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网络效应的影响

2020年4月30日  来源:模型思维 作者: 提供人:delltot......

1、网络效应可能造成“市场失灵”的表现。

这是因为网络效应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例如:我们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感觉非常美味。吃第二个时候感觉就不好吃了。吃第三个的时候,就很想吐了,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企业每生产一个冰激凌都会付出一个冰激凌的成本,市场是有限的,超过市场需求的生产只会让成本不断的增加,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是越来越低的,于是企业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了收益下降。所以传统实物类产品,表现出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以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对充分,行业进入壁垒相对不高。

网络效应表现出了边际收益递增规律,一般是以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居多。例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你的身边用Windows系统的人越多,对你越有好处。而对于微软公司来说,每增加一个用户,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而边际收益会越来越大。所以在这样的市场里,只会有少数几家公司存在,Windows形成了绝对垄断,导致市场竞争减弱,市场失灵。

对消费者而言,如果某种产品在市场中占统治地位并产生了网络效应,那么消费者可能失去自由选择产品的权利而被迫选择该产品,即使该产品的质量不是最好的,因为放弃选择该产品将会带来更多的不便,诸如兼容问题、产品相关服务问题等。对竞争的厂商而言,他们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努力扩大使用其产品的用户规模(而非只着眼于产品的质量),一旦行业内某家厂商的产品出现了网络效应,就可能导致竞争机制的扭曲,其他厂商的产品质量再好、价格再合理也可能无人问津。

这样,网络效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可能导致次优技术占领市场。这就对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和效率理论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失灵,也为了遏制垄断性企业的为所欲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一般会制定反垄断法,去管理垄断性企业,优化竞争环境,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

2、网络效应对企业的影响

94思维模型:网络效应一平台型企业“赢家通吃”的秘密

网络效应可以让头部企业“赢家通吃”。网络效应可以产生“正反馈”,正反馈产生了一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弱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我强化,出现滚动的累计效果,在极端的情形下,甚至可能导致“赢者通吃,输家出局”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网络规模

规模越大,用户越多,网络价值越高,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就会越高,使用的人就会越多。

例如微软、苹果和安卓系统,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所有的软件开发商必须接入他们制定的标准才能为用户提供服务。网络效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临界容量”,也就是一旦规模达到一个阈值,后期就会产生极速的扩张,进而形成垄断地位。如果市场中有两个竞争对手,其中一个跨越了“临界容量”,另外一个没有跨越。哪怕质量再好,因为规模过小就没办法吸引消费者进人该网络。反过来,因为没有消费者愿意加入这个网络,则这个预期的网络规模将会更小,形成恶性循环。94思维模型:网络效应一平台型企业“赢家通吃”的秘密

例如:在即时通信领域,小米公司最早推出了“米聊”,但被后来居上的“微信”所超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米聊”的下载量没有达到临界容量。而微信借助QQ的势能,再加上优质的用户体验,推出不到一年就拥有了一亿用户。当一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60%的时候,在网络效应自增强的效应下,会快速的挤压竞争对手,最终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达到“赢家通吃”的局面。

所以,当一个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启动、发展和平坦。启动阶段是缓慢的,中间有个转折点就是“临界容量”,当用户超过“临界容量”的时候,企业就进入起飞阶段,快速实现市场占领,最终实现饱和后的平稳发展。如果用户规模没有超越“临界容量”,企业就可能一蹶不振,随之就会被挤出市场。所以新技术出现时面临着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达到临界容量而起飞,要么未能达到临界容量而失败。

一旦一家公司在新领域超越“临界容量”之后,会建立强大的护城河,后来的企业想进入同样的市场难度就越大。在位企业会采用封杀、补贴、免费等策略,消灭竞争对手于无形之中。例如滴滴成为老大之后,美团想进入出行领域,结果遭到滴滴的强烈打击,很难撼动滴滴的江湖地位。不是因为美团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滴滴的网络效应太强大。

第二、先入为主。

“赢者通吃”的关键就在于“先入为主"。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机遇和把握机遇,这是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表现得尤为重要,抢占先机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发现了新市场,快速进入可以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为在市场竞争初期的初始用户吸收成本相对低廉,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来说,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从竞争对手中争夺新用户更是不易。因此,网络市场的先驱者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用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成为网络公司的战略重点,于是在市场早期会出现疯狂的“圈地”行为。

例如:在UBER估值百亿美金之后,给中国的打车软件树立了榜样,各路人马纷纷涌入打车市场,打车软件层出不穷,2012年6月滴滴打车上线,相隔两个月快的打车在8月上线,起初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这两个软件得到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巨额投资,从而引发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烧钱大战”。腾讯方面,乘客只要使用滴滴打车叫车并使用微信支付就可获得10元的补贴,同时司机也可以获得相应补贴;阿里方面称,乘客只要使用快的叫车并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就可以获得11元补贴,司机也有相应补贴。

对此,快的打车官方人士称:补贴永远比同行多1元。之后几个月,双方耗资几十亿,打的硝烟四起。最终双方精疲力竭,最后在背后大佬的撮合下,以合并作为战争的结束。纵观这次战争不仅是滴滴和快的的市场份额之争,更是移动支付巨头之争,滴滴成为了赢家,而中小打车软件却再也没有机会挑战滴滴的江湖地位。为什么企业都愿意亏钱去快速占领市场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网络效应下,只有先入为主,最快突破“临界容量”才能独步天下,要么成为第一,要么默默死去。

第三、强锁定。

一个产品一旦在市场上拥有绝对市场份额,它将形成一种标准,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依赖,不愿意改变。在经济学上,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可以分析这一现象。路径依赖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会沿着该路径一直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

例如:1868年发明qwerty键盘为例,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实际上,这种键盘配置的设计是为了减慢打字者的速度,因为早期的打字机总是卡住。使这种低效的设计正好可以满足当时的需求。雷明顿公司生产了许许多多的打字机,最终这种配置被“锁定”了,用的人越来越多。

1930年设计德沃拉克键盘,也叫DSK键盘,平均打字速度提高了一倍。但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抵挡的,至今只是在极少数专业场合使用。

路径依赖所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我们目前的经济环境可能在很重要的程度上有赖于历史上的一些突然转折和偶发事件,也就是说,当历史上的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决定并控制了历史的发展时,就产生了路径依赖。所以路径依赖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选择。并且路径依赖具备不可逆转性,如果路径的选择是可以很轻易地发生改变,那么就不称其为“ 路径依赖”了。不可逆转的本质就是“强锁定”。

所谓锁定就是你将来的选择受到今天选择的限制。如果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外的系统,你需要付出巨大的转移成本。美国学者Klemperer(1987)认为在市场上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转移成本:转换成本、学习成本和契约成本。

当我们从qwerty键盘转换到DSK键盘时,不仅让我们原来的投资失去作用,而且还面临着高昂的学习成本。

契约成本主要出现在消费者和企业签订契约承诺购买该企业的产品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违反契约,而购买其他企业的产品,那么消费者将承受违约赔偿。

例如:有一项研究表明,类似于SAP或者ERP这种管理软件,他的安装成本是购买成本的11倍以上,这还不包括基础设施升级、咨询、重新培训等费用,所以一旦选择就会形成强锁定。

另外,熟悉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要放弃原先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等,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当“转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

当人们最初选择了某种软件产品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实践,并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此时即使他面对一个可能更好的软件,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而是继续选择他所熟悉的原先那个软件,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规模优势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平台 / 网络效应 / 赢家通吃 / 市场失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