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中国自媒体的发展

2018年9月23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maxallser12......
摘要:从2005年的博客,2009年的微博,再到2012年的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一路走来。微信公众平台依靠强大的社交网络、突破140字的长文本和手机端的便利阅读,复活了被微博击败的博客。自媒体的商业上的变现,包括为商业公司鼓吹和放商业硬广,及成名后出入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等等。自媒体中的少数成为赚钱的自媒体,赚钱的自媒体中的少数,成为公司化团队化的小微新兴媒体机构。
时间:2015-02-17   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

2003年,在美国有人提出了“we 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也就是:自媒体。

中国自媒体的发展历程-马海祥博客

2005年,Blo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中文的叫法有些小争议,但一般人都认可了“博客”这两个字,Blo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到20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20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即便在今天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

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从早期的we media,到后来的野马联盟浑水联盟等,再到今天冒出来的界面自媒体联盟。

如果把2005年的博客视为自媒体的起点的话,中国自媒体已经走了十年的路程,如果再推到更早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过早期个人网站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百万这个量级的),但自媒体之风起云涌,并隐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商业套路,的确是微信公众账号催动的。

1、2013年,自媒体开始崛起

中国自媒体的发展历程-马海祥博客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确切的日期应该是:8月23日正式上线),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属于试水性质,老实讲,微信公众平台上的那个文本编辑器,简陋得实在让人惨不忍睹——随便任何一个博客平台的编辑器,都比它强。

但到了2013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强的媒体工具,即便它的编辑器那么得简陋,在马海祥看来,这主要拜两个原因所赐:

其一、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中国人之中,与微博不同,微信公众账号允许长文本——140个字有时候实在说不清楚什么,而与博客不同的则是,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在手机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众账号依附于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朋友圈,这是为什么诸个新闻客户端也引入了类似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功能,但依然无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们缺少一个社交网络,我一直有一个假设:用户是通过朋友圈来阅读文章的,即便这篇文章属于个人订阅的公众账号所推送的,这个假设后来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证实:腾讯官方说,数据表明,80%的用户,通过朋友圈进行阅读。

更何况,微信还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场景(点对点通讯),群体传播场景(群),这都会助长公众账号文章的阅读量达成。

换而言之,微信的分享体系,使得在这之上的一帮自媒体们,如鱼得水。

2、2014年,自媒体开始赚钱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等等(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自媒体的商业前景及商业价值》的相关介绍)。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不得不说,这些自媒体账号中,不乏媒体人,他们本来就擅长内容生产,也精通传播之道,一时里,微信所谓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句话,得到了证实。

不夸张地讲一句,2014年是2013年就进入微信公众账号开始耕耘的自媒体人的变现年,当然,必须承认,这里面也有二八定律,大部分自媒体人,并没有太大的商业变现。

但这一小部分自媒体人(相对比例上,是一小部分人),绝对数而言,恐怕不下十万甚至数十万,他们收入的当量级,少则一年十数万,多则可达上千万——注意,这是个体哦!

事实上,个体运作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创业”的开始,它的门槛很低,也不需要多少高额资本投入,2013年就进入开始积累粉丝的人,在2014年获得变现,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不过,到了2014年下半年,一些征兆显示,个体运营一个微信账号,已经越来越不力从不心,在马海祥看来,这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微信的官方政策,开始越来越倾向于企业运营的公众账号,比如在2014年年底所推出的“认证体系”(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微信生态里的商标注册),是只有企业运营的号才能申请的,而且,个人认证,在2014年头上(也有可能是2013年年底)早就停止。

其二、微信开发了大量的技术工具,不善用这些工具,很有可能在注意力的竞争上落于下风,这使得微信公号包括了三个部分:生产、运营和技术开发,如果前两者一个人还能扛的话,再加上一个技术开发,委实不是一个普通人作为个体能承担的,微信公号的运作,不得不走向团队化。

资本市场,在2014年已经注意到了微信上的自媒体们,我知道的一个很小的例子是,一个做导购类文章的微信公号,才做了三个月,就吸引到一家还算有名的VC的投资,金额过百万,估值千万左右,嗯,没吹牛,也没注水(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企业该如何做自媒体营销》的相关介绍)。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不值得吹什么牛。

但所谓自己的媒体之“自媒体”,2014年在收割之余,因为有了商业收入,有了商业路径,开始机构化,公司化。

3、2015年,自媒体将成为一个趋势性的潮流

对于2015年来说,自媒体大致会是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自媒体中的少数成为赚钱的自媒体,赚钱的自媒体中的少数,成为公司化团队化的小微新兴媒体机构,但还是那句话:所谓少数,是相对而言,绝对数上,不会少。

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然而,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

中国自媒体的发展历程-马海祥博客

上报集团下的界面,最近弄了一个自媒体联盟,号称有四位数的自媒体人加盟,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云云,甚至引发过一场小小的口水仗和站队,我和界面的一些人关系不错,电话里也聊起这个事,据称界面想借助这些自媒体人,丰富他家网站上的内容,同时给自媒体一些物质利益回报以及影响力扩散回报。

坦白讲,我不觉得这事有多新鲜,这个和纸媒的专栏、网媒的约稿,差别不是很大,内容生产机制上,大抵就是那么回事吧!

不过,上报还有一个目标规模为12亿的825基金,成立之初,宣称要做“致力于投资早期新媒体项目,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项目的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到目前为止,已经投了26个项目。

我倒是以为,这一批四位数的自媒体,是825基金可以多加关注一下的,通过在界面上的运作,可能会产生出一些不错的值得投资的初创项目。

我一直以为“资本壮大传媒”,上报的“集团的团就是财团”,是可行的且理论上很光明的理念,自媒体经过这么几年的演进,公司化机构化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风险基金的介入,恰逢其时。

马海祥博客点评:

历经个人网站、博客、微博、微信,锤炼了十年的自媒体,终于走到了成规模的机构媒体的边上,这也算是一种进化吧!

自媒体 / 博客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公司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maxallser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