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宋代完成合餐制的转变

2019年9月21日  来源:四眼观天 作者: 提供人:jingbi23......

宋代完成合餐制的转变

即便是坐了椅子、用了桌子,大家开始围坐吃饭,也不必然就一定要产生合餐制,因为这些条件在西餐中都有,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产生合餐制。之所以中国人在宋朝普及了合餐制,一方面唐朝中期已经普及围餐方式,有了餐具、饮食习俗的一些铺垫,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宋朝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在城市中商业发达,尤其是餐饮业极度兴盛,食肆酒楼之间相互竞争,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菜品,尤其是炒菜的盛行和各种烹饪手法的发明,使人们能在很方便地在外就餐,吃到丰富的菜品。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韩餐一个特点:碟子特多

大家知道,在汴梁城房价是很高的,一个饭店的面积大小有限的,要想赚钱,必然要增加桌数和翻台率。假如四个好朋友一起到一家饭店吃饭,他们点了六个菜,如果按分餐制来招待,就要四个食案,二十四个盘子,这一下子就占了一大片地方,还要雇刷盘子的。但是如果是合餐制,一张四仙桌就可以搞定,哪怕他们点了八个菜也放得下,刷盘子就需要刷八个盘子就好了,商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客人还能品尝到更多的菜品,哪怕其中有自己不喜欢吃的菜,还有别人喜欢吃,也不至于象分餐制那样分到自己盘子里,自己吃不了就浪费了。除了健康问题之外,合餐制真是一种经济的用餐方式。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这个你怎么分餐?

由于食肆的普及,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外解决吃饭问题,自己只要安心工作赚钱就行了,不必再为做饭操劳。这种合餐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传入普通百姓家里了,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需要在家中做饭时,多做一些菜品,围坐共盘而食,与家人一同享用,也是天伦之乐。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经济市井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

《梦粱录》:“盖经济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可以说共餐制实际上是宋朝饮食业爆发式发展、饮食种类空前增多直接引起的。就是现在搁在现在说,中国的菜品种类是世界上最多、最丰富的,也不会有人出来反对。这样丰富的菜品象日韩那样用分餐制,一个十口之家过年的时候聚会,做二十个菜的话,这个家起码就要准备两百个碟子或碗,一个食案一平米,这个家庭的餐厅起码就要四十平米才能调转开,这是极其浪费的一种餐饮方式。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普通人家的年夜饭,一分餐家里就坐不开了

那么合餐制影响到餐饮礼仪了吗?它是一种落后野蛮的饮食方式么?

恰恰相反!中国的饮食礼仪不管是分餐时代还是共餐时代一直是要求严格的,尤其是共餐制诞生以后的明清时代,因为共餐涉及的人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其他人,要求进餐的人要比以往更加自律,不要影响到同桌的人进餐,甚至这种要求都被写进了教科书中。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中餐礼仪也很多

唐宋之际盛行的《太公家教》中说:“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与人共饮,莫先把觸。 ”这是要求人们在共餐时要顾及到其他人,不要自顾自地想开始吃喝。

南唐世家江州陈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这是讲江州陈氏家族家教严格,在共食的时候,按照长幼次序有序进餐的场景。他们家不但人讲秩序,连狗都训练的遵守共餐礼仪。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不能乱翻菜品

至今,我们共食时依然遵守这样的礼仪,首先按照长幼尊卑排序,坐在符合自己身份的位置上。其次,要等待所有参加者到齐,才由长者宣布开席。还有,在用餐时要顾及其他人的饮食卫生,不能越过他人去搛远程的菜品,也不能在菜盘中翻来翻去,羹汤之类要用大勺分到小碗中才能食用,不能用小勺直接伸到汤盆里喝等等细致的要求。

所以合餐制下,礼仪的要求丝毫不比分餐制少,它并不是落后野蛮的餐饮方式,假如一个人不想遵守礼仪,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那么用什么餐制都不会是文明的。那种认为西方人用分餐制就是文明的说法,实在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蒙古族饮食

合餐制的形成跟元朝没有关系,蒙古人是分餐而食的

网上有种荒唐的说法,说是合餐制是蒙古人强迫中国人实行的。且不论中国的合餐制在宋朝已经普及了,就是蒙古人自己,他们是实行分餐制的。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是不会携带高桌大椅四处走的,所以他们的旧习俗是不可能存在大桌围食这种客观条件的。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奶豆腐

他们的饮食主要有白食和红食,还有茶,跟汉地贸易后逐渐习惯吃一些米面作为辅食。白食是奶制品,就是奶酒,奶茶,奶豆腐这些,奶酒、奶茶一人一碗分着喝就是,奶豆腐搁手拿着吃就好了,有什么好共食的?红食就是肉食,手把肉和羊背子给客人吃的时候都是切好的,按照客人跟主人的关系远近进行分配。吃的时候要用刀切着吃或撕着吃,不能直接用嘴啃,也没有什么可以在一个盘子里共食的东西。他们又怎么会把自己没有的习俗强加到别人头上呢?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诈马宴场景

在非正式场合,有可能是主客围坐一起用餐。在大型的宴会上,例如诈马宴上,人们是席地盘腿使用单独的食案,围成一圈,中间的空地上可以表演歌舞,更加接近于秦汉时期那种用餐方式,只不过用餐地点在蒙古包里罢了。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中国饮食文化会越来越好

对合餐制的诟病是否理智

经过对合餐制产生过程的梳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合餐制有外在的因素,更多的是内在的原因造成的。环顾地球,其他民族或有一些合食的现象,但是却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有中国这种一同享用丰富菜品的合食方式。他们没有,怎么自外部加于我们头上呢?必然我们从我们自己对于亲情伦理的需求、对于美食共享的需求、对于经济节约的需求,自发地、逐渐地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是富有智慧、极具人情味道的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合食制度也充分考虑人在紧密接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因此有一系列的餐桌礼仪来调和这种矛盾。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又有可能因为世俗化,这种礼仪在每一个地区产生了一些变性,引发了一些反对意见。尤其是在共食过程中的饮食卫生问题,于一个盘子中共食菜肴,不免有“涎沫交流“之嫌,由此引发了一些人关于疾病传染的担忧。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公筷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因为这个担忧就全盘否定合餐制是不是有些因噎废食?一双公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难道要把整个中国饮食否定?这个似乎就太极端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共餐制是原始野蛮的,只有西方的分餐制才是文明的。但是我们从用餐方式产生的过程来看,分餐制似乎是一种更加原始的用餐方式,为了减少氏族成员之间的争执,原始社会人们就采用了分餐制;而共餐制的最终定型是因为宋朝经济发展和餐饮业的发达,就发展阶段来看,共餐制才是更高级、更文明的餐饮方式。

若说分餐制是更有优势的进食方式,为何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合餐制?

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分餐了就破坏了菜品的整体美观

从唐宋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积累和发展了一千多年,才有了现在的规模,这种丰富的饮食体系需要共餐制这种高效集约的进餐方式才能维系。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饮食文化应该珍惜和维护,而不能出现问题就想到全盘否定,这是思想上没有根基的表现。公筷的提出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变通方式,用一个小小的改变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贸然要用全部西化那样极端的方式呢?

分餐 / 合餐 / 进食方式 / 魏晋 / 南北朝 / 唐朝 / 商朝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