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2018年11月27日  来源:高效运维 作者: 提供人:Xiaotutuallin0_85......

来源:‘道长的思维铺子’公众号

01你经历的最不划算的事情是什么呢?

买了一个手机,过了没多久就降价30%?还是花了4年谈了场恋爱,说分手就分手?

不用再想啦,你所经历的最不划算的事,多半是“上学”这件事。

如果按小学平均每天8小时学习,初中高中大学平均每天10小时,除去每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实际在这段时间你也在学习)。你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大致会花35000个小时,如果研究生毕业,那就超过40000个小时了。

你想想如果你用1/4的时间,也就是花10000个小时学个技能,比如学个提琴或者像丁俊晖那样打台球,你都有可能成为专业水平。

而你却偏偏花40000个小时去学校,即使你是学霸 ,在毕业后没两年,很可能就会把学到的所有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但你可能说,“不对啊,忘记知识没关系,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但这可能是你的一厢情愿吧。

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在教经济学时,他测试了经济系大学生,结果四年下来,真正开始具备经济学思维方法的,只有4%。

有人拿刚进入硅谷的应届毕业生和相同专业的大一新生作对比,发现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几乎都是一样。

当然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探讨学习问题,实际你去学校都是有自己的其它目的。

不过学校普遍性地学不到什么东西,这也太奇怪了。

02 现代教育的目的

实际上,学校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让你学习知识,而是把人分类。

社会的优秀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必然会有一个看似公平的分类机制,让其中一部分人能够匹配。

你想想高考的大部分知识,一般人在工作生活中根本用不着。为什么每一年的高考题都那么难?因为够难,才能把人和人区分开。

请注意,这并不是我瞎掰的,现代教育从19世纪的普鲁士诞生开始,其目的就是一套为工业化设计的选人机制。随后200年至今,几乎从没有变过。

为了达到这个“把人分类”的目的,它有3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1、培养机械思维

机械思维的本质是,用简单的公式和语言描述清楚世界的规律。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能量守恒定律等。

有人认为工业化让人变成工具,而没有思维,这说的不完全正确。

其实我们也学会了机械思维,有了这种社会统一的思维基础,整个社会的思维才能被链接起来。

2、设定标准化

教育的标准化(K12,K-幼儿园,12-小学到高中12年)最早在1892年的美国提出,然后迅速普及全球。

我们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标准,同年级的每个人在学习进度上也都一个样。随后社会迅速进入一种“平均主义”的时代,你必须按一种标准而生活,这就是工业化的基础。

3、发放学历证明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学历证明的流行让“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信用体系逐渐形成。

从此,我们再难摆脱,不得不接受变成“机器零件”的命运。

03 我们该如何学习

你可能觉得,成为一个“机器零件”的角色,不是也挺好吗?也能让我衣食无忧啊?

那是因为你们把自己当成了“工具”看待。一旦涉及到你需要调用“人”的部分,你会发现,你的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表达能力、事物判断和分析能力、人脉关系、情感关系、理财的问题、如何与父母相处、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等等。这些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都非常入门。

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们有多重要。

这是2018年开始,我最想给大家分享的话题。作为一名“知识烧友”,这几乎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们该如何学习知识呢?

我用“在混乱的海里捕鱼”去形象化三个重要的观点,方便你的理解: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1. “浑浊海水中的清道夫”,人生总是从混乱到清晰,就像海水一样。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要学习知识?

  2. “渔网”,捕鱼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直接用“渔网”捞走一大群。第二个问题,我们怎样捕获知识?

  3. “大鱼”,海里的鱼那么多,什么才是属于你的大鱼呢。第三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知识?

04 “混乱海水中的清道夫”-为什么你要学习知识

传说中有一种鱼,专门靠吃水里的杂质和浮游生物为生,所到之处海水变得清澈,被称为海里的清道夫。

知识扮演的就是这种这种鱼的角色,为什么你需要它们呢?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因为知识的本质,就是让你从人生混乱走向清晰。

这里你需要理解一个最近比较火的词-“信息熵”。它是描述一个系统中无序程度的一个概念,熵越大就越混乱。

比如我们看一本心理学的书,同学A本来就是心理学专业,里面只有3个概念是之前不知道的,那他很快就能看完这本书,他只需要做到(3→0)这个过程就可以了。

而同学B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学,这里面有50个概念完全陌生,信息熵就很高。而且每弄懂一个概念,他可能需要百度10个概念,这时就要做到(500→0)。

而同学C本身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造成的生活混乱指数超过了10000。那么他研究这本心理学书籍就显得很划算了,他虽然花了(500→0)的代价,却解决了(10000→0)的问题。

