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2019年9月28日  来源:啸瞰风云 作者: 提供人:tangjiao17......

关于无政府主义,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应该耳熟能详。20世纪六十年代的政治教科书里,无政府主义曾作为反动思想被严厉批判,官方对它的定义是:“资产阶级用伪科学装扮起来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无政府主义可是相当时髦的学说,尤其受广大知识分子的吹捧。大文豪托尔斯泰就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中国作家巴金也是无政府主义的铁杆粉丝,巴金原名李尧棠,他的笔名就取自两位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的译名。关于这两人,我们马上会说到他们。

无政府主义诞生于19世纪,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在五花八门的革命思想中,无政府主义曾经是马克思主义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尽管两者都把资本主义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但在立场上则有着天壤之别。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1/5 感情用事的革命家

说起无政府主义,首先得提到一个俄国人: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巴枯宁从小家境富裕,14岁时被家人送进军事学校就读。但巴枯宁不想当军官,他也不是个好学生,在校期间他没有专注于学业,而是把大量时间花在交往革命人士与研究黑格尔哲学上。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巴枯宁

离开俄国后,巴枯宁先后前往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地,并在法国结识了马克思与恩格斯。

虽然巴枯宁认真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但他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相比之下,巴枯宁更喜欢另一位法国思想家——蒲鲁东。蒲鲁东鼓吹个人主义,把国家放在自由的对立面,将政府视为剥削与压迫的罪魁祸首,堪称无政府主义的理论鼻祖。在19世纪中叶,蒲鲁东的学说受到革命人士的普遍欢迎。

蒲鲁东的学说颇对巴枯宁的胃口,不仅是因为它简单易懂,而且很适合巴枯宁这样的鼓动家,他的长处不在于创造理论,而是让思想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按照今天的说法,巴枯宁也算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但作为革命家的巴枯宁却并没有太多建树。他先后参加了1848年的巴黎二月革命,波兰与德国的工人起义,但看不出他在革命中发挥了多大作用。1850年,巴枯宁被德国政府判处死刑,1851年被引渡回俄国,但是没过多久,他再一次逃跑了。

巴枯宁的后半生颠沛流离,哪里爆发革命,他就出现在哪里,出席集会,发表文章,策划一些不靠谱的冒险活动,然后不知所终。他背负着好几个身份,一会儿是“和平与自由委员会”常务会员,一会儿又是“国际劳动联合会”成员,晚年的他参加了瑞士的一个同盟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年才远离了政治。1876年,巴枯宁病逝于瑞士伯尔尼。

即便用理论家的标准来衡量,巴枯宁也不算合格。他的著作《上帝与国家》、《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等等,从严格意义上只是论战宣言,逻辑混乱,思想激进,极富煽动性,今天的人读了恐怕难以接受。问题来了,为何巴枯宁会被视为无政府主义的祖师爷之一?又为何会被后人推崇并纪念?

这恐怕与巴枯宁的性格有关,在旁人看来,巴枯宁是个粗鲁,热情又颇有人缘的家伙,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承认,巴枯宁有着旺盛的精力和狮子般的斗志。虽然经常感情用事,可是对于革命这项冒险的事业而言,冲动有时候比理性更为重要,至少更有魅力。巴枯宁总是锲而不舍,他不停地组织各种秘密活动,虽屡战屡败,却从不放弃,这让他获得了一大批追随者。尤其在众多俄国海外留学生中间,巴枯宁堪称他们的精神导师。

2/5 误入革命的科学家

巴枯宁既不是出色的实干家,也不是优秀的理论家,但他成功扮演了一位宣传者的角色,这是他能够在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不过,如果只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仍旧是不入流的学说,至少不会引起知识分子的严肃对待。

真正给无政府主义奠定科学基础的,是另一位俄国人,他的名字叫做彼得·阿列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克鲁泡特金

克鲁泡特金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是一位地位显赫的亲王,克鲁泡特金年轻时曾担任过军官。在沙俄时代,唯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

