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2019年11月1日  来源:科学用脑 作者: 提供人:caifan36......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爱德蒙·伯克

最近有一个名词火了——底层思维。

可是一了解,立即让人蒙圈,有人说底层思维有3种,有说12种,还有说底层思维会毁掉一个人,真让人脑壳疼!疼!疼!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了解一圈后,发现很多底层思维谈论的只是精神世界一部分,如果都不了解精神世界的结构,乱入底层思维,容易让人蒙圈,甚至迷失。

精神世界相当于我们的操作系统,既然是系统,当然就有结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早期安卓、苹果手机,当时的苹果4S几乎碾压大部分安卓手机,不仅操作流畅,设计精美,而且电池耐用,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操作系统不同!

类似手机、电脑,大脑生理上健康良好好比CPU、芯片状态很好,但如果不去了解,不懂得管理精神世界,就会无意中给自己装一个性能差的系统,低效运作,总慢半拍,别人想到的自己却想不到,再优秀的硬件,丰富的资源也耗不住一个糟糕的系统。

今天守护君就跟大家聊一下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结构,跟大家一起梳理梳理,来点不一样的,给大家提高思考效率提供一些思路。

觉醒

精神世界,神经科学家们又称之为脑内世界模型,由现实世界的记忆缩影、个人经验以及思想组成,主要有意识与思维,一动一静两部分构成,二者紧密结合。(本文中的思维是狭义的,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广义的思维)

意识与思维就是正在思考的”自己“,这个过程如同呼吸,不需要技巧也会。没有恰当的窍门引导,平时我们几乎不会去感知到这两部分的存在,就好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

要弄清楚精神世界的结构,就得先感觉到这两部分的存在,下面来一起做个小小的觉醒实验吧。

为了保证效果,请先找到一个安静能专注的地方,放松心情,不要被打扰。

然后,在心里默默的思考下面的问题。

场景问题一

1、回想最近一次跟朋友在餐厅吃饭的情形,几个人?在哪里?

2、回想一下当时周围的环境,白天还是晚上?人很多?氛围热闹还是安静?

3、当时点了什么菜?都有什么饮料?中餐还是西餐?有没有喝酒?

4、上菜快吗?服务员的态度如何?有没有吃到你喜欢吃的菜?

5、你和朋友都聊了什么?工作?旅游?还是大家一起玩游戏?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对话?

6、感觉这次聚会如何?开心?平淡?还是略有伤感?

场景问题二

1、回想一下最近的一次逛街经历,几个朋友?在哪里?

2、想一下都逛了什么商店?综合商场?还是门店?

3、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有没有下雨?天气炎热,还是凉爽?

4、有没有看到合适的商品?有没有遇到想买但是又太贵的东西?

好了,回忆完这两个场景之后,你又熟练地操控了两次自己的意识和思维。

没错,意识和思维是可以操控的。当然,平时我们并不会这样刻意的慢慢去感知自己的意识和思维,这些两部分的互动过程会很快,我们自己根本无法察觉。

意识如同一个活动的发光体;思维如同无限空旷的静止空间中分割出的区域。两者一动,一静。

在思维的这些域里面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记忆以及学习而来的经验技巧,有幸福,快乐,妒忌,食物,科学,生活,技能,工作,历史,电影,艺术等等。

刚刚的两个场景就是我们操纵了我们的意识去到某个思维的域,然后照亮了这个区域,让我们重新想起并思考这些区域的细节和事件。

嗯,细心的小伙伴们,这时候应该感觉到了意识与思维的区别。

还没有感觉的伙伴们,可以再尝试一遍,这是个很棒的体验,我们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场景,作为一个小小的冥想练习,还能提高记忆力呢!

意识

意识是精神世界中动态的部分,它不仅会运动,还有形状和运作方式两个特点。

形状

练习冥想正念的修行者认为意识像一个球。

但实际上,意识是活的,通过神经信号,迅速游移,它的形状多变,非常灵活,时而是球,更多时跟我们的神经元结构一样,甚至是网状,同时连接很多的思维域,这是大脑生理结构决定的。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打开多个程序,那是因为它以极快的运行速度执行分解后的任务,利用时间分片机制在这些任务中来回切换模拟出来的。

我们的大脑不一样,我们的神经元链接方式可以非常多样,紧密,连接方式远比计算机复杂,我们的大脑可以让意识做到真正的同时处理。

我们可以在边走路的时候,边听歌,边跟旁人聊天,甚至还可以边回复聊天软件的信息。

但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提倡的,看似非常”精英“,实际上每件事情都很难做好,哪怕做好了,消耗的能量也比逐件完成要多很多。