当然,信息熵的公式远比这个复杂很多,我只是为了让大家更简单明白其中含义。

你会发现,能学会知识的一般只有同学A(自带体系,学习很容易)和同学C(迫切需要改变自我)这两种人。

这相当于只有当你无比饥饿时,往往才能找到真正的大鱼。

而多数人是同学B,他们并没有那么饥饿,即使看到大鱼跃出水面,也当看一次风景而已。比如每天背单词打卡、学习演讲、或学个乐器。最多应付一些自己的焦虑,坚持不了几天,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05 “渔网”-我们怎样捕获知识

刚才我们说到了同学A,也就是那种自带体系的人,比如埃隆·马斯克,他可以花四天时间自学给排水系统,从而开除掉公司里负责这块的工程师。

他们做到如此高效,原因在于是用渔网去捕鱼,而不像多数人那样是用双手去捞鱼。

相信你做梦都想得到这个知识的大网,我没办法直接给你,只能告诉你方法,你自己编织。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主要是三层:

1、让知识之间建立链接

你要知道,真正导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高考650分的人和400分的人,所学的书籍和资料基本上是一样的。而造成巨大差异的,更多是考650分的人,更善于建立知识体系,他们的知识都是成块成块的。

这是因为你掌握了1个知识,那就只有1个。但如果你掌握了10个,那么继续每增加1个知识,你就相当于多增加10个,如果每个知识都可以和之前的联系在一起。

2、运用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埃隆·马斯克最推崇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让我们从事物的本源去分析问题。它的好处在于,它处理的信息熵的程度最大。

这就像如果你尽头牙很痛,每次吃消炎药但却经常复发给你造成多次混乱,你不如直接拔掉。

3、建立知识的视觉感

为什么一定要把知识视觉化,这是因为大脑75%以上的神经元都是视觉神经元。我们对抽象的概念很快会忘记,而对视觉化的知识却记忆深刻。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在每篇文章里,都会给观点加上一个视觉化的效果。比如介绍一个观点,你应该用“培根三明治”,“培根”是观点,“生菜”是论据,而两片面包刚好是开头和结语。

而我们也尽量应该把每一个知识都视觉化,比如“本我”就是原始人,“自我”就是管理原始人的酋长,而“超我”就是图腾崇拜。

06 “大鱼”-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知识

什么是你真正应该捕获的大鱼?

刚刚我们说到了同学C,那种”感到自己无比饥饿”的人,最迫切想改变自我的那部分人。没错,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你自己,即你的“自我系统”。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比如你可以先画一个你自己的人像,从自己最重要的方面出发,那肯定是大脑(神经学),大脑产生心智活动,而心智又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而稍微往外延展,你发现你需要和人交流,那么表达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部分,随之你应该如何建立你的人脉关系。当然,主要分为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

而同时你需要创造一些价值用以交换提供自己生存的条件,所以你需要理解什么是工作,这里面涉及到管理、创业、产品、和市场营销等等东西。

而最后你需要把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所以你要学会如何追一个女生,如何建立一段感情,然后结婚生子,然后需要学会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一位“知识发烧友”,分享一个可能让你相见恨晚的知识体系

看到了吧,你的人生系统大致勾勒出来了。如果带着这套系统,你会发现,你几乎遇到人生各种问题,看各种书籍,都有无坚不摧的感觉。这也是我想追求的终极境界。

比如你的小孩总是打王者荣耀,你就知道这是因为他的“低自尊水平”导致了“成瘾性人格”,你不应该强行阻止他,而应该试图提升他的自尊水平。

再比如你开始写作,你会发现写作的效果主要和“信息冗余”程度&“峰终效应”有很大关系。

但很多人会觉得,这有必要吗?

这依旧是信息熵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连学习都没学会,然后就去学习,那之后的学习可能都是混乱的。

很多人以为把自己丢在一个地方,经验久了,自然就会了。但如果把你丢在“歼-20”的驾驶室里,你自己捣鼓10年,你有可能学会起飞,降落,打下敌机吗?也许可能,但你早就挂了。

07 结语

我会一些还算过得去的技能,但玩“知识”却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并且捣鼓了很多年。

这篇文章基本是理论框架,之后可能会把“学习知识”的具体操作手册写成一个系列,或做成课程。

关于学习知识,不知道你有哪些心得和建议呢?欢迎写在评论区。

想起《三体》里面有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突然有些细思极恐,这正是我们多年,作为“工具”的生存情况。

请,自我觉醒。

End.

知识体系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