虽然出身贵族,但克鲁泡特金并没有像其他纨绔子弟那样沉湎享乐,从军之余,他喜欢研究大自然,利用职务之便,他游历了很多地方,足迹从西伯利亚到我国的黑龙江。这段宝贵的经历,使他具备了一般革命理论家所罕见的科学素养与理性气质。

如果不是参加革命,克鲁泡特金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学家。但他的兴趣不止于自然界,比起大自然,他对人类社会更感兴趣。1872年,克鲁泡特金来到瑞士,结交了不少俄国留学生,他们都是巴枯宁的信徒,克鲁泡特金深受鼓舞,虽然把巴枯宁奉为榜样,但克鲁泡特金的理论水平却比前者高出了一大截。

40岁时,克鲁泡特金因为组织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出狱之后,克鲁泡特金转型成为职业理论家。并写下了无政府主义的名著——《互助论》。

《互助论》不仅是一本革命论述,它也可以被当成一部严肃的学术书来读。如果说大多数革命者的论述都是用“态度”说话,那么克鲁泡特金的书则是以事实为依据。

通过早年积累的调查经验,克鲁泡特金质疑了达尔文学说。达尔文认为,物种是通过竞争得以进化的。近代的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达尔文的思想,并进而发展出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他们看来,弱肉强食不仅天经地义,甚至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克鲁泡特金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能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会互相帮助,自发地形成各种组织,如果只有掠夺和压迫,人类就根本无法建立信任。为此,克鲁泡特金还给出了生物学依据,《互助论》就是从探讨动物界的互助行为开始,并一路延伸至人类社会。

克鲁泡特金认为他的思想是从自然界演化而来的。在他看来,人类的团结互助从来不是自上而下命令的结果,而是彼此之间自愿产生的。换而言之,即使没有政府,人类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甚至活得更好,所以,政府对社会完全是多余的。

3/5 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说到这,你已经对无政府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无政府主义思想通俗易懂,无非是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而政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只要政府没了,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无论在商品市场还是观念市场,简单都是最强大的力量。经过蒲鲁东、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等人的鼓吹,无政府主义渐渐深入人心,因为它简单明了,很容易得到群众的响应。不过,作为政治纲领,无政府主义在具体的实施上却简单粗暴,以巴枯宁为首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采取的革命手段往往就是搞破坏。巴枯宁认为,既然国家是暴力的垄断者,那么反对国家唯一的方式,就是以暴易暴,不是要铲除社会毒瘤吗?放一把火就行了。

1881年,在伦敦召开了国际无政府主义代表大会,会议号召大家“利用一切手段消灭所有统治者、国务大臣、教士、贵族、最有名的资本家和其他剥削者”,还鼓励人们使用炸弹等非常手段与政府对抗。

马克思对无政府主义者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无政府主义者无组织无纪律,是一群乌合之众。更重要的是,无政府主义还和他们一起争夺着革命群众。

尽管两者表面上都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目标。但背后的逻辑却差之千里。无政府主义重视个人,马克思主义强调组织,无政府主义要建立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而马克思主义要建立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国家,无政府主义想把社会彻底打散,马克思主义则想把国家充分整合。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论战,那时候他的靶子是蒲鲁东,论哲学思辨,蒲鲁东不是马克思的对手。直到巴枯宁出现,马克思才意识到真正的危险。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到了巴枯宁手里变得更加激进,更加肆无忌惮。巴枯宁热衷革命,但反对一切形式的集体与组织,他相信“破坏即创造”。这一主张在逻辑上固然漏洞百出,但巴枯宁不在乎这些,凭借独特的领袖魅力与演讲才能,巴枯宁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人脉网络,甚至在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巴枯宁的秘密组织。

这让马克思非常不满。你跟我不是一路人也就罢了,现在竟反过来挖我的墙角,我还能坐视不管吗?遗憾的是,在马克思阵营里,暂时缺乏像巴枯宁这样的魅力人物,尽管无政府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很容易反驳,但在很多时候,逻辑的威力远远不如声势强大来得重要。