原理就跟下面这个两列的算数题一样,按照规则,先算左边,再算右边,体会一下。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很忙很累,但却并没做什么重要的事,意识常常处在高功耗低效能一心多用。就跟上面的算数题一样,左边意识集中,完成时间短,耗能低,右边是意识分散,完成时间长,耗能高。

影响意识形状最直接的因素是情绪,不同情绪主导不一样的意识形状,这就跟电影《头脑特工队》的情绪小人指挥很像。

如果说意识决定了行为,那情绪就是决定意识的最主要因素,所以生活中我们大部分行为都离不开情绪的影响。

意识最理想的状态应该如修行者们追求的那样,像一个球。当意识凝聚成起来时,思考问题是最高效,省力的。

在【生存脑】与【好奇脑】两种状态中,生存的负面情绪也能让意识形状凝聚成球,但容易死磕在一个问题,一个思维的域上,这个球是红色的,通过HPA轴压力系统提高体力消耗做到的,不是一种健康的用脑方式。

当处在好奇脑中,意识的形状多变,开心兴奋时,更发散,专注平静时更集中,像带有触手的球,可以同时连接不同思维的域,更富创造力,联想力。

但是,更发散的意识,也意味着更容易分心。

冥想、正念本质上就是在训练意识在好奇脑的状态下更凝聚,提升大脑的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科学研究发现,冥想、正念练习,不仅可以改变人的心态,还可以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使控制情绪有关的杏仁核变小,减少丘脑的感官信息输入,降低外界信息对意识的干扰。

运作方式

意识有两种运作方式思考、觉知。

思考是意识最常见的运作方式,是意识与思维紧密互动的过程,思考有快和慢的区别。

其中快思考又被称为潜意识,思考的快与慢跟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前面的

对抗熵增

一文中有过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慢思考比觉知更消耗能量,今天我们即便整天坐着,没干什么体力活也感觉很疲惫,就是因为用在慢思考的时间很多,更多能量消耗在大脑上。

当然,有付出必然也有收获,好奇脑下专注的慢思考不仅可以促使大脑的神经元更健康发达,也可以提高精神世界丰富度和稳定性,提高某些思维域的精细度和丰富度,记忆能力也更强。

但是,生存脑下,尤其是焦虑的时候,不建议做过多的慢思考,应该先平复情绪,否则,不仅更耗能量,压力激素还会伤害脑细胞的健康,思考问题容易偏执。

那么,觉知又是什么呢?

觉知其实就是感觉到某个东西的存在,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外部世界的觉知,一种是对内部精神世界的觉知。

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记忆里有某些知识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这是对内的觉知;此时一直小猫跳到了旁边的桌子吸引了一下注意力,这是对外的觉知。

觉知是牵动意识的指南针,在好奇脑下,这个指南针会变得特别灵敏,如果我们不加以管控就会经常处于分心的状态。

当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如何不被觉知牵动意识呢?

这里有2种方法:感官隔离和意识训练。

感官隔离是最简单的办法,关在房间、清理书桌办公桌面或者带上耳机,可以从视、听、嗅、味、触五官上进行觉知的隔离。

但是隔离对过度焦虑的人通常用处并不大,焦虑的时候内心通常非常吵杂,会不停的对内觉知,不能从根本解决,更能解决焦虑改善专注力的是运动和意识训练。

意识训练就是指冥想、正念,它们都是让意识更多的处于觉知而不是思考,既能够放松身心,又能熟悉觉知并学会掌控觉知,提高我们的专注力。

在平时工作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做意识训练,比如当我们觉知一个信息的时候,如果与当前的事情无关,就迅速选择忽略掉,不要分散注意力,离开当前的思考。

控制觉知还有更高的境界就是完全屏蔽外界的干扰,完全忽略掉丘脑对外界的信息传入,甚至忘记时间,让意识牢牢的待在精神世界内,这种感觉就叫做心流,也是阳明心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说了那么多,相信一定有小伙伴好奇,意识在哪?科学家普遍认为意识的核心在前额叶,就是额头后面的一块脑区域。

如果我们有事情想不通,脑子不灵光,可以挠挠头,深呼吸,摸摸前额,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神经信号,很可能下一秒就想明白了呢!

思维

思维是精神世界中静态的部分,思维的形象就跟电影《头脑特工队》所描述的性格小岛非常相似。

我们可以把思维看做无边无际的旷野,随着经历,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域,这些域会分为拟实记忆和抽象方法两种类型,意识与思维紧密连接通过动静结合构成每个人独特的个性行为。

拟实记忆

拟实记忆类的域一部分来自现实,由日常生活,阅读,视频,电影,音频等由真实的五官体验得来的记忆,称为现实记忆;还有一部分则来自意识创造或梦境,称为创造记忆。

为什么来自现实的记忆也叫做拟实记忆呢?

