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投射

2019年5月24日  来源:有梦想的唐糖 作者: 提供人:sizhuo82......

2.投射

我们看待任何事都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的投射。

不知不觉,这篇文章已经马上过万字了。这么长的文章,在自媒体来说,是不适合的,一般自媒体的文章属于快餐文化,字数也限制在5000字以内为好。但是如果不写出来,我又觉得不够尽兴。

好吧,就如我自己所说,写作是一件随心所欲,有感而发的事。自媒体是一个方面,但是完成对自我的表达,更是一个作者首要的需求。

在这件事情里,激发我不良情绪的,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就是投射。

我在前面说过,A不过是一个躺枪的,事实上,我早就对类似的人和事愤愤不平了。这是在互联网上,在生活中,我也对"出风头"、"嘚瑟"的人极为厌烦。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有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它能激发你的情绪,那一定是你在这个地方有"伤"。

事实确实如此。我是一个被"捆绑"长大的人。在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求我懂事、乖巧、低调等,简单说,我父母的价值观是主流的价值观,他们也会用这样的价值观要求我。但是在规范我的过程中,很显然使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我虽然遵从并内化了社会规则,但是却在接受的过程中有"伤害感"。

举个例子来说,我自己不接受自己"嘚瑟"。但是在一个生命的初期,小孩子肯定是不懂什么是不得体的嘚瑟,什么时候应该低调。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ta高兴了就会表现出来。而我受到的教育,则是不要那么"张扬",考试成绩好,父母会说"不要骄傲自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会说"怎么你就那么各色"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变得十分逆反,也会有双标。

举个例子,我发现很多人每次获青云奖,都会@青云计划,发微头条彰显自己获奖的信息,或者像我之前说的那位专门教人写作的作家,一个月获了三次奖,就成了自己的谈资,马上"传授"获奖经验。而我,几乎没有这样做过,我只是偶尔"嘚瑟"一下,例如在朋友圈"悄悄的"总结一下:"4月份我发文16篇,获奖12次"等。

我的"低调"实际上是内化了我父母的标准和价值体系,但是这不是真正的低调,不是真正的对自己的价值无动于衷,而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希望别人看到并夸赞我(因为缺失),另一方面,我又以"嘚瑟"为耻,如果真的有人关注我的成绩,我反而会不知所措。

可想而知,当"我"从来没有被满足,从来没有"被允许"嘚瑟的时候,当我看到别人"嘚瑟",我一定会非常愤怒——这种心理的潜台词是:我都没有得到过,你凭什么?!

所以,当我经常看到类似A这类人,看到他们"张扬的"活跃在各个公号下,不遗余力的展现和表现自己时,我会既不屑一顾,又充满愤怒。

我从来没有被允许,所以潜意识也不希望别人被允许。

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很常见,很多被父母严苛长大的子女,长大后也会成为严苛的父母,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潜台词:我小时候都没有被允许撒娇,你怎么可以?!——当然,这种深层次的潜意识,不是每个人都能觉察并承认的。这也正是心理学的"神奇"之处。

就像荣格说的那句话:潜意识正操控着你的一生,而你却误以为那是命运。事实上,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己潜意识的影响,很多被埋藏的很深的伤疤,其实从未消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尽可能挖出那些潜意识,将潜意识意识化,完成对自我的疗愈,这样我们身上的逆鳞少了,心态就会更阳光、积极,人生的效率也会更高。

很多人看了很多鸡汤,但就是做不到,那是因为道理都对,你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你的"内伤"未清,你根本就做不到那些道理,自然也就不可能知行合一。强制自己改变,除了引发更强烈的对抗以外,并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那么如何克服自己的这些弱点呢?其实答案已经在上面的文字中了。但是我还想再简单的总结一下。

1)、 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首先要从自己内心的觉察开始。这是第一步。

李少成老师说"觉察即疗愈",一个人如果没有觉察,就不可能疗愈,没有疗愈,那些道理也就只能继续停留在道理中,而无法获得内化。

就像黑乌鸦站在一头黑色的猪身上,它只能看到猪身上很黑,却意识不到自己也是黑的。很多人的困扰就来源于此——灯下黑。

一个觉察不到自己问题的人,注定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何觉察?就如我的"鸡毛蒜皮"一样,从生活中觉察,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来源,当有意识的做出了这个动作,觉察就开始了,疗愈也就开始了

我们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不经思索的自动化反应,所以,保持自省力,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成长的重要因素。时时觉察,时时觉醒,时时成长。

