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普通情况

2020年6月22日  来源:生活的科学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普通情况

不过,我们要明白,“情结”这个词缀于优越和自卑之后,只是说明在探求优越和表现为自卑的时候,程度比较严重而已。一个人身上明显存在一种矛盾——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之间的敌对性,但如果我们用以上观点来解释,那么这种敌对就消失了。很明显,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互补的,这一点与一般的感情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察觉到我们现在也存在某种缺陷,那么就不可能去寻求成功和优越。我们知道,自然感情是这些情结的发源地,若是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如果这些情结是矛盾的,那么同样多的矛盾也存在于自然感情中。

寻求优越是没有尽头的。其实,人的精神和思维都是由寻求优越组成的。生活要成为某种方式或者完成某个目标,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样,要将这种计划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就要追求优越,它就像一湾溪水,所有遇到的事物都会被一同冲走。我们可以观察那些怠惰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也不爱活动,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并没有运动。不过就算是这样,那种寻求优越的期望,也是可以在他们身上发现的。他们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会说:“假如我勤快一些,说不定总统的位置就是我的。”可见,他们也在努力、在运动,不过要有一定的条件,他们才可能去努力、去活动。在他们看来,自己在积极生活方面的成就不少,只需要……也就是说他们过于自负。当然他们完全在空想,自己欺骗自己罢了。不过大家都知道,人经常在虚幻的想象中得到满足,尤其是勇气不足的人。他们总是想要躲避困难,认为自己不够强大,所以就想要绕开,这些人总是沉溺于虚幻中。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感觉比现实中的自己更加聪明、强大。

有些儿童的偷窃行为就源于他们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把别人骗了,把别人的东西偷走了,可是别人却根本不知道。他们可以不费劲就积攒财富。罪犯经常认为自己是英雄,要比其他人高明,可见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优越感。

对于这个特点,我已经从把它作为智力系统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讨论了。它既不是社会的意识,也不是共同的意识。杀人犯认为自己是大英雄,但这仅限于他们自己这样认为。他们勇气不足,想要躲避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就只能做出这样的事。从这些分析可以得出,犯罪行为是优越情结的产物,而不是原始的或者本性的歹毒的产物。

同样的特点也见于神经病患者身上。比如,有些人因为失眠而没有充足的精神完成第二天的工作,那么他们就认为自己无法做好曾经完全能做好的工作,认为自己不应该被要求去工作。“如果让我好好睡一觉,没有什么我干不了的。”他们悲哀地感叹道。

忧虑症患者身上也有同样的症状。因为忧虑,他们总会把自己摆在别人之上,如同一个暴君。其实,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不管是做什么,或者在哪里,都应该有人在身边,他们用自己的担忧来操控别人。那些陪着他们的人不得不让生活符合他们的要求。

家庭中关注的中心是精神混乱的人和抑郁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一股力量,可这股力量竟然受自卑情结的控制。哪怕他们埋怨体重轻了、身体瘦弱等,也还都是压在健康人身上的强者。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小的人也是强大的,所以我们不必惊讶于这点。(假如问道:“谁是我们文明中最强大的人?”那么应该回答:“婴儿。”这才是最有逻辑性的答案,因为婴儿不会被人控制,但却可以控制他人。)

我们要探讨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名问题儿童有优越情结,喜好争斗而又傲慢自大,总想表现出比实际更加强大的样子。我们知道,脾气差的儿童想要达到压制别人的目的,就会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这是一种急躁的做法,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他们感到自卑,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已经强大到能达成自己的目的。我们在儿童打架的例子中可以发现,那些好狠斗勇的孩子身上都有自卑情结,同时他们也都有克制自卑的期望。他们好像在绞尽脑汁地踮起后脚跟,让自己看起来更雄伟一些,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取得优越、骄傲和成功。

我们一定要找到治疗这些儿童的方法。这些儿童没有看到事物的自然顺序,也没有发现生活的连续性,因为他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些,所以才会有上述行为,可见我们并不应该责怪他们。假如他们直接和这些障碍对峙,就会一口咬定自己感到非常优越,根本就没有自卑。所以,我们要让他们一点儿一点儿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要友善地把我们的观点解释给他们听。

对于一个喜欢炫耀的人来说,他可能只是因为感觉自己在生活中有意义的地方与其他人竞争的能力不够,所以才会有自卑感。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关注生活中没有意义的地方。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不能与社会友好接触,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童年时期经常排斥和抵抗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我们应该理解自己所遇到的这种案例,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们理解。

我们可以发现,神经病患者中的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是联系在一起的。神经病患者经常认识不到自己的自卑情结,但却能表现出优越情结。

在一个家庭里,假如有一个孩子非常受宠,那么剩下的孩子就会尽力寻求优越情结,这是因为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如果他们的兴趣集中在关注别人,而不是围绕自己转,那么他们就会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不过,如果他们心中已经留下了自卑情结的明显痕迹,就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利益的关心少于对自己利益的关心,好像在一个有敌意的环境中生活,所以他们的公共意识都是不足的。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时总是带有一种情感,但对于解决问题来说,这种情感却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为了寻求摆脱束缚而来到了生活中没意义的那一面,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的摆脱束缚,他们在依靠别人,而且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见真正的摆脱束缚并不是这样的。他的生存必须依靠别人,就像是一名乞丐,为了追求束缚只能像神经病一般地表现自己的懦弱。

人性有一个特点,即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如果感到懦弱,就会去寻求优越,而不再对社会产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希望在不卷入社会兴趣的同时,就能找到个人的优越感。如果一个人在把社会兴趣和优越结合起来的同时,还想尽力追逐优越感,那么他就可能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驻足,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假如他的社会兴趣不足,那么对于解决生活问题来说,他所做的准备还不够。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这一类人包括自杀者、罪犯、精神混乱者和问题儿童。

在讨论正常人与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的关系之前,我们不应该草率地对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的问题得出普遍性结论。所有人都会感到自卑,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不过自卑感不是某种疾病。恰恰相反,对于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与努力而言,这恰好是一种激励。如果一个人彻底被这种不足的感觉压制住了,并且不能接受参与积极活动的刺激,那么他才不会努力,才会变得压抑,这时自卑感就可能发生变质,成为一种疾病。对于一个具有自卑情结的人来说,一个躲避困难的方法就是形成某种优越情结。虽然他不够优越,但他可以假定自己足够优越。他不能承受的自卑可以通过这种虚幻的成功得到补偿。正常人是不会有优越感的,更何况是优越情结。不过他的努力仍然是为了优越,我们都会产生的取得成功的伟大心愿,就是这种优越感。精神的源头就在于虚幻的价值观,但只要他的努力表现在事业方面,他就不会产生虚幻的价值观。

优越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