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2019年1月21日  来源:海门老冯 作者: 提供人:liliros@57......

意识的产生本不神秘,神秘的只是大脑思维运作机制还不为人知。如果我们知道大脑是如何思考的。那么意识的真谛就会大白于天下。本文将试图结合大脑思维活动机理来揭示出大脑意识的产生机制。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大脑思维活动所“合成”出来的知觉产品。是大脑看着主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图片进行有序加工出来的结果。比如:人在过马路时,就有不能随意通过马路的意识。这是因为,在他的大脑里已经拥有了交通法规常识记忆图片、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时的情景记忆图片以及违反交通规则所导致的触目惊心的事故场景记忆“视频”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结累。

人有了意识,才能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才能记得昨天,知道今天和计划明天。才能懂得今天买什么菜,怎么把它做出来;在工作时如何去设计汽车制造图纸、生产汽车部件、组装出整辆汽车等等。反之,人一旦失去意识,就如同重度痴呆患者或植物人一般。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意识的产生是通过大脑思维活动,把大脑里逐步结累起来的数以亿计的不同知识和经验信息图片(视频、地图),进行连续加工出来的。其过程包括:全身感受器随时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群体性感受器集体做出生物放电反应、形成脉动式电子脉冲压力波后通过神经上传大脑。接着相关感觉皮质开始兴奋,再现出视觉记忆或即时外部信息图片,额叶视觉运动控制视器(眼球)对刺激信息开始聚集成像,并以最清晰的视觉感觉效果同步呈现在枕叶视觉皮层之上,使自己获得对这张图片的直观感觉(不是知觉)。为了弄清楚这张图片的含义,接下来动眼神经不断控制视器做出上下和左右运动,同时还控制调节视器晶状体曲率。使得视轴在视觉记忆信息图片(“地图或网址”)上移动寻的,间歇性对不同视野空间区域(左右身体)上的具体信息位置进行聚焦点击(电子脉冲诱发再现出长期记忆图片的刺激),促使次级相关图片被兴奋出来。就这样,经过快速层层提取相关长期记忆信息图片,对前后兴奋出来的两张或更多张相关联图片进行连续不断的反复比较、权衡和鉴别等程序来进行有机整合。从中逐步筛查到一个个梯级深度扩张的关联认可,并选择出一个最理想的结果。为接下来的行为实施指明了方向或决断。这个过程和结果就是人产生意识的来源。

人能够产生意识,必需符合或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生理机能和体内外信息等基本条件。

一、正常的大脑思维神经通径(重度智障或痴呆患者往往不能形成意识)。

二、要以布满全身的能够随时捕捉到体内外各种刺激信息的感受器(单个和群体性生物电子脉冲发生器)。

三、要有大量的长期记忆信息样本来作为思想及其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即以一个个业已存在的电子脉冲所对应的一个个能反复呈现出来的大脑记忆信息图片。

四、体内外即时信息刺激所引起的大脑注意力运作导向。即只有通过来自某个方面的刺激性诱发,引起大脑开始朝向这个方面的专注性、针对性、有序性以及合符逻辑的思考。

五、必需要有知识和经验信息的储备。因为大脑思考问题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图表、“数理化”以及生活、工作、实践经验和自身感觉(疼痛)基础之上的。假如没有这些知识经验记忆图片的结累,大脑就无法进行纵横思考,意识也就不能产生。

人,刚一生下来,除了先天进化所获得的条件反射机能(本能)活动以外,大脑思想水平还大多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上。比如,在她肚子饿的时候,胃酸浓度上升,对胃内膜刺激加大,感受器形成电子冲动上传大脑感觉皮层功能区,并通过视觉感觉反射弧路径,应答性地产生了一种自主性生理需求欲望。此时只要用类似于奶头状物体去触碰她的嘴唇,她就会寻着奶头物吸吮起来。这个动作在大脑里只是个比较简单的应答性反射弧冲动,不需要经过复杂思考。事实上,在她的大脑里,根本就没有供她思考问题的基础信息。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触碰到嘴唇的是什么东西,只要按照神经冲动反射弧做出接替性连接,使得相关肌肉效应器协调性应答(最简单思考)起来做就成了。除此之外,她与外界的一切关系应该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就说明她的吸吮意识还是个及其初级的“产品”(行为),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和及其简单的后天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她不厌其烦的教育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体验性经验结累,。她的思维对现有各种信息的加工能力也随之一天天增强起来。比如在她两岁时,她已经通过这两年的眼、耳、鼻、舌、身的感受器,收获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环境面貌以及通过玩耍接触,把自己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等信息能够紧紧联系起来看了。她会认识、分清和喊叫爸爸妈妈了。她还会催爸爸妈妈带她到外面去玩耍或去小商店里买糖果吃了。她甚至还把在路上摔跤跌痛的身体部位和所处地理位置等情景又成为了新记忆(经验)。就这样,她的相对而言的长期记忆信息(图片)量可谓与日俱增。并随着年龄逐步变大,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长足的进步。意识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随年龄长大而不断提高。

