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奖励让成绩大幅下降

2021年10月2日  来源:驱动力 作者:[美]丹尼尔·平克 提供人:zhaotou97......

● 奖励让成绩大幅下降

在实验室里测试现金这样的外在激励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有一个难处:成本。如果你要给别人钱让他做点儿什么,那么你所付的钱必须能让人有点儿心动。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要使给每个人的钱都能让他们“有点儿心动”,再加上庞大的被试者人数(通常是几十个),这个成本足以让行为科学家的账单堆积成山,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所以,部分出于成本的考虑,丹·艾瑞里与其他三名经济学家一起,在印度的马杜赖(Madurai)开了一家商店,来估测外在激励因素对成绩的影响。由于印度农村的生活成本要比北美低得多,研究人员不必倾家荡产就能提供大量奖励。

I型实验

研究人员雇用了87名被试者,要求他们玩几个游戏,比如朝某个目标掷球、解字谜、记一串数字,这需要运用被试的运动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得集中注意力。为了测试激励因素的作用,研究人员将被试者分为三组,每组达到一定成绩后会获得不同的奖励。

1/3的人达到一定成绩后只能获得少量奖励:4卢比,当时约等于50美分,差不多是当地人一天的收入。另外1/3的人能获得中等奖励:40卢比,约等于5美元,约合当地人两周的收入。最后1/3的人能得到大笔奖励:400卢比,约等于50美元,几乎相当于当地人5个月的收入。

结果如何呢?是否能从奖金数量的多少判断成绩的好坏呢?

能,但不是如你所认为的方式。结果,获得中等奖励的人并不比获得少量奖励的人表现得更好。而有机会获得400卢比超级大奖的人表现最糟糕,几乎每次游戏他们的表现都落在另外两组之后。研究人员在对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出具的报告中写道:“我们的3个实验中包含9项任务,其中有8项任务激励越大,表现越差。”

“如果-那么”型奖励:作为条件提供的奖励,比如“如果你做这个,就能得到那个”。对于重复性工作来说,“如果-那么”型奖励有时会有效;对于需要创造力的脑力劳动来说,它们必定弊大于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论。这4名经济学家中有一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两名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一名来自芝加哥大学,他们承担了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为美联储做研究。但是他们没有肯定“奖励越多,成绩越好”这一简单的商业原则,反倒对其进行了驳斥。

不只是美国的研究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2009年,曾培养出1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者们,对51家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经济学家的结论是:“我们发现,财物上的激励……对整体绩效会有消极影响。”在大西洋两岸,都存在科学向左,企业向右。

艾瑞里和同事写道:“现在很多机构都为我们实验中这种类型的任务提供高额奖励,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对那个假设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不应该认为设置奖励、提高奖励总能提高成绩。”事实上,很多例子表明,有条件的奖励也许是赔本的做法,但它却被企业视为激励员工的基本方法。

当然,4名经济学家的做法有点拖拖拉拉,我们很少有人会把工作时间都放在掷球或者解字谜上。那么,与我们实际工作更相近的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又是如何呢?

奖励 / 惩罚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