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优越感的获得

2019年1月29日  来源:超越自卑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优越感,都会在自身生活意义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目标。此处的生活意义多半不是口头的,而是融合在生活态度中,好像个人独立创作的特殊歌曲。目标不会清楚暴露出来,而是潜藏于生活态度内部。通常情况下,目标的展现不会很清晰,大家只能将其推导出来,推导的依据就是个人行为。要像品味一首短诗一样研究生活态度,相较于外部展现的文字,诗歌内部潜藏的意义丰富许多。个中意义要细致地品味、斟酌。所有人的生活态度都是艺术品,既复杂又多样,要得出其内涵,心理学家一定要拿出赞赏的态度进行思考。同样的,获得优越感的目标也是在持续的探索、推导中确立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需要为之付出努力。

清楚、准确地描绘出目标的全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例如某个人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可那只是目标的一部分,所占比例很小。即便目标是清楚、具体的,也有很多追求成功的方法可供选择。例如某个人以成为医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他除了要在病理、科学方面取得某些成就外,还要在各类活动中对自己和其他人展现出强烈的兴趣,目标的内容十分丰富。他想如何帮人,帮人时对自己有何种约束等,都将展现出来。从本质上说,这些全都是他用于弥补自卑情结的方法。他的职业、行为都将展现他自卑的源头。如常有医生幼时便亲眼看见了死亡,或看到周围的人死去,这让他们安全感严重匮乏,于是将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定为拯救别人。又如以教师为职业目标的人,不过,这些人相互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点大家都明白。社会责任感匮乏的教师很有可能是为了掌控比自己更弱的人,从而得到安全感、优越感,才以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与其心理习惯刚好契合。反观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做贡献,把学生当成跟自己平等的人。还有一点需要留意,除了能力、兴趣方面的巨大差别,教师的心理状态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为迎合具体目标,人会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将在这些条件的束缚下,逐渐缩短自己与目标的距离。他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意义,实现最终目标,即获得优越感,不管在何种状况下都不会改变。

所以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要去探究其实质。任何人都有可能改变职业等实现目标的方式,以达成自己确定的具体目标。所以要从人格整体中找到潜藏的统一特征,这是一种固定特征,不会被表现方式改变。这就好比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不规则三角形,看起来不同,实际却并未改变,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点。人的整体目标的表现方式同样不会只有一种,而这多种表现方式能让我们对其有全方位的了解。我们无法对某个人说:“只要你能做到某些事,就能让自身的优越感获得满足。”我们会在追逐优越感时,不停地变换方法。在困难面前,唯有精神病人才会觉得:“方法只有一种,我非这样做不可。”越强大的人越懂得方法创新。

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不宜随随便便描绘出来,但我们从全部目标中归纳出了一项共同点,就是极力想变成神。我们时不时会发现,大家极力以该思想为依据展现自己,梦想能变成上帝。而变成上帝也是大批哲学家的理想,以及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古代的宗教训练也有这种目标,教徒的终极目标往往是努力成为神,超人思想中便包含了这种理想。有种说法称,尼采[7]疯掉后,自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给斯特林堡[8]写信。疯子往往会对自己的优越感目标毫不掩饰,以中国皇帝、拿破仑自居。他们希望自己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希望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利用无线电获得各类信息、倾听一切人类对话的能力,变成拥有超能力的超人,成为所有人关注、钦佩的对象。变成神的目标也能以合乎情理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表现为想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想拥有一种能力,可让其他生命都变得脆弱。只有成神,才能将以下愿望变为现实:一是保留凡人的生命,二是在多次轮回后重返人间,三是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永存。唯有神能在宗教领域中永生。该说法是一种意义和对生活的阐释,没必要探讨其正确与否。另外,我们对该意义的利用,有成为圣人和成为神这两种出发点。这是一种相当强烈的优越感目标,就算是无神论者都有控制神的意愿。

把优越感目标详细化,能避免在固定的生活态度中出错。此时的个人习惯与特征毫无缺陷与错误。问题孩子、精神病人、犯罪者、酗酒者的行为都很合理,都能帮自己获得优越感。他们绝不会否认自身症状,这些症状全都与其目标相对应。老师问全班最懒惰的男孩他成绩差的原因。男孩振振有词地表示:“我的懒惰能吸引您的注意,而那些不淘气、成绩好的好学生,您是不会留意的,您留意他们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可知,他不会改变这种做法,除非他能改变自己的目标,不再想着让老师关注自己。因为他一定要懒惰,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基本不可能改变这种坏习惯。另外,这种做法在他看来一点儿错误都没有,改变却会让他显得蠢笨。另有一个男孩在家很听话,却很笨拙,很平庸,在学校也落后于其他孩子。与之相反,比他大两岁的哥哥聪明好动,但时常因冒失闯祸。有一回,弟弟对哥哥说:“与其像你这么冒失,我宁可做个笨人!”如果他因为不想闯祸,所以才表现蠢笨,那他实在是个聪明人。人们不会对他这种笨孩子要求过高,并能在他不慎犯错时轻而易举地原谅他。如此看来,他的蠢笨是装出来的,实际并非如此。

一般所说的治疗,针对的都是疾病症状。但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范畴的个体心理学,都不这么认为。孩子数学成绩落后于他人,只留意这种表象,寻找能提高他成绩的方法,基本没用。孩子成绩落后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他想让老师关注自己,更有甚者,是他想借此逼迫学校把他开除,因为他很不喜欢上学。改变了当前的表象,他会继续为实现原先的目标,转而采用别的方法,这跟成年人的精神病有少许相似之处。头痛病患者会很好地利用自己这种病症,一旦有需要,就会让其发作。大量社交活动会被他以头痛为托词推掉。在陌生人面前,在做出重要抉择之前,他一定会头痛。他还会借助这种借口,拿家人、下级撒气。这种法子这么有用,他怎么可能弃之不用?他就这样利用自身的痛苦,实现了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能利用让他畏惧的观点,逼迫他不再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进行物理治疗,让他得以康复。但如果他还坚持原先的目标,那为了弥补自己,他就会在放弃该方法后选用别的方法。他可能会在头痛好了以后,再出现失眠等症状。不管怎样,他都能找到新症状,除非他原先的目标已经消失。一些精神病患者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从这种症状过渡为那种症状,转变之快,让人惊讶。这些人好比收藏精神病症的专家,丰富自己的收藏,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所以我们不能只给他们治病的资料,还要明白他们的症状背后隐藏的目标。要找出他们的目标跟优越感的关系,而不能只停留于帮他们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要是找到一架梯子,爬到黑板顶上坐着,肯定会被旁观者当成疯子。我为何要找梯子,为何要爬到黑板顶上,为何坐姿这么不雅,这些问题都会让他们疑惑不解。但他们若能知道以下情况,就不会觉得我疯得很过头了:我要是不坐在别人头顶上,就会很自卑,因此才会坐到黑板顶上,而我要获得安全感,必须从高处俯视我的学生。我采用了一种相当聪明的方法:选择的工具十分合理,行动时又遵从计划。若不是我解释了自己的优越感目标,大家也不会认为我是个疯子。我可以不这么做,但前提是有人说服我相信,我的观点错了。可大家若仅仅搬走了我的梯子,而未能改变我的目标,我就有可能借助椅子再爬上去。要是椅子也被拿走了,我还会跳上去。精神病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区别。他们的目标才是我们要改变的对象,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会随着目标的改变而改变。新目标出现后,他们会有新态度,采用新方法。

优越感 / 阿德勒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