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怎样保护自己---面对权威

2015年4月28日  来源: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摘要:当一个貌似权威的人试图影响我们时,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权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我们要对这个权威相信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问题很有帮助,因为它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条重要的信息上:能够证明他是权威的证据,以及这些证据与我们手头的问题是否有关。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我们便可以避免机械地服从权威带来的问题,把目光对准权威地位的真凭实据。

一个保护我们不受权威地位影响的方法,就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我们对权威以及象征对我们行为的深远影响通常都估计不足,所以,当它突然出现在某个顺从环境中时,我们往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因此,一种自我防御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权威保持高度的警觉。有了这种警觉,同时也意识到权威是多么容易假冒,当再遇到有人想利用权威来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采取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对权威的影响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会有助于我们抵御它的影响。但是,这里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似曾相识,因为每一种影响力的武器都会存在这种问题,那就是我们并不想完全拒绝权威的影响,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愿意受到它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对他们所说的问题都有很深的了解。医生、法官、公司总裁、立法机构的头面人物等等,都是由于学识渊博、判断准确才获得他们今天的地位的。因此,通常来说,他们的意见能给我们提供极好的建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诀窍就是在没有什么压力或警惕性的情况下,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应该听从权威的意见而什么时候要拒绝他们。

为了帮助我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是否应该听从权威的意见,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当一个貌似权威的人试图影响我们时,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权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这个问题很有帮助,因为它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条重要的信息上:能够证明他是权威的证据,以及这些证据与我们手头的问题是否有关。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我们便可以避免机械地服从权威带来的问题,把目光对准权威地位的真凭实据。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首先,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看红极一时的罗伯特·杨的桑卡咖啡广告。如果人们不是把他和“医学博士威尔比”联系起来,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杨的真实身份上,我敢保证这个广告不会播放这么久的时间,也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很明显,罗伯特·杨并不具备一个医生的知识,也没受到专业的训练。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医生的头衔,而且还是一个空的头衔,是通过演戏得来的。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但当我们在生活中风风火火地疾步向前时,除非我们特别留心,否则我们很容易对这种明摆着的事实视而不见。这不是很让人奇怪吗?

这就是“这个权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这个问题如此有价值的原因。它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一些很明显的事实上,将我们的注意力从那些毫无意义的权威标志上转移到真正能证明其权威身份的证据上。而且这个问题也迫使我们将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权威区分开来。在权威和忙碌的现代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两者之间的界限。那些跟在一个身着西服的人后面乱穿马路的德克萨斯行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使这个人真的像他的穿着所暗示的那样,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在过马路这件事上,他不见得比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的人更有权威性。

但他们还是跟着他,好像他的“权威”标志已经把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权威之间的界限抹杀了。如果他们花点时间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因为人们的行为会反应出他是否具备更多的知识),我想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对罗伯特·杨采用同样的方法。他并不是一个没有专长的人,在另一个不同的领域里,他有很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的知识和技能是作为一个演员所应具备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医生所要具备的。当我们看到那个著名的咖啡广告时,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他真正的资格上,我们就会立刻意识到,他并不比任何一位宣称桑卡咖啡有利健康的演员更值得我们信赖。

假定我们遇到了一个权威,而且断定他的确是一个与我们相关的专家。在向他的权威影响力乖乖地缴械投降之前,我们还应该再问自己第二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要对这个权威相信到什么程度?”即使是最有知识的权威也不见得会将他们的信息如实地呈现给我们,因此我们对他们的信任程度还是应该有所保留的。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这么做的。与那些想通过说服我们从而得到某种好处的权威相比,我们更容易受到那些看似公正无私的权威人士的影响。而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如此。如果我们经常停下来想一想权威们可以从我们的顺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我们便支起了一张保护自己不受权威启动影响的安全网。这样,即使是一个在某个领域内知识颇丰的权威也不能说服我们,除非我们确信他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真实可信。

