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神经症人格和性格障碍

2021年2月21日  来源: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 作者:[美]佐治·K·西蒙 提供人:yizhuang30......

神经症人格和性格障碍

在同一人格连续体的两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类型。一种是神经症人格,有这种人格的人对于应对和保障自己的基本需求极度迟疑和焦虑,内心的焦虑源自本能驱力和良心谴责之间的冲突。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书中提到的神经症人格者往往受到良心煎熬,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他们太害怕寻求自身的满足,因为会被内疚和羞耻打击得千疮百孔。相反,性格障碍者则缺少自制,受原始欲望驱使,也不过多为良知所烦扰。派克认为,这一类人拥有的良知太少。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简单地归为神经症人格者或性格障碍者,但是每个人都会处于这两个极端组成的连续体的某一位置。即便如此,区分一个人主要是神经症还是性格障碍还是很有必要的。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教化是神经官能症的成因。他指出,人们主要通过性和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折磨,文明社会又会谴责随意的性行为和攻击行为。人们将社会禁忌内化,从野蛮中进化,神经症是人们为自我克制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一观点也从侧面说明,大多数人愿意自我克制(甚至担心)性冲动和攻击性,也使得文明开化成为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掌控”规则制定而又自由管束自己的本能,但卡尔·荣格提出,超越神经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行的。通常,神经症表明我们具有维系文明的能力,适度的神经症是一种功能性现象。在现如今宽松的社会氛围里,个体的神经症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有着适度神经症的人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

在文明社会里,性格障碍是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非神经症。神经症人格者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引起的,过度的和莫须有的恐惧扼杀了他们的成功。相反,性格障碍者不为良心谴责所累,狂热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视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他人和社会大众招致麻烦。在专业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是让自己痛苦那就是神经症,一个人若是让人人都痛苦那就是性格障碍。在诸多人格类型中,顺从型人格大多是神经症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则多是性格障碍。

用来定义神经症和性格障碍的特征是完全相反的,无论你是深陷糟糕的人际关系的普通人,还是试图去理解和治愈病人的治疗师,你都要牢记以下这些差异。

神经症

· 对神经症者来说,焦虑在形成性格、助长他们的痛苦“症状”中起着重要作用。

· 神经症者有成熟的甚至过于活跃的良心或超我。

· 神经症者过度的内疚和羞愧会导致焦虑的增长,造成困扰。

· 神经症者采用防御机制来减少焦虑,保护自己免受情绪的折磨。

· 对社会排斥的恐惧促使神经症者掩饰真实的自己,展现虚假的一面。

· 神经症者的困扰表现在心理层面的“症状”是自我失调(体验到的自我是厌恶的、不理想的)。出于这个原因,神经症者通常主动寻求帮助,减轻痛苦。

· 情感冲突是口述症状的内在原因,也是治疗的焦点。

· 神经症者的自尊往往是受损的和不足的。

· 神经症者对不良后果和社会排斥高度敏感。

· 神经症者中内在情感冲突引发的焦虑和减少焦虑的防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

· 因为问题的根源往往是无意识的,神经症者需要从传统的内省疗法中获得自我意识的提升,也往往会从这些疗法中受益。

性格障碍

· 焦虑在性格障碍形成的过程中作用弱化得多。性格障碍(character-disordered, CDO)者缺乏足够的忧虑,也缺乏对个体不当行为模式的焦虑。

· 极端的性格障碍者可能根本就没有良知,大多数性格障碍者良知发育不良。

· 性格障碍者在体验真正的羞愧或内疚方面的能力不足。

· 发动防御机制更像是操控别人的一种有力措施,一种拒绝向社会要求让步的表现。

· 性格障碍者会进行印象管理,但在基本的人格表现上,他们还是本来的样子。

· 人格的问题往往源自自我和谐(性格障碍者喜欢自己的行为方式,尽管这会干扰到别人)。他们很少因自己的问题求助,而往往会给别人施压。

· 错误的思维模式/态度是性格障碍的外在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

· 性格障碍者常常自尊心爆棚,他们膨胀的自我形象并不能补偿潜在的不满足。

· 性格障碍者不会因不良后果或社会谴责而止步不前。

· 性格障碍者的问题行为模式可能是习惯化和自动化的,但也是有意识的和经过深思熟虑的。

· 性格障碍者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意识,但是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核心观念。性格障碍者不再需要洞察力,他们需要且能从中受益的是确定边界、当面对质以及纠正。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是最合适的。

总之,无论从哪个维度,性格障碍和神经症都有很大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性格障碍者与我们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澄清这一事实的重要性。我们如何思考,我们相信什么,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表现。这也是近期研究宣称认知—行为疗法(直接对质错误的思维模式,加强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意愿)是治疗性格障碍的方法之一的原因。

数年前,有人开始研究性格障碍者扭曲的思维模式,但仅专注于研究罪犯的思维模式。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解常见的性格障碍的思维模式,我也摘取了其中一些有问题的思维模式并进行了修改和添加,下面是简要总结的重要的几种:

· 自我中心思维(self-focused / centered thinking)。这类性格障碍者往往只考虑自己,不会考虑他人的需要或者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这类思维导致的倾向就是自私自利,不承担社会责任。

· 占有思维(possessive thinking)。这类思维将他人或他人的角色看成能使自己开心的所属物。性格障碍者将他人视为物品(物化),而不是拥有尊严、价值、权利和需求的个体。这类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占有、权力和物化倾向。

· 极端/非此即彼思维(extreme/ all-or-none thinking)。此类性格障碍者往往会认为,如果他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那就什么都不要。如果他不在巅峰,那就在谷底。如果有人不赞成他说的话,那就是不重视他的观点。这种思维使他难以获得平衡和调和,并助长了固执倾向。

· 利己思维(egomaniacal thinking)。此类性格障碍者太高估自己,认为他理应获得想要的一切。他倾向于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理应归自己所有,而不接受要通过努力获得想要的一切的观点。这种思维导致优越感、傲慢自大和追逐权力的倾向。

· 无耻思维(shameless thinking)。此类性格障碍者缺乏健全的羞耻感。他不关心自己的行为展示了怎样的性格。如果有人揭发他的本性,他可能不好意思,但是被揭发的尴尬和对不道德行为的内疚不是一回事。无耻思维培养了一种厚颜无耻的倾向。

· 简易思维(quick and easy thinking)。此类性格障碍者总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他乐于“哄骗”别人,讨厌付出努力或承担义务。这种思维会导致蔑视劳动和努力的倾向。

· 无罪思维(guiltless thinking)。行动之前,他们从来不考虑对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社会规范不管不顾。这种思维助长的是不负责任和反社会性的倾向。

情感操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