那么,从大脑思维运作机制上来看,大脑又是如何“合成”出意识的呢?

已知人在睡眠状态下,体内外面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概不知的,这说明睡眠状态下的人没有清晰的意识可言。现在,假如张三睡至半夜时分,突然间外面的狗叫声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了他耳膜相应震动,并导致听骨的另一端牵动着耳蜗感受细胞释放神经兴奋递质,递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生物电子脉冲。冲动经过听神经上传到丘脑内侧漆状体,继而再传到聂叶听觉皮层,经海马、穹隆、丘脑前核、投射至额叶前运动皮质边缘联络区。冲动引起视觉长期记忆(狗)图片在该区域被兴奋再现出来。大脑能够把狗的形象图片再现,是因为狗的声波早已经与他大脑中狗的视觉记忆图片形成了关联兴奋体。即:即时的狗声频率波直接导致对应狗的皮层记忆图片被再现了出来。此时,张三虽然有了狗图片感觉,但他还是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狗叫声把张三吵醒时,他仅仅是朦胧初醒。在没有对其深入思考时他的意识并没有产生。接下来当他看到内隐(视觉皮层)狗的图片时,张三的大脑额叶视觉运动控制中枢通过神经对视器(眼球)进行运动性控制,以不断调整视器内的晶状体曲率和视轴方向。调整曲率是为了聚集成像,获得最清晰的记忆图片呈现效果。调整视轴,是为了在左右脑区的长期记忆“网址”(图片)里寻找到所要找的图片,并且分别将网址中的既不同又相关的图片通过聚焦点击激发把它再次呈现出来。

在张三的记忆里,邻居家的狗及其相关场景等情景图片就已经存在着数百上千张。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张三通过把更多的狗图片壹壹(间隙性)通过聚焦成像出来。然后看着这些图片进行比较(对不同信息的深度关联思考)。此时的聚焦关注点只要注意力集中,一般只能与狗有关。邻居家养的狗叫声引发出他在与狗相关的网址上进行视觉扫描,把记忆中的一个个网址先后分别打开,通过多张图片轮番再现,他不仅看到了邻居家养的狗,同时还看到狗在邻居家房屋边玩耍的记忆情景“视频信息画面”。接下来又在这个视频记忆网址上聚焦点击该狗平时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图片。通过层层相关点击出来后的图片比较,张三已经知道了外面正在发出叫声的狗不是别人家的狗,是邻居家养的狗。这样,张三的意识就由此产生了。所以,意识是大脑在视觉空间网址聚焦点击兴奋出来的已经分类储存于更多梯级(次级)网址上的图片进行逐步比较才给弄明白的。仅仅依靠单一图片信息,人是不能直接产生意识的。

意识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低等动物也有意识。笔者曾经通过观察癞蛤蟆的觅食行为发现:癞蛤蟆是食鲜(活体)动物,当它去接近一条似乎没有思维意识能力的爬行类小虫子时,虫已经通过视觉或触觉感觉到了来自周围环境的一种危险。于是,虫要么以加快逃避的步伐来避开危险之地;要么干脆就地装死以避免成为其他食鲜动物的美食。此时的癞蛤蟆一直在注视着这条虫的一举一动,如果虫选择的是逃跑,它就把它一口吞进嘴里了。如果虫装死,它就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一会,待癞蛤蟆误认为不是虫或者是一条死虫而转身离开。从这个例子说明,无论是虫、癞蛤蟆,还是人类,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动物。因而是能够产生意识的动物。

由上可知。意识只有动物的大脑才能形成。如果没有感受器感觉、视觉分拣记忆信息和记忆经验图片以及大脑视觉聚焦点击信息再现机制参与,其他任何物质、物体都是无法产生意识的。人类能够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其中都是由大脑思想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在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这个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为大脑能够形成意识。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