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

2019年5月24日  来源:有梦想的唐糖 作者: 提供人:sizhuo82......

原标题: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上):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时时、处处皆心理。不管你承不承认,知不知道,"心理机制"隐藏在每个人行为、语言、情绪、表情等所有现象的背后。可以说,它的存在,指导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人会对心理学有很多误解,比如认为心理学很神秘,或者认为心理学=算命,心理学和星座学类似等等。

所以,在今天这篇文章的开篇,我想首先说几句话,简单的科普一下心理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组文章(应该是至少3篇),我将以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小事为着眼点,切切实实的拆分一下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力求既通俗易懂,又深刻科学,既能通透自己,也能为没有专门学习过心理学的朋友打开一扇心理之窗。

首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请注意最后两个字——科学,科学,科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心理学既不是算命,也不是占星术。它是一门一直被误解的科学。

其次,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的起源来自于古希腊先贤的哲学思辨,但直到近100多年(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自己的名字。

第三,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的分支几乎覆盖了心智生活以及人类动物行为的全部内容。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与众多学科的研究范围都有交叉,涉及的领域包括医学、生理学、神经学、计算机、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还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

第四,多元化的观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说,任选一个心理学课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进行研究,例如生物学的观点、精神分析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认知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等等。

第五,弗洛伊德不等代表心理学。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大量碎片化的信息的传入,心理学也逐渐推下了神秘的面纱,走进寻常百姓家。即使没学过心理学的人,也都听说过弗洛伊德的大名。但是弗洛伊德代表的精神分析流派,只是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分支,它不能代表整个心理学。另外,控制实验是现代心理学最有力的武器,但是弗洛伊德并不采用这一方法,这也是弗洛伊德理论受到争议的主要原因。

第六,在当下的市场中,"伪心理"和"毒鸡汤"大行其道,作为普通公众,需要有辨识能力。伪科学书籍充斥着无数的超自然现象,这种伪心理书籍在整体心理学书籍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这直接导致了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可以说,伪心理让心理学深受其害。

此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心理自助类读物",这类读物一部分是励志类,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也一部分是旧酒装新瓶。这些自助类书籍很多都极具煽动性,并能满足大众的一般需要(比如赚钱、减肥和人际关系等),这些热卖书籍往往偏离了真正的心理学,还使大众对心理学有了歪曲的认知。

第七,辨伪只有一招:是否经过同行审评、科学期刊发表。事实上,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方向的社会中,认知水平和辨识力低下,是导致大众上当的最主要原因。想要在混乱的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你需要从经典中学习,带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否则就可能沦为"被收割"的傻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

以上,是对"心理学"最基本和最浅显的科普。接下来,我将就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件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一下接纳、负性评判、嫉妒、人格完善等一系列话题。

事件的复盘如下:

我某天晚上逛头条时,看到了一位作者(后面简称A)刚发布的"微头条",内容如下:"不小心又拿了一个(青云奖),这个月的目标是6个青云,做不到给你们发红包,做到了你们给我发红包,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在头条写作赚钱,戳链接即可了解:——后面是这位作者的精品课链接"。

看到这条微头条,我有感而发,也发了一条微头条。内容如下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上):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

不得不说,互联网时代真的是一个透明的时代,在头条精确算法的推荐机制下,本是各自关起门在自家发表观点的"微头条"就这样"准确无误"的推送到各位看官手里。我发表的这个微头条,也被推送到了原作者手里,于是A针对我发的这个微头条,又发表了一条微头条,内容如下:"早上突然看到我被人挂上了微头条,真是人不红是非也多,不过我一看她好厉害,为什么同样是写文章的,人家拿那么多奖,而我如此弱鸡,后来我释怀了。 人家做头条比我早,写了300篇左右,我写了不到80篇。自然得奖没她多。我不仅拿的奖比不上人家,勤奋程度更加追不上人家了,毕竟她写半个月8篇,快赶上我一个月的量了。至于专栏,当初是工作人员鼓励我开的,不解释。 Ps:头条的推荐真的是很智能,我早上拿起手机第一条推送给我的就是这条。",后面是她配的截图,是我发微头条的一部分内容(没有截全),主要是我"暗指"她微头条内容的部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不错,但不够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说句不太要脸的话,从我接触心理学,我的进步速度就突飞猛进,而且越来越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把生活当成了我的一个"修炼场",生活里发生的"鸡毛蒜皮",不管是我的,还是别人的,我都会仔细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心理、成因以及思考如何修正。这种无意识的渴求和深挖,给了我思考的源泉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让我自身的"逆鳞"在修炼中不断消除。自媒体写作,实际上只是我的无心插柳之举,它其实也来源于此——因为我只是把我的日常思考,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了而已。

"事发"后我和我的朋友聊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坦诚的交换了意见,我也说出了我的观点。当我提到准备以这件事作为切入点,写一篇文章时,我的朋友问我:你会写你自己吗?我的意思是:你会以你的角度去拆分你自己的心理机制吗?

我回答:当然会,我觉得在这件事情里,不管是我还是她,包括"看客"们的反应,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值得书写。所以,这个事件我将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写一组文章,拆分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今天第一篇,自然是要从我自己"下手"。

我的心理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发那样一篇微头条?我看到对方"回敬"我,以及对方和自己的粉丝之间对我的评论,我是什么心理感受?我为什么会有那些心理,并因为这些心理支配了我随后的行为?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深究。

很显然,A的微头条激发了我的一些情绪,这个情绪非常复杂,但是如果非要简单粗暴的概括,可以用"生气"来概括,而为什么会生气,其中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嫉妒,二是投射(心理学的防御机制)。

所以,关于我自己这部分,我就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


嫉妒 / 竞争 / 优越感 / 自尊 / 接纳 / 自卑 / 挑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