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嫉妒心理的根源:自我价值感低(低自尊)

2019年5月24日  来源:有梦想的唐糖 作者: 提供人:sizhuo82......

4)、嫉妒心理的根源:自我价值感低(低自尊)

我们每个人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号人物,即"猴王心理"

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安慰、高兴的正面情绪。反之,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 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

每个人天生都希望自己有价值,希望自己是被认可和接纳的。这个认可和接纳,在生命的最初,来自于自己的养育者——一般是父母。

当父母经常给予孩子接纳、鼓励、赞许的态度时,孩子就会相应的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也就获得了相应的高自尊人格。反之,则会产生挫败感,形成低自尊人格。

大部分身上都存在对自己对不接纳,这种不接纳,来自于内化父母对自己对评判。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希望采用"我挑出你的错,你就改好了"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相比较看见孩子的优点、努力,父母更看重孩子的"缺点"。无形当中,在生活中就会给予孩子比较多的否定。

当被否定的多了,一般都会有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具体表现有很多种形式。比如不喜欢别人否定自己,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时,会认为是对方的挑剔,着急为自己辩解;例如对他人多采用"防御性心理",容易负面解读别人的意思;例如总想证明自己"优秀",有意无意爱和别人比较,当自己"优胜"时,会有得意的心理,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会产生焦虑甚至嫉妒心理等等。

举个例子,一个从小被父母呵护自尊心完好的孩子,ta的内心是非常阳光积极的。某知名教育家举过自己孩子的例子,孩子上高中时,总结过一份易错单词表,孩子感觉这个表很有价值,所以就让父母给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复印了一份。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一个高自尊人格的典型表现——ta既不会因为单词表是自己辛苦总结的,将"胜利果实"分享给别人有不甘心,也不会担心别人掌握了自己的"独门秘籍"而超过自己。而这样的孩子,因为人格完整,成绩也非常优异。这是因为他们能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高效的学习中,而生活中大多数人,会被无意识的"内耗"消耗自己很多精力,从而影响自己价值的实现。

凡是嫉妒心比较重的人,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不肯定,对自己没有完整而客观的评价,他们评价自己的体系,多半和外界相连,比如成绩、容貌、挣钱多少等等。这其实也是一种深层次的自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类似的人格特质,像刚才例子中举的那样的孩子,现实中非常少见。我的朋友在和我探讨时说,她就从来没有过嫉妒别人的心理,所以不太理解我们(这类有嫉妒心理的人)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也是"高评判"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她的父母对她平时也是批评的多,鼓励的少,她看世界也多少带着挑剔的眼光。当我认识她不久,就指出其实她是非常自卑的人时,她非常不接受,因为在她自己的认知里,她感觉自己非常自信。

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她逐渐承认了,自己的内核是很自卑的——所以,她非常努力,上进,也取得了世俗上的一些成功。虽然这些外化的东西能带给人一定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但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匮乏感还是不能消除。她之所以像"停不下来的陀螺",实际上背后仍然是出于自卑的焦虑,她原以为自己的勤奋、上进,其实都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这个深层次的"坑洞"。

她说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嫉妒的滋味,这一点我倒是相信,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她的心理是非常健康的,只不过,她是用"激励自己"的方式,化解了和他人比较的痛苦。相比较有破坏性的嫉妒心,她这种转化,倒更为积极,又或者,她是采用了"隔离"的防御机制,自动屏蔽到和他人的比较,避免自己的痛苦

嫉妒 / 竞争 / 优越感 / 自尊 / 接纳 / 自卑 / 挑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