我们的记忆实际上只是现实的缩小版,即便是记忆大师也非常难记住一件事情完整全面的细节,即便是我们认为记得很清楚很牢靠,也通常只是其中的1、2个感官维度,比如视觉、听觉。

比如一次跟朋友在餐厅吃饭的记忆里,你可能很清楚的记得你盘子里的食物,也知道跟朋友们谈话的内容,但是很难记起上菜的服务员的长相,身高,甚至男女都没记清楚,更别说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衣服上有什么纹理,因为我们的大脑只会选择我们最感兴趣的部分细节记下,否则所有细节都记着,会非常消耗能量和资源。

而创造记忆,顾名思义是我们通过意识创造出来的,创造方式通常是运用想象以及抽象方法修改、变换、联结现实部分的拟实记忆得来,虽然这些域不存在现实中,但是却跟现实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有人可能会觉得创造记忆都是天马行空,并无实际用处,但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在创造成就的时候都需要依赖于创造记忆。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时候,即便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不足以支持理论时,仅借助思想就完成了领先几十年甚至至今还未被完成的实验,发现了相对论,创造了质能方程,以及各种理论,敲开了量子力学的大门。

还有一部分创造记忆来自梦境,关于梦的来源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从弗洛伊德与荣格对梦的解析来看,梦境的创造方式应该跟其他创造记忆有些类似,只不过梦的记忆更多来自潜意识。

拟实记忆的域大部分都有轮廓,也会有相互融合的情况,有些融合会产生意外的发现,产生创新的想法,有些则可能仅仅造成了错误记忆。

在拟实记忆的域里面,创造记忆越多,通常意味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更有想象力。而现实记忆越多,意味着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丰富,现实经验更多,更接地气,行动力更强。

抽象方法

在我们平时讲到思维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抽象方法,通常的慢思考中,意识需要联结一个甚至多个抽象方法的域进行。

抽象方法指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达成某件事情所需要掌握的行动技巧和思考技巧,是关于精神世界中各种域里面的元素运动规律的记忆,掌握和建立一套抽象方法的域与记忆不同,通常需要很多重复练习才能做到。

驾驶一辆汽车,有一套驾驶的流程和步骤;

制造一把椅子,有一套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步骤;

解答一道题目,有一套数字的规律和步骤;

写一篇文章,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经营管理一家企业,也有很多流程和方法;

这些都是事物规律的抽象方法。

学习抽象方法的速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通常一个抽象方法与现实记忆脱离的越远,没有拟实记忆的辅助,就越难掌握,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会用数学题目测试一个人的智商水平。

当然抽象方法与拟实记忆通常都是紧密结合的域,两者的关系像是树叶和树枝。拟实记忆是树叶,抽象方法是树枝,通过抽象方法,把很多的拟实记忆连在一起,会形成更加系统的思维。

抽象方法不仅与拟实记忆紧密结合,根据熟练程度的不同,与意识的结合程度也不一样,能思考的越快的抽象方法与意识结合的就越紧密,据科学家们的观测,完成快思考,可以不用费太多脑力。

在抽象方法中,有一类由人的简单行为诱导大脑分泌奖赏因子产生快乐情绪组成的行为,称为奖赏行为,这是现在脑科学里面研究最热门的话题,我们通常又把它称为习惯或上瘾。

之所以脑科学家们如此重视奖赏行为的研究,因为一般人生活里面有80%甚至更高比例的行为是奖赏行为(习惯)配合意识完成的,利用奖赏行为将慢思考转化成快思考的是一种舒适的学习过程,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目前针对消费设计奖赏行为推动消费已经广泛使用。

奖赏行为有利有弊,对人类来说最大的利有2个,好吃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性促进了人类的繁衍,而弊端也有很多,通常不良的奖赏行为会使人做出很多过度的不理性行为,比如嗜烟、嗜酒、吸毒。

奖赏行为通常由意识的觉知部分触发,因为有快乐情绪的记忆存在,所以当对某些事情或者物品上瘾之后绕开了理性思考的脑区,对于觉知控制能力差的人能起到强迫作用,很难通过理性停止。

因为奖赏行为跟觉知有关,通过冥想、正念训练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奖赏行为的甄别和控制能力。

到这里精神世界的大体结构就勾勒的差不多了,在学术理论中的模型比这个要复杂的多,这是多方理论归纳后的简化,而且精神世界的结构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的地方,这里先抛出总纲与大家一起探讨,为了方便记忆,这里留个思维导图给大家。

精神世界还有结构?一文带你了解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

应用杂谈

了解完结构之后,有什么用呢?