当我们评估一个权威的可信度时,我们应该牢记那些让人顺从行家们经常用来博得我们信任的一个小伎俩:他们故意讲一些在某种程度上违背自己利益的话。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很巧妙却很有效地“证明”他们的诚实。他们可能会提到关于他们的竞争地位或商品上的一个小小缺陷(“哦,本森公司的劣势是……”)。但毫无例外,这个缺陷无关紧要,很容易便被更显著的优点掩盖和克服:“利斯特灵,每天你都要忍受3次它难吃的味道。”“艾维斯:我们是第二名,但我们更努力。”“欧莱雅,稍微有点贵,但完全值得。”通过用一些小小的缺陷来确立自己诚实可靠的形象,当他们强调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时就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我就在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饭店里见到过人们使用这个策略,而且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饭店的服务生工资很低,经常要靠小费来弥补他们的收入,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撇开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个必要条件不提,那些最成功的服务生都有一些增加小费的小窍门。而且他们也知道,顾客的账单越大,即使小费的标准不变,他们的进账也会更多。因此,从增大顾客的账单以及提高顾客给小费的百分比这两点入手,服务生们也扮演起了说服别人的角色。

我想要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因此到几家相当高档的饭店应聘服务生的职位。由于我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只得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结果这份工作反而最有利于我观察和分析人们的行为。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了饭店力的其他员工都已经知道的一件事,那就是文森特是这里最成功的服务生。他总是有办法能让顾客多点一些菜,而且给更多的小费。他每周赚得的钱在服务生中遥遥领先。

所以我在干活的时候就经常故意靠近文森特服务的桌子,好仔细观察他所使用的技巧。很快我就发现,他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在每一种不同的情况下他会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当一家人来吃饭时,他表现得非常兴奋,甚至有点滑稽:既对大人说话,也不会忘了小孩。当顾客是一对约会的年轻男女时,他就变得非常正式,甚至有点傲慢,目的是要给那个男的(他只对他说话)一点压力,使他多点菜,多给小费。当顾客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时,他还是保持着彬彬有礼的态度,但去掉了傲慢的成分,营造出一种对两个人都很尊重的氛围。如果只有一个顾客单独进餐,文森特则会采用一种很友好的态度---诚恳、善谈、热情。

当来吃饭的是一大群人时,文森特就会使用那个说一些违背自己利益的真话的小把戏了。这时,他的天分才得以展现。但第一个人开始点菜时,通常是一位女士,他的表演就开始了。不管她选择了什么,文森特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皱起眉头,拿着笔的手停在点菜的夹子上,迅速回头扫了饭店经理一眼,然后将身体倾向餐桌,悄悄地、用很轻但全桌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今天晚上这道菜恐怕不像平时那么好。我可不可以建议您点xxx或xxx呢?”(这时候,文森特推荐了两道比顾客最初点的那道菜稍微便宜一点的菜。)“今天晚上这两道菜做得都非常好。”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文森特用到了好几种影响力的原理。首先,即使人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他们也会觉得文森特给他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会对他心存感激。等到他们决定要给他多少小费时,理所当然地,互惠原理会助他一臂之力。除了能够增加小费的百分比之外,文森特的做法也很有可能会增加点菜的数量。因为这一举动确立了他在这家饭店的权威地位: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晚上哪道菜做的好,哪道菜做的不好。而且他那个似乎违背了自己利益的建议也在这里发挥出了它的作用---这就证明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因为他推荐的菜比顾客最初点的菜还要稍微便宜一些。看上去他是一个将顾客的利益放在心上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想自己多赚钱的人。

通过上述的种种表现,他在顾客心目中立刻变成了一个既诚实又有知识的人,而这个形象让他有了极高的可信度。文森特也会马上开始利用自己的这个新形象。当这些人点完菜以后,他会说:“很好,你们想不想要我为你们推荐一款合适你们菜品的酒?”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看到这一幕,而顾客的反应也惊人地相似,他们微笑着,点点头,基本上都表示同意。

即使是从我所在的位置,我也可以从他们脸上读出他们的想法。“当然,”顾客们好像在说,“你知道这里什么东西比较好,而且显然你也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你就告诉我们应该点什么吧。”文森特看上去像是很高兴的样子,而且他确实对酒很了解,因此推荐了几款很好(也很贵)的酒。当到要点甜点的时候,他也同样令人信服。有些顾客本来是不打算吃甜点的,或者打算和朋友共享一份甜点,可这时候他们全都被文森特对阿拉斯加烤松饼和巧克力慕司蛋糕的热情洋溢的描述所打动。是啊,谁会比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既诚实又权威的人更可信呢?

