔人才,往往会听取手下官员的意见。而官员们总是优先推荐自己的族人或门生。结果,朝廷被世家大族垄断了数百年。

但自从科举制度出现后,选拔机制改变了。朝廷录用官员,不再依赖当朝大臣的推荐,而是由考试成绩来定夺。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它是一套抽象的机制,能够把全国各地的人才招募过来。

为什么科举制能打破熟人推荐的桎梏呢?因为有国家信用的背书。当国家信用取代了个人信用时,才会有声誉机制的建立。

所以,声誉是社会进步所演化出的高级产品。随着社会网络的扩大,我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在增加,过去效率低下的熟人传播,必须被更加抽象,更为制度化的信任关系所取代。这种关系,就是声誉。声誉降低了陌生人之间选择与沟通的成本。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对于企业,同样如此。回想一下,像保时捷、麦当劳这些品牌,我们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呢?是通过熟人介绍吗?还是来自其他公共渠道,比如广告和媒体。很显然,后者对企业品牌的传播影响更大。公共媒体的影响力,明星代言的号召力,他们本身就在为企业的信用背书。所以,大企业对广告的巨额投资,也是建立一种声誉机制。

然而,消费者高度分散,也会带来另一种风险:它会增加企业的欺骗行为。

企业拥有成千上万名消费者,他们是彼此隔绝的。一旦产品出了问题,若只有个别消费者知道,那么企业很容易糊弄过去。然而,如果消费者联合起来向企业发难,麻烦就大了。以不久前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为例,若不是她的维权视频被传到网上,别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奔驰还有那么多猫腻。事情一经媒体曝光,消费者顿时团结起来,向奔驰展开围攻,奔驰方面顿时招架不住了。

所以,要让声誉机制发挥作用,除了受众的规模必须足够大,还得有第三方力量的约束。在现代社会,政府法律,媒体监督,舆论力量,乃至由消费者自发组成的行业协会,微信朋友圈等等,都是有力的约束手段。它们能减少企业因为消费者分散而产生的“店大欺客”现象。

4/5 使民主运转起来

声誉机制不仅适用于企业,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维度下考察,会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何上世纪某些非洲国家会出现跋扈一方的独裁者?他们贪得无厌,任人唯亲,好像从不在乎自己的政治形象。原因就在于,很多非洲国家的社会是高度分散的。

很多非洲国家有上百个部族,他们不仅文化迥异,连语言也不相同。这给人民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由于社会一盘散沙,民众对政治漠不关心,他们不会形成自发的政治力量,这就给了独裁者可乘之机。民众越是相互隔绝,对他的统治就越有利。相反,一旦民众觉醒,团结起来,通过媒体或舆论表达心声,独裁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曾对意大利政治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帕特南以1970年意大利政治体制改革为起点,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实行地方分权,意大利的北部地区要比南部地区情况要好得多,政府绩效在各个方面均全面超过南方,这是为什么呢?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罗伯特·帕特南

原因就在于,意大利南方在中世纪由诺曼王朝统治,北方由采取共和制的自治城邦所组成。诺曼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管制较严。而北方的城邦则相对自由,各类民间组织层出不穷,人民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帕特南得出结论,正是不同的权利分配,导致了社会生产效率的不同。在经济上,北方的经济也要显著地好于南方。

在一个高度自治的社会,民间要进行商业往来,就得考虑声誉问题。声誉能够促成陌生人的合作,社会交流的频率增加,经济自然就发展了。在意大利北方,很早就有了各种行业工会与保护者组织,他们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观南方,由于政府对社会管制严格,民间鲜有自发的组织,人们主要依靠熟人展开合作,声誉机制在此成效甚微。老百姓过度依赖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就比较缓慢。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信任》里也指出,意大利南部以家族企业为主,这里的人除了家族成员,从不相信外人。这构成了南部企业的发展瓶颈。

我们在文章开始时提到了“委托—代理”机制。实际上,越是发达的社会,“委托—代理”问题就越普遍。然而,它并不是一种坏现象。相反,一个社会如果任何事情都得相信熟人,依靠熟人,反而证明它的声誉机制出了问题,在这样的社会,陌生人之间缺乏信任。

5/5 什么是好的合作关系

一个社会的信任度越高,声誉的影响就越是重要。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合作圈,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的过程。

我们身边有不少经营企业的人,我们总是听见他们说这么一句话:如今这个社会想做点事儿,没个熟人真不行。

在我看来,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的确,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我们,尤其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熟人的相助太重要了。无论是你的客户,你的合伙人,还是你的投资者,熟人关系意味着相互信任,能少走很多弯路。

但如果企业发展始终依赖熟人,那将注定他永远长不大。那些优秀的知名品牌很少是通过熟人推荐建立起来的。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曾告诉我,他做生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应酬,今天与这个人吃饭,明天和另一个人喝酒,他的经营逻辑就是“搞定客户”,只要和客户混熟了,把对方拉进朋友圈,以后什么事情都好说。

这么一来,他就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搞定客户”上。对如何改善经营,改进产品,反而不怎么关心了。而恰恰是这种对“熟人”的依赖,给企业家造成了一个陷阱,限制了企业的成长。

企业成长的另一个标志,是责任的扩大。搭建合作网络的过程,也是企业责任不断加重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企业的全称背后都有“责任”二字。当你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供应商、企业职工乃至投资人发生联系时,“委托—代理”问题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然而,这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

伟大的企业不是从来不会犯错的企业,但会利用制度的力量防患于未然,并在问题出现时及时补救。当负面新闻被曝光时,他们不是马上与当事人撇清关系,而是坦然接受,把小错误作为成长的大机会。

建立信任,先从承担责任开始。

对个人也是如此,很多人渴望成为领导者。培养领导力的关键是什么?是过硬的业务本领,还是强大的个人魅力?其实都不是,作为领导,你首先得有责任,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就是一个人有能力,有担当的标志。

真正好的合作关系,既不是天衣无缝的默契,也不是亲如兄弟的信赖,更不是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是明确责权利的边界,并在关键的时候,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相应的后果。

信任危机 / 信任 / 责任 / 熟人 / 陌生人 / 声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