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自卑情结

2019年1月29日  来源:生活的科学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在个性心理学中,为各种特殊的因素打上“意识”或者“潜意识”的标签,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人们坚定地相信,意识和潜意识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并不总是这样,两者也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另外,这两者并非是界限分明的,发现两者共同运动的目的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弄明白两者的关系,那就不能断定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潜意识的。我们在上一章所研究的原型的生活形式,正好能解释两者的关系。

个体即整体

对于意识和潜意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病例来解释清楚。有一个男人已经四十多岁了,已婚,患上了恐惧症,主要的表现是想要跳楼。这是一种欲望,他一直与这种欲望做斗争。他在其他方面都正常,只有想要跳楼是个问题。他和妻子生活和睦,个人工作顺利,而且有很多朋友。假如不考虑意识和潜意识相互影响的特征,那就会对这个案例感到疑惑。他有意识地感到自己要从窗户跳下去,但其实又从来没有从窗户跳下去的欲望,所以他一直都活着。我们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他生活中的另一个方面,他与自杀欲的斗争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是一种潜意识行为,而且入侵了他的意识领域,他最终胜出了。其实,他在“生活习惯”(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讨论这个术语)中已经成了征服者,实现了优越的目标。估计读者会提出,一个在意识领域内明显有自杀倾向的人,居然也可能是优越的?我的答案是:他身上有一种力量正在和自杀抵抗,他在这场抵抗中取得了胜利,所以他是优越的征服者。客观地说,他自身的懦弱压制住了他对优越的向往。这种规律已经成为习性,并操控着一些在某方面感到自卑的人。重要的是,这种抗争存在于他的内心中,一方是体现在意识生活中的死亡欲和自卑感,一方是体现在潜意识生活中的对征服和生存的追求,以及对优越的追求。

现在,我们来检验该理论能否通过原型发展来证明。我们通过对他早期记忆进行分析发现,他在学校的童年时期遇到过困难。他总是想躲开男孩子们,因为他不喜欢。可是他还要拿出勇气面对他们,和他们交往,这就需要他压制住自己的冲动。我们发现,在战胜自己的懦弱方面,他确实已经努力过了,他敢于面对自己的障碍,并且克服了。

如果我们分析这位病人的个性,就会知道克服焦虑和恐惧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他的意识和潜意识被这个目标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假如我们不视这名病人为一个整体,就很容易将他视为一个内心懦弱但却期望打斗的人,一个充满野心的人,很难认定他的成就和优越。我们在得出这个结论以前,在分析这个事实的时候,并没有使用个人生活的统一性原理,也没有顾及这个病例中所有的事实,所以这是一种完全不正确的观点。

如果我们现在还完全不能承认一个人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对个人所做的所有努力、我们对个人的所有认识,以及我们整个心理学,就全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我们推断出生活具有两面性,但却不连接起这两方面来,那么就不可能将生活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自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