通过优雅地把互惠和权威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文森特显著地提高了小费的百分比,以及作为计算小费基数的账单的总额。他用这个方法赚来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请注意,正是由于他装出一幅对自己的利益漠不关心的样子,他才获得了这么多利益。有意思的是,他所说的那些好像只会损害自己经济利益的话,却奇迹般地增加了他的收益。

读者报告---来自一个年轻的商人

大约2年前,我想把我的旧车卖掉,因为我刚买了一辆新车。有一天我路过一个旧车行,看到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我们可以替你卖更多的钱。”我想,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于是停下来,走进去与那里的老板攀谈起来。我告诉他我的车想卖3000块钱,他却说我应该多要一点,因为我的车至少值3500。我听了他的话后很吃惊。因为在他们这样的寄卖行里,我的要价越高,他们在把车卖给别人之后自己所剩下的钱就越少。所以他告诉我实际上可以把价钱开到3000块钱以上时,其实就等于在减少他自己的利润。当然,就像你的例子中服务生文森特一样,他其实也是装出对自己的利益满不在乎的样子来骗取我的信任,可惜我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怎么样,我听从了老板的建议,把车留在了那里,而价钱则定在了3500。

过了几天,他们给我了一个电话。说有一个人对我的车很有兴趣,只是觉得价钱稍微高了一点,他们问我原不愿意减价200元把车卖掉。因为我相信他们是为我着想,所以就同意了。第二天他们又打来电话,说买主没能贷到款,所以不能买我的车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车行又给我打来了两个电话,每一次都要求我减200块钱好把车卖掉。每一次我都答应了他们,因为我对他们仍然很信任,但每一次都没能成交。慢慢地我起了疑心,给一个家里有人在汽车行工作的朋友打电话。他告诉我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他们用这样的办法来使我这样的卖车人把价钱降到很低的水平,这样当他们最后把车卖掉时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因此我到车行把车取了出来。当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还在劝我把车留下来,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顾客”,如果我肯把价钱再降200块,他一定会把车买下来。

作者点评

又一次地,我们看到了对比原理与重要利益原理结合在一起对人们的影响力。在这个例子中,3500元的数字定下来以后,每次减掉的200元相比之下就不会显得太多了。

有人告诉你说: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你这样的人在这个年龄吃这个补品有很大的好处。如果这个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你对他的介绍肯定会有一些质疑。现在这个人的头衔是中国营养学会高级研究员,你对上述的话有何感想?当你知道他不仅是高级研究员,而且还是国务院的特级专家,此时你对上述的话的感想是否有变化?这时候,你又知道了有关这个人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去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物学奖。也许你没有听过诺贝尔奖,不要紧,你一定会问诺贝尔奖是什么呀?此时,有人告诉你诺贝尔奖是世界一流科学家才会得到的大奖,一年只有一次,获奖者在全球科学家中只有很少的比例。此时,你对前面那番话语的感受是否又有了变化?你是相信这个人吗?绝对不是!你相信的是他的头衔,是外界授予的头衔。你可能一点也不关心这个人在中国营养学会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也许他的研究和获奖的课题是昆虫的蛋白质含量,与可以引证的人类的补品和健康话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还是逐渐在知道他的头衔后相信了他的话。

销售中有大量的如此应用。可怜的人呀,总是喜欢惯性地思考问题,而不会稍微动一下大脑,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通过自己的鉴别能力来确定自己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权威 / 学识 / 判断 / 建议 / 专家 / 证据 / 领域 / 信任 / 可信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