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心理账户理论:决策归类

2019年6月2日  来源:川总写量化 作者: 提供人:sici18......

5 第三部分:决策归类

心理账户理论的第三部分叫做 Choice Bracketing(出自 Read et. al. 1998),讲的是在决策过程中,一系列决策应该是被独立的对待还是被放在一起看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我姑且蹩脚的将它翻译成“决策归类”。决策的归类在心理账户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当把一个小亏损和一个大收益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小亏损的痛苦就会降低(因为价值函数 v 的特性);一个消费决策如果是出自一个仍有预算的心理账户则要比出自一个没有预算的心理账户容易的多。诸如此类的现象就是这部分的研究对象。

决策归类主要研究三类现象,它们是:

  1. 之前的结果如何影响当前的风险偏好(这对股票投资很有帮助)
  2. 狭隘框架与短视损失厌恶
  3. 多样化选择

5.1 之前的结果如何影响当前的风险偏好

当一系列风险决策(比如打赌,或者股票投资)被放在一起考虑时,之前的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前的风险偏好。Thaler and Johnson (1990) 对 MBA 研究生做了一组实验,包括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你刚刚赢了?30 美元。现在,从如下两个选择中选择:

  • (a)50% 的概率得到 9 美元,50% 的概率损失 9 美元
  • (b)没有进一步的收益或者损失

结果:70% 的学生选了(a)。

问题二:你刚刚输了?30 美元。现在,从如下两个选择中选择:

  • (a)50% 的概率得到 9 美元,50% 的概率损失 9 美元
  • (b)没有进一步的收益或者损失

结果:60% 的学生选了(b)。

问题三:你刚刚输了?30 美元。现在,从如下两个选择中选择:

  • (a)33% 的概率得到 30 美元,67% 的概率什么都没有
  • (b)100% 的概率获得 10 美元

结果:60%的学生选了(a)。

问题一的结果表明,之前的收益可以刺激同一个账户内的风险偏好。这个现象被称作“house money”:对于赌徒来说,他们将从赌局中赢的钱和自己的本钱放在不同的账户中,他们对待这个账户中的钱与对待自己的本金完全不同。这就好比一个人炒股,如果购买的股票赚钱了,那么他会将赚的钱和自己的本金区别对待,即便是赚来的钱出现了亏损,那种痛苦也远没有本金亏损痛苦大。这当然是一种认知偏差,它造成了非理性的风险偏好,让人容易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问题二和问题三说明,只有当眼前的赌局有回本的可能时,之前的亏损才能激发风险偏好。当人们知道注定无法回本时,是可以正确、理性的对待亏损。但是在很多“赌局”中,比如股票投资,人们总有能回本的错觉。因此当面对亏损的股票时,便坚持持有,期待回本。

5.2 狭隘框架与短视损失厌恶

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说的是人们在做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时过度重视近期的得失而无法从全局考虑,从而导致非最优的决策。

在这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Paul Samuelson 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他向他的经济学同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赌局——扔硬币,如果同事猜对了他给这位同事 200 美元,猜输了同事只需要给他 100 美元。令人诧异的是,他的同事回绝了这个游戏,不过同时指出,如果同样的赌局进行 100 次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它。

这个结果中蕴含着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非理性”决策,它们都能被心理账户理论解释。

从数学上说,这个游戏期望收益为正。然而,Samuelson 的同事拒绝了,因为对这位同事来说“100 块钱亏损的痛苦大于 200 块钱收益带来的快乐”。这个风险厌恶显然符合价值函数的特性。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后面那一句“同样的赌局进行 100 次,我会接受它”呢?这是因为对于风险厌恶的人来说,当多次赌局决策被放在一起考虑时,这个游戏的收益风险特征变得更加吸引人,因此他们便更倾向于接受这个游戏。可见,这里面涉及了“决策归类”。

话虽如此,但是短视损失厌恶并不容易被克服。Thaler et al. (1997) 做了一个实验。不同的投资者被要求按照不同的频率(每年 8 次、每年 1 次,每 5 年 1 次)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资产配置。对于调仓频率低的投资者(即每年 1 次和每 5 年 1 次的),他们将 67% 的资金配置在股票上,将 33% 的资金配置于债券;而对于调仓频率高的投资者(每年 8 次),他们仅仅将 41% 的资金配置在股票上,而将 59% 的资金配置于债券。这说明,调仓频率的投资者容易受到股票高波动、高风险、以及近期亏损的影响,出现短视损失厌恶。即便他们知道,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会战胜债券,但是仍然陷入短视损失厌恶的误区。在他们的心理账户中,每一期的调仓决策更倾向是独立对待的,而非放在一起考虑,这就导致了他们更加保守,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债券上。

短视损失厌恶的另一个表现是狭隘框架(narrow framing),即人们更倾向于把多个决策独立看待,而非放在一个篮子里综合考虑。这么做容易造成严重的风险厌恶。塞勒在一个高管培训班上观察到这个现象。这些高管来自同一个公司,每人分属一个部门。塞勒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愿意开展一个项目,该项目如果成功将获得两百万收益,如果失败将亏损一百万美元。在这 25 位高管中,仅有 3 人愿意接受这个项目。当塞勒把等价的问题抛给公司 CEO 时——即 CEO 是否愿意展开 25 个项目,每个项目如果成功会赚两百万,失败则亏一百万,CEO 的回答是照单全收。

5.3 多样化选择

决策归类的第三个表现是 the diversification heuristic(姑且翻译成多样化选择)。它的意思是,决策是否被独立看待会影响这消费选择的多样性。Simonson (1990) 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让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从 6 类零食(糖果、薯片等)中选择三个。这两种情况是:(1)每周选一次,每次选一种。(2)一次性把未来三周的零食都选好。Simonson 发现,在第(2)种情况下,每个学生的选择显示出了远超过第(1)种情况下他们各自选择的多样性。当被要求同时选出三种时,这些决策被放在一起考虑,人们的选择表现出多样化。而在第(1)种情况下,决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学生们更多的是每次都选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因此每个学生的选择的多样性很低。这就好比假如你是一个宫保鸡丁的狂热爱好者,如果让你每天中午决定吃什么,你大概会在一周内吃好几次鸡丁;但是如果让你周一就决定好未来五天的菜单,你大概会觉着那么做不太好,而会尽量选一些不同种类的饭菜。

上述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样性偏差(diversification bias)。塞勒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他们的退休基金账户中选择投资品时表现出了同样的行为。通常,美国的退休基金账户中会为人们提供 n 个投资品(各种不同种类)。多数人们都会将资金平均的分配到这些投资品上。当该账户为投资者提供了第 n + 1 种投资品后,人们往往会进行再平衡,从而把资金再平均的分配到这 n + 1 种投资品中。显然,在决策时,这些选择被放在一起考虑了,这大大的增加了选择的多样性。

思维模型 / 心理账户 / 风险偏好 / 狭隘框架 / 短视损失厌恶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