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基本单元 > 个人/自我 > 自我管理 > 认知管理 > 认知世界 > 哲学 > 道德 > 名誉 > 契约 > 信任
  • 精选
  • 会员

第2章防御的历史

2018年12月4日  来源:我们的信任 作者:布鲁斯·施奈尔 提供人:85776900alit......

我们关于信任的探索将开始和结束于对防御的讨论,因为防御不仅是人们在缺少信任感时的必需品,而且我们将看到,它最终还是人们在社会中建立信任的基础。防御会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并由信任去弥补剩下的间隙。

通过观察大自然,你可以对防御有很多的了解。

●当狮子试图保护地盘时,它们会提高嗓门发出“联防警报”,通过合作降低被其他搜寻猎物的捕食者侵犯领地的风险。

●当天蛾幼虫开始侵蚀某种灌木时,这些植物将释放出特殊的微粒来警告周围的野生烟草附近有害虫。收到警报的烟草会在周围散布天蛾幼虫厌恶的化学物质,从而使两种植物都得到保护。

●某些类型的质粒会分泌一种能杀死宿主细菌的毒素,幸运的是这种病毒同时还会分泌解毒剂,从而使宿主细菌幸存下来。然而一旦病毒消亡,解毒剂会比毒素消失得更快,于是宿主细菌将被杀死。该机制为病毒提供了安全保障,来防止宿主细菌进化出抗病毒的特性。

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物,那时它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繁殖。繁殖意味着增长,而增长需要吸收能量。光和热是最直接的能量源——光合作用出现在30亿年前,而化合作用至少出现在那之前15亿年,但吞噬远古海洋中浮游的其他生物也是获取能量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说,生命始于掠食。

我们并不知道最初的捕食者是什么,但据推测应该是距今5.5亿~5亿年前的某种海洋生物。起初,远古海洋生物应对猎食的唯一手段就是庞大的数量,以至于幸免于难的群体仍然足够进行繁殖,从而对抗捕食者频繁地蚕食。但生物们逐渐意识到这种蚕食是可以被避免的,于是它们进化出了防御手段,而捕食者也随之进化出更高级的捕食方法。

就这样,防御作为继进食、排泄、繁殖之后,地球上最古老的四种行为之一而诞生了。

好吧,上面这段粗俗简陋的描述足以令笔者被从任何一间进化生物学的教室轰出来。当谈及进化论和自然选择时,我们很容易误认为生物可以明确地决定它们的进化方向。然而它们并不能。生物进化过程没有掺杂意愿或目的因素,因此笔者方才拟人化的修辞是不恰当的。生物对进化过程中的一切都是无意识和不知晓的。它们并不能决定是否进化,也不能选择不同的基因进行尝试。人们倾向于将进化过程描述得有如存在外在智慧指引一般。我们会说“史前肺鱼首次学会在空气中呼吸”或是“黑脉金斑蝶学会了如何在身体里存储植物毒素来降低捕食者的口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机的基因突变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素材。通过这个过程,物种与它们的父辈产生了细微的差别,即“尝试”了新的性状。那些有利的突变,比如在空气中呼吸,为生物个体带来了竞争优势,并有可能在物种内部潜在地蔓延开来(这个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随机因素);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的突变是不利的,将会伤害或杀死个体,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上文的“有利”所指十分具体:增强生物的生存能力使它们能够顺利地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或者引用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的观点,是指那些能够帮助主体或其他携带者顺利繁殖并趋向种群繁荣的基因。

如果可以像在电脑游戏中那样为生命设计形态,我们将会努力找出它需要哪种防御并就此赋予它相应的能力。然而现实世界中的生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并不存在外在设计者针对物种需求进行能力优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随机地尝试新的性状,这就好比在解空间中随机尝试解直到发现可行方案(尽管成效微乎其微)。于是物种沿着合适的路线在进化树上前行,直到实现局部最优。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光怪陆离的防御方式出现了。

牙齿、爪子、群居、伪装受伤和假死、结群捕猎、组队防御(畜群、鱼群和兽群)、设置岗哨、掘洞、飞行、模仿(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报警、甲壳、智力、毒气、(主动和被动地)使用工具1、(主动和被动地)做计划以及其他种种防御方式都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2这些还仅仅是大型动物的表现,我们甚至还没有一一列举昆虫、植物、微生物的防御手段。