4/5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影响世界长达半个多世纪。1900年左右,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最早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间流行,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都把无政府主义作为反清革命的思想利器。

早期革命党的很多行动,都是对无政府主义者的效仿。比如,一些人想通过刺杀朝廷官员来推翻清政府,一些人成立无政府主义组织密谋反清活动。一些人则以杂志为载体,将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思想介绍进来。

进入20年代以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广泛流行,据统计,当时中国共有90多个无政府主义团体,70多种无政府主义刊物。他们在学校和工人团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文章开头提到的作家巴金,就是在那时候成为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

和当年在欧洲一样,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也遇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竞争,但此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拥有了一个成功的样板——苏联。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参照马克思理论建立的国家,而此时的无政府主义尚无任何成功的政治斗争经验。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比中国所有的无政府主义团体都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在动员群众方面,共产党的优势凸显无疑。

但与欧洲略为不同的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更受知识分子喜爱,尤其是广大文艺创作者。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已经成了中国思想界的主流,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等大家,都曾热情洋溢地推介过无政府主义。为什么无政府主义对这些人反而更有吸引力呢?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传统价值观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垮台而崩塌了,既然老祖宗的思想不再管用,就只能依靠外来的药方。中国人曾尝试过的民主政治,但很快就失败了。这不是说民主不管用,而是它的药效来的太慢,无法解决中国人最迫切的问题,咱们等不及。

无政府主义却给出了一条捷径,因为它把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归咎于政府。而当时的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确实不怎么样,这让迷惘中的知识份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无政府主义鼓吹自由,而中国人受专制之苦已达千年之久。无政府主义学说,正好契合了中国文人千年来所崇尚的“无为而治”思想。当现实无法令人满意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到过去,把一切打碎重来。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回归自然就能实现自由,这种略带诗意的想法是很诱人的,因为它省去了重建秩序的过程与艰辛。而对长于思考,疏于行动的知识分子而言,这一思想既符合相应的传统,又贴近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难怪无政府主义会那么有市场了。

5/5 自由的终局

二十年代末,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政府主义渐渐式微,苏联崛起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有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学说成为革命思想的主流。二战以后,作为一股政治力量,无政府主义已经被人遗忘。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衰落?有人认为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太幼稚,有人觉得是他们的方法太激进,而在我看来,无政府主义者欠缺一样关键的东西,那就是终局思维。

马云曾经说过,做企业要有“终局思维”,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看清楚它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存活地更久。不仅做企业如此,干任何事业都是如此。

无政府主义曾经红极一时,克鲁泡特金等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没有压迫,完全平等,人们通过充分互助实现人人平等。克鲁泡特金认为,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在合作中受到约束。

然而事实上,让每个人彻底自由,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另一种是一部分人获得充分自由,其余的人承担自由的成本。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有强者就有弱者,一旦给他们同等的自由,只能意味着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当更多的资源向强者倾斜的时候,强者就会享有更大的特权。最终,社会还是得依靠权力与制度来约束彼此,或者用美国联邦党人的话说,就是用“野心对抗野心”。这便是自由的终局。

但无政府主义者鄙视权力,却不知道权力和制度才让自由兑现最根本的力量。他们仅仅看到了自由的美好,却没有能意识到自由的昂贵。

有意思的是,给无政府主义予以致命一击的,还是一个俄国人。他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今天,我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列宁。

无政府主义为何会没落

列宁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他最大的贡献是把马克思主义化为政治实践。列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卓越的领导力,更在于他清楚地看到,无政府主义者所谓的自由,其实根本换不来真正的自由。因为在一个强弱分明的世界里,这种自由的代价是高昂的。

所以,列宁改变了思路,他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革命者整合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以服从统一为目标,换来一个集体的空前壮大,最终碾压了曾经的特权者与压迫者。列宁领导了一支全世界最有纪律的组织,他们一举夺取了政权,并建立起地球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无政府主义 / 巴枯宁 / 克鲁泡特金 / 列宁 / 马克思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