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印度抗疫:抗疫,以及保障生存

2020年4月30日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提供人:delltot......

人口聚集、生存条件本身就恶劣的贫民窟成为了印度疫情防控的难点。印度是个阶层分化严重的国家。专注于印度互联网创投的“竺道”创始人黎剑对本刊说:“一个例子是在印度很难发展像是‘探探’那样的交友软件,因为这种基于部分个人信息的随机匹配,经常会导致两人社会圈层的差异而无法继续。所以,这种阶层壁垒在疫情的最初阶段,将新冠病毒的传播局限在有跨国旅行能力的印度中上层。”然而,尼扎穆丁的那场宗教集会打破了这一切。4月1日,在亚洲最大的几个贫民窟之一、印度孟买的达拉维(Dharavi)出现了第一例因感染新冠死亡的案例。死者是一位56岁的卖衣服小贩,一周内出现发烧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去了两次医院,在确诊新冠后四天死亡。和他住在一起的七位家庭成员开始并不配合调查,这让工作人员很疑惑根本没有出行史的小贩如何感染。后来他们才明白,这位小贩之前接待了几位客人。客人们就参加过尼扎穆丁的集会。

即使没去过达拉维贫民窟,也能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中,对它的密度和规模感受一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将近100万人居住,他们基本都为打工移民。除了居住区外,这里还有工厂。印度人口中,65%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样的人口结构本来有助于印度人抗击新冠。但在贫民窟里,平均7到10个人要挤在150平方英尺的狭小空间里。如果年轻人感染上新冠,就会让家里的老人遭殃。”长期在达拉维工作的NGO组织、“橡子基金”(Acorn Foundation)的负责人维诺德·沙蒂(Vinod Shetty)这样告诉本刊。“在这里根本做不到‘社交隔离’。全部都是公共厕所,大概80个人会用一个公厕位置。”根据2018年一项对德里贫民窟流感状况的调查,因为拥挤、得不到干净饮用水、在家使用生物燃料却缺乏通风设备而造成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等因素,贫民窟的人在疫情面前会显得不堪一击,感染概率要比非贫民窟的社区高出44%。

印度抗疫:大国的脆弱选择

4 月14日,“封城”期间,新德里的体育馆里住满了外来打工者和流浪者

到4月16日为止,达拉维贫民窟的感染者已经达到86人,死亡9人。孟买市政府负责达拉维贫民窟疫情防控的专员克兰·迪哈卡(Kiran Dighavkar)和本刊介绍:“每天会有医疗小组带着额温枪挨家挨户来调查,遇到可疑症状人就会推荐到医院来做免费检测;如果是阳性,收进医院,和他有接触的人也要隔离观察。目前政府已经把附近的一间体育馆和一所学校改成隔离场所,能容纳1000个人。贫民窟里,感染者多发的地区会升级为控制区(Containment Zone),人们严格不能外出,由政府保证食物供给。另外,贫民窟的公共厕所会每天喷洒消毒药剂。”这里面的问题是居民的体温症状根本无法做到每人每天来监测。在4月14日和迪哈卡通话采访的过程中,他说当天是有每组5人、总共14个小组的工作人员来做调查,已经走访了1.3万人,预计未来三天有更多医务人员加入,温度监测可以扩展到12.5万人。“我们已经在以最快的速度来做调查。”他说。这和达拉维贫民窟的总人数比起来,仍旧是杯水车薪。

达拉维贫民窟所在的孟买,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有着最高的感染和死亡人数。马邦又在全国感染程度名列第一。一篇印度《经济时报》的分析文章对比了马邦和克拉拉邦,在3月26日都有120例左右相似的感染人数,为何到了4月中旬马邦的人数就是克拉拉邦的5倍还多?它指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检测量不够,克拉拉是每百万人检测401人次,马邦是298人次;另外就是感染者在初期没有得到检测,得到检测后病情已经发展得较为严重。文章的提议是,让更多的医疗保健人员加入到对人们体温和症状的每日筛查中。

在印度,81%的就业都发生在“非正式领域”(Informal Sector)。他们可能是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也或者是城市里沿街叫卖的小贩、打零工的建筑工人、拾荒者等等。他们没有固定的薪水,而是靠领时薪的方式来领取报酬,存款很少。“封国”之后,他们的生计就都断掉了。达拉维贫民窟里就住满了这样的人。沙蒂说,政府只能负责里面“控制区”里的食物供给,其他大量的居民,日常食物则会由他们这样的NGO组织来进行援助。他们每天固定的时间在固定地点供应饭菜,需要的居民就排队来取。“橡子基金”本来是针对达拉维里拾荒者的一个组织,平时会为它的500多个成员来协调一些机构,定期去做垃圾的分类和回收。疫情期间,和其他组织一样,他们都尽可能地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个时候,那些操持家务的妇女就很悲惨。我们看到,她们要用家中所剩无几的食物养活一大家人,还要忍受其他家庭成员的责骂。”

尽管有很多NGO参与进来,食物的保障还是不够的。在4月14日时,孟买的火车站前出现了大量贫民窟打工者的聚集抗议。他们的诉求很简单:要么能让他们不饿肚子,要么就开动火车,让他们能够回到老家。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启动了公共配给系统(PDS),只要拥有配给卡(Ration Card)就能够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每月领取5公斤粮食。但执行层面,还有大量的配给卡仍卡在申请程序当中。比如,在人口不算多的贾坎德邦,也还有70万份配给卡申请待处理。两位印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印度央行前行长就在《印度快报》上撰文建议:“正确的做法是发放临时配给卡(比如为期六个月),砍掉不必要的核查步骤,对愿意排队领取配给卡和配给食物的人只进行最少的检查。失去这些极度贫困的大量人口,比起通过繁杂的查验来避免‘占便宜的人’,社会代价要大得多。”

同样在4月14日,莫迪在全国讲话中宣布延长封锁期,原定当天结束的“封国”将会一直延续到5月3日。虽然仍叫做“封国”,但是莫迪表示,4月20日后,如果不是出现多个病例的热点区域,政府将会考虑有条件地解除封锁。这首先就是农业领域的松绑,因为收割季已经到来。之前被困在路上的打工者会逐批返回乡村,农忙时节劳动力也会流动起来。贾因博士说,这些打工者仍旧有为农村带来病毒的风险,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农村地区发生疫情将会比城市晚,但要比城市还要猛烈。印度如何在防控疫情与保障民生之间寻找平衡,仍将持续面临考验。

(感谢罗瑞垚、黄迎虹为本文提供的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 / 疫情 / 公共卫生体制 / 印度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dellto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