值得确信的是,12亿年前有性繁殖进化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抵御寄生生物,这个观点十分微妙。作为前提,寄生生物的繁殖速度远超过任何宿主个体的防范能力,而有性繁殖独有的DNA重组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不间断地重塑物种的防御机制,从而使寄生生物在较量中始终占不了上风。因此,进行有性繁殖的物种的存活能力很可能强于无性繁殖的物种,尽管后者传给后代的遗传基因数量两倍于前者。

生物为应对寄生者还进化出另外两种防御机制:一种是快速的成长和分裂,比如细菌和卵裂期的哺乳动物胚胎;另一种是形成免疫系统。后者初次出现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鳄鱼,在进化史中是一项较新的进步。3

生物进化中与防御相关的进化数量惊人。拿视力举例,相较于观察静物的细节,大部分动物更擅长追踪物体的运动,这称为定向反应。4这是因为移动的物体可能是来袭的捕食者,或待猎杀的对象。人类的视觉系统在追踪动物时尤其出色。5远距离投掷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是又一项与防御相关的进化,我们称之为“形状—重量错觉”,是指人们在猜测看上去容易投掷的石头的重量时,会估算得比实际更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挑选良好投掷物的能力。从人类的许多其他特性上也可以找到与防御相关的蛛丝马迹。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并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驱动力。由于存在资源竞争,生物必须拥有守卫自己的资源和掠夺同类的资源的能力。无论是植物争夺阳光、捕食者争夺狩猎区,还是动物争夺可能的配偶,生物都需要进化出用于对抗同类的能力。于是,各种千奇百怪而又惊人的实用的防御手段再一次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

防御像这样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大约5亿年,就像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野兔能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奔跑(当然只是一小段距离),这在进化上胜过了黄鼬和白鼬中只能以每小时28英里奔跑的个体,却输给了那些时速能达到32英里的猎手(见图2-1)。

图2-1红皇后效应的作用机制

然而当进化优势是与自然抗争时,情况就变得不同了。为适应北极的寒冷,北极熊进化出了厚重的皮毛,而北极的温度并不会随皮毛的加厚而变低,因此北极熊皮毛的加厚有一个上限。但同样是北极熊的皮毛,白色有利于它们在捕食海豹时更好地进行伪装,然而更好的伪装意味着只有那些更警觉的海豹才能存活和繁衍,这又意味着北极熊将为捕食而变得更加善于伪装,于是海豹为生存将变得更加警觉……这样的伪装和警觉的竞赛将不断进行,直到达到某个物理上限。

这种进化过程中的军备竞赛被称为“红皇后效应”,正如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说的那样:“为了停留在原地,你必须尽可能快地向前跑。”捕食者进化出各种先进武器去捕捉猎物,而猎物也发展出各种新式花样去逃避猎杀。比如猎物变得有毒,捕猎者就变得抗毒,于是猎物的毒性也随之变得更剧烈。物种为了生存不得不持续地进化,如果某种生物在对抗生理约束和自然环境的竞赛中落后,这个物种就会灭绝(见图2-2)。

图2-2红皇后效应的作用机制

在变得更快、更毒或是更嗜撕咬的同时,一些生物也变得更聪明了。起初,一丁点智力进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智力允许个体逐步地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适应环境与形势,允许他们建立记忆并根据经验进行学习,变得能够独立进行适应。虽然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时间,但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距今5.25亿年前,并继续发展出不同的分支:哺乳动物(2.15亿年前)、鸟类(75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6000万年前)、人属(250万年前)以及后来的智人(大约45万~20万年前,取决于不同的取证方式)。而讲到防御,人类改变了一切。

我们在这里稍事停顿,本书不专门研究动物的智力,笔者也无意就此开始讨论哪些动物可被认作拥有智力,人类智力的独特性,甚至“智力”一词的定义。这确实是一项吸引人的课题,通过研究其他动物的智力我们还可以对自己的智力了解更多,甚至前文中对智力演化的详细描述也可能存在错误:扁形虫可以接受训练,一些头足纲动物则聪明得惊人。但这些都不是本书关心的重点,因此将其省略。读者仅需要了解人类智慧的唯一性就足够了。

防御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