精神世界的结构相当于底层思维的底层思维,透过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很多平时无法理性分析,无法觉察的规律。

习惯

有些人觉得习惯很难养成和改变,有一种说法叫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但实际并不一定!

通过精神世界的结构可以看到,习惯是静态的部分,觉知是触发条件,我们觉知一个事情的速度就决定了养成一个习惯的速度。我们养成不摸烫火炉实际上并不需要21天,而是一秒都不到的时间,因为从觉知滚烫到理解这个行为对身体有害,正常人都只需要100毫秒的思考反应时间。

同样,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建立觉知和有效的奖赏行为。比如要养成阅读习惯,先要做的不是去买书,下载电子书,应该给自己先定义一个具体且让自己更有自尊的角色,帮助获得有效的奖赏行动。

比如,设定角色“我是一周读2本书的演讲者”,然后设置闹钟或者在自己每天能看到的地方贴上一个显眼的便利贴,标题定为“我是一周读2本书的演讲者,我要看完《即兴演讲》第1章”,然后完成第一章之后,再接着设定下一章的计划,如此就可以建立外部觉知和奖赏行为的联系养成习惯了,记住设定的目标别太大,也不要没有具体执行动作,否则难以养成习惯。

改掉一个习惯则相反,要习惯掌控自己的觉知,给自己的觉知加上道防火墙,每当见到坏习惯的诱因,就告诉自己,我不是这样的人,通过理性意识把角色标签撕掉,立即停止坏习惯。

养成习惯和改掉习惯的最大前提还是对觉知的控制能力。

需要提醒的是,养成习惯时设定的角色,一定要让自己感觉到更自信,更有尊严的角色,记住一句话,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水平越高!

底层思维

多数底层思维实际上是关于抽象方法的抽象方法,能指导我们根据现实环境去选择其他的抽象方法,类似于哲学。

底层思维一般各种场景都能用上,做决定可以根据这些思维规则来指导,相当于意识的过滤器。

底层思维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要问有没有覆盖面最广的底层思维,强烈推荐《道德经》,虽然《道德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跟很多当代的心理学著作、管理学著作不谋而合。

精神熵

在前几期的『对抗熵增的大脑』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了熵在物质层面的意义,其中也提及了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没有讲到精神熵。

精神熵就是指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有序度。

意识的形状越容易集中,对觉知的控制越好,精神熵越低。

思维里拟实记忆越丰富,掌握的抽象方法越多,精神熵越低。

通常精神熵越低,精神世界的结构越丰富稳定,精神熵越低,自尊心越强,自律性越高。

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同样可以结合精神熵和精神结构来分析。越聪明的人意识思考的部分就越容易集中,觉知的部分对内部思维可以越发散,思考一个问题时能迅速觉知并连接到各个思维域里面,所以他们想问题会更快,因而做事情更细致出色。所以精神熵越低,人就越聪明。

中医《皇帝内经》里面提倡的精神内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降低精神熵。

相反,如果每天都觉得自己浑浑噩噩,受各种烦恼困扰,很难认真思考,甚至感觉活着没有尊严,那一定是精神熵在增加。

导致精神熵增通常是因为意识失控,思维混乱,这时候可以从意识和思维两方面出发解决。

练习冥想,正念可以提高意识的健康程度同时丰富拟实记忆;多走路能丰富我们思维的拟实记忆,多读书能丰富思维的拟实记忆和抽象方法。

经常沉溺在单调的物欲和奖赏行为中,也会导致精神熵增,因为带有诱惑力的东西通常是简单重复,只需本能而不需要思考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非此即彼,不花时间稳熵降熵,那必然就花在了反面。

精神熵增还可能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或者身体疾病,身体状况不好会影响大脑健康水平,如果在硬件上无法支持精神世界降熵,那就必须先解决硬件的问题,养好身体,加强锻炼。

另外,前几天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问到如何提高记忆力的问题,其实精神熵越低,记忆力越好,专门提升记忆的方法窍门也有很多,后面会有记忆专题,这里先介绍最基础的两种方法:

1、加强锻炼,提高大脑的健康水平;

2、闭目回忆,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内视觉,提高记忆;

方法虽然简单,实践才会有效喔!

参考文献:

[1] 美国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美国:中信出版社,2017.12.

[2] 美国 索尔所、麦克林、麦克林.认知心理学第八版[M],美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1.

[3] 美国 Michael S·Gazzaniga、Richard B·Ivry 、George R·Mangun.认知神经科学[M],美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

思考 / 底层思维 / 抽象 / 拟实记忆 /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