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赢家的诅咒:评论

2020年7月16日  来源:赢家的诅咒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评论

如果我对石油租约及收购案文献的解读正确的话,也就是说,赢家的诅咒确实存在于这些市场中,那么经济学家们应该会有多惊讶呢?赢家的诅咒的存在会带给经济学范式什么样的挑战?麦卡菲和麦克米伦(McAfee and McMillan, 1987)在他们的拍卖及投标的调查中说道:“赢家的诅咒的观点(例如之前引用的德绍尔有关书籍出版业的例子)表明,投标人会因拍卖的结果而感到惊讶,这是违反理性基本概念的。”他们的话可以理解为:“这些关于赢家的诅咒的叙述显示投标人犯了系统性的错误。但经济理论已经排除了这类错误。因此,这些叙述必定是错的。”这个立场的逻辑性是有问题的。理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而不是一个展现出来的事实,记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已经看到实验研究的结果,投标人在这些拍卖案中就不可能犯错吗?

同样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许多经济理论家有一些特定的倾向。一个理论家在一个问题上花费时间去研究,最后得到一个新的、过去经济学家们所不知道的看法。然后这个理论家就假设理论模型里的代理人已经了解这种新看法。既然假设代理人用直觉就能理解那么长时间才搞懂的要领,那么这个经济理论家不是太谦虚了,就是给了他模型中的代理人太多的理性。就如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 1986)所说的:“我们有一个有趣的状况:科学分析认定研究的主体会采取科学行为。这不一定会产生矛盾,但看起来确实已导致了大幅倒退的情况。”

在拍卖中其他参与者采取“次优行为”的可能性,引起了一个经济学理论中很少讨论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你的竞争对手犯错了,你会怎么做。竞标在理论上的典型处理方式是假设投标人是理性的,而其他投标人的理性是共同知识。[10]假设你就是卡彭和他的同事,而你已经知道赢家的诅咒,那么你会比其他石油公司更有优势。你要如何利用你这个新的竞争优势?如果你的选择是最优地降低你的出价,那么你将会避免支付过高,但是你也只能赢得非常少的投标。事实上,你可能会决定根本不去投标!除非你要转行,不然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你可能让你的竞争对手赢得所有的竞标,然后靠卖空他们的股票来赚钱,但是这个策略可能有风险。在石油开采的案例中,油价飙升,而石油公司的股价也会上涨,即使是那些乱投标的公司也如此。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与你的竞争对手分享你的新知识,促使他们也同时降低出价[11]。如果他们相信你的分析,那么这个博弈对投标人而言将会有利可图。当然,这正是卡彭、克拉普和坎贝尔所做的事。更一般地,对于不完全理性的博弈,经济学家应该在其最优策略的研究,投入更多关注。

即使人们已经知道了赢家的诅咒,还是很容易忽略掉它运作的一些细微方法。例如,哈里森和马奇(Harrison and March,1984)讨论到“决策后震惊”的概念(一种类似赢家的诅咒版本二的情况),即决策者系统性地观察到,结果不如预期的好。他们发现,决策后震惊会发生在有很大不确定性且(或)有许多替代方案的决策情况。因此,这应该是真的:要雇用新员工的组织,面谈过越多应聘者,他们越可能雇用到好的员工,同时,这个人越可能不如公司的期待。类似地,布朗(Brown, 1974)讨论公司内资本投资计划的案例,如果有许多这类的计划在考虑,但只选上其中几个计划,那么即使整套计划净收益的预估值是没有偏见的(unbiased),真实的净收益也会倾向于低于预期。

赢家的诅咒是这类问题的典型,应该用现代行为经济学来研究,现代行为经济学是认知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关键因素是认知错觉的存在,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会导致绝大多数的受试者犯下系统性的错误。卡彭等人确认了认知错觉的存在,而巴泽尔曼和萨缪尔森(Bazerman and Samuelson)、卡格尔和莱文(Kagel and Levin)则证明了这一点。每当这类错觉出现,市场结果背离经济理论的预测的可能性就会存在。

我将以卡彭等人的话为本章做总结:“对一块他认为值得投资的土地来投标,长期而言,这个人将会损失惨重。”

[1]如同卡彭等人(Capen et al., 1971, p. 645)所述:“如果打败其他两人或三人赢得一块开发地,他可能会对自己的好运感觉还不错。但是如果是赢过50个人才取得标的,那应该做何感想呢?感觉应该很不好吧。”

[2]第一价格竞标,出价最高的投标人取得标的,投标人依其投标价格付款。第二价格竞标,出价最高的投标人取得标的,但是中标人支付的价款为第二高出价的价格。最低价格竞标,例如建筑承包竞标,中标人为出价最低的人。最低价格竞标可以用第一价格或第二价格的规则。

[3]如果在知道其他所有投标人策略的情形下,仍没有投标人愿意改变自己的策略,这时就达到了纳什均衡。

[4]当然,这段引用的叙述可能是真的,但是如果销售的分配曲线足够偏斜(skewed)的话,就不是赢家的诅咒的证据。

[5]有人指出,戴尔等人实验中的建筑商经理人在强调勾结技巧(cartel skill)的实验里,比在最优出价策略的实验里,表现得更好。

[6]此处的成本与售价都用名义价格,因此这样的贴现率看似很合理。

[7]阿斯奎斯(Asquith, 1983)的报告指出,成功的投标人在长达460天的兼并过程中,直至兼并前20天为止,获利可高出市场水平14.3%,但在兼并前20天这种情况就结束了。根据这个事实,我认为傲慢假说可能是“熟练工”(hot hand)现象。大多数篮球球员及球迷都相信,球员的投篮表现有强烈的正序列相关性。也就是说,在前一球投进后,再次投进的可能性会增加,反之亦然。相对于这项认知,心理学家吉洛维克、瓦尔奥尼及特沃斯基(Gilovich, Vallone, and Tversky,1985)使用真实的NBA数据研究后发现并没有序列关联性。所以,根据熟练工傲慢假说,最近表现良好的公司,可能是一时好运,错误地认为他们是熟练工(例如有好的经理人)并能在购买任何公司时创造奇迹。

[8]有效市场假说将在第10~14章讨论。

[9]当然,这是一篇相信“股价是理性的”的论文。事实上,米勒(Miller,1977)主张股价一般而言会受到赢家的诅咒的困扰,因为对一只股票最乐观的投资人是拥有这只股票的人。因此,在收购案中,对收购结果乐观的投资人将会拥有收购公司的股票。这个主张会受到悲观者可能卖空收购公司股票的考验。然而,许多投资人,不论是个人或法人,确实不会卖空,因此现有的卖空数量是否足以防止出现赢家的诅咒,仍是一个实证上的疑问。

[10]如果你和我参加一个游戏,而理性是常识,那么我是理性的,你是理性的,我知道你是理性的,你知道我知道这个,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这个,等等。竞标理论在威尔逊(Wilson, 1977)、米尔格罗姆和韦伯(Milgrom and Weber, 1982)的论文中有探讨,最近的研究是麦卡菲和麦克米伦(McAfee and McMillan, 1987)做的。

[11]感谢茱利亚·格兰特(Julia Grant)告诉我这一点。

赢家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