2)、丰富自己的认知

一个人看问题越全面,就越不容易偏颇,越容易接近事实的真相。仍然以我自己这件事举例,如果不是被投射和嫉妒"蒙上"了我的双眼,造成了我自己的视野狭窄,我就可能会更客观和全面的看待别人"分享成功经验","教人如何写作"这件事了。

存在即合理,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一点在我和朋友电话聊天的时候,我自己也主动看到了。我的观点没有错——写作的确是一个长期积淀的事情,很难靠"技术"完成。但是"教人写作"也没有不对——对于很多渴望在自媒体发展又找不到门路的人,告诉他们自媒体运营的规则,知道如何申请原创,如何不被扣分,如何起标题更吸引人…这些本身对于两眼一抹黑的新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虽然写作的灵魂不能教授,但是写作的技巧和框架,包括素材怎么积累和寻找,平时怎么积累金句等,都有路可寻。

所以,其实我与A的观点并不矛盾,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果我的人格修炼更加完善,我看待这类现象的时候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就不会耿耿于怀,愤愤不平。更何况,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方式的自由:我可以选择不上写作训练营,别人也可以选择上;我可以选择自己思考,别人也可以选择有经验的人指点;我可以选择不传授经验,别人也可以选择传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尊重自己和别人共同拥有的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对"接纳"最好的释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上):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

3)、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自己

刚才提到,嫉妒或自卑的人,本质上都是低自尊,都是对自己价值的不认可。所以,如果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自己,认知自己,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还以写作为例。我在自媒体写作之前,有过十余年在自己QQ空间自嗨的经历,读者基本都是身边的熟人。曾经有不少人说,你的文字功底不错,将来可以尝试靠这个吃饭。我都严词拒绝了。在我看来,我写的还算可以,但绝称不上优秀,另外,我写的多半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文字,所以肯定没有市场——你又不是明星,谁会对你的内心感兴趣呢?除了你身边的人以外。

所以,在我辞职后,我还是过着以前那种生活,但是从来没有尝试过靠写作做些什么。

这充分说明我的不自信和假完美——我需要的是准备充分的一鸣惊人,而不是试试——万一不行,多丢人?

当我学习心理之后,人格更加完善,内心力量更加强大,我开始写作。但这个写作依然和挣钱的目的毫无关联,我把目光更专注于自己"写"这件事上,而很少关注结果,鲜花掌声固然好,但是没有,"写"也是我的需求。

从我一开始写,就获得了身边人的赞许。我曾经一度每天坚持写完一篇最少三四千字的文字,到现在也坚持写了120篇左右。越往后写,我写的越长,六七千字成了"起步价",我自己的认知和思路,随着写作的过程提升非常迅速,同时也收获了经济回报。

那天和朋友电话里,我自认为比较客观的评价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第一,我的文笔中上,不算特别出色,但起码句子流畅,在这方面以前的积累不够,我的阅读量不小,但是没有随手记录好句的习惯,这让我写的时候有时会感觉到词穷。第二,我有几项优势。一是"浑身长满了触角"(我朋友的形容),心思细腻敏感,这使得我的感性方面把握的比较请准。二是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好。不管是平时说话还是写作,都能体现出我的逻辑性。三是有专业和干货。在我学习心理之后,我好像如鱼得水,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所以我的领悟力也比较强。

综合原因,使我的文章质量虽然抓不住流量(这也是我的短板),但却成为青云奖励的常客。正在打这几个字的时候,刚好又收到了今天发文的获奖通知,这个月发文9篇,获奖8次,应该算是比较高的获奖率了。

通过对自己全面和客观的认知,我清楚自己的短板,也清楚自己的优势,这样,就不太容易被别人左右,嫉妒或艳羡别人了。

只有将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放回到自己身上,完成自身的建设和成长,一个人的效率才会更高,也才会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价值感。

4)、去除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简单说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对就是错。你没获几次奖就教授经验是嘚瑟,是错的,我低调是对的。你花钱买专栏是错的,傻的,我不花钱是聪明的,对的…..

当对世界的理解简单到用对错,好坏,是非来评判时,自己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有情绪就会有消耗。这几乎是一个必然。

而事实是,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只有角度不同,只有出发点不同。去除评判性思维非常、非常、非常困难,但是如果做到,那么一个人的眼里就会充满阳光。这也是我修炼的方向。

以一篇一万四千字的长文,作为对我自己日常生活的反省。在自我成长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止境。

原创声明,盗版必究。如果喜欢,请点赞并关注我:“有梦想的唐糖”。持续输出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角度帮你拆分生活里“鸡毛蒜皮”背后的深意。

嫉妒 / 竞争 / 优越感 / 自尊 / 接纳 / 自卑 / 挑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