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所长林超】学科02:系统论重要模型

2021年12月4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yizhuang30......

《林超:给年轻人的跨学科工具箱》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ep6903

尽管是付费课程,但是真的干货满满,自己做了详细笔记。

笔记虽好,所长林超的视频质量更棒,更有助于自己的理解,有能力就支持一波;

如果当前囊中羞涩,也可以欢迎关注我,我会及时更新笔记呀。

语雀笔记https://www.yuque.com/ben123/say/zt2797

语雀笔记阅读体验更好哦~

还原论与系统论

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系统论,之前讲过工程学里面的工程分解结构,它的核心是拆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很多个局部,然后聚焦每一个局部,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这个在哲学上也叫做还原论

今天的系统论,刚好是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就是在哲学上运用的方法是整体的。

如果说工程分解是把大森林看成每一棵植物的简单相加的结果,你用直觉就能够发现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植物和植物之间,既不可能没有资源争夺,也不可能没有相互依存的,而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构建了完整的丛林。

把丛林当成整体来研究,这个就是系统论的范畴。它让我们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纵观整体,就会发现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它是处于一个更大的系统里面,所以才难以解决。如果不改变整个系统,单纯解决一个局部,最终总是会被系统重新拉回来。我们常说的恶性循环,就是一个会把你拉回来的系统。

非酋飞轮&欧皇飞轮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两种生活的飞轮,一种叫非酋飞轮,一种叫欧皇飞轮。

如果你陷入沮丧、灰心、消极的循环,那么单纯靠娱乐去麻痹自己,或者是靠打鸡血去激励自己,其实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够一次次地回到老路上。

这是因为你陷入的是一整个系统。

比如说消极颓废的状态,很可能是因为长期失眠导致的,而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可能是完全隐藏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我就曾经看到过有乳糖不耐受的朋友,他长期的习惯睡前喝牛奶,结果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失眠。

而失眠之后,通常脑子是一团浆糊了,结果就没有办法作出任何清晰的计划,无计划又导致无法行动,没行动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结果,没结果又导致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又更加促使消极颓废,他就陷入了一个长期的消极闭环。

最后有一天,她终于发现自己是乳糖不耐受体质,于是开始戒奶,结果一个月内困扰自己多年的失眠问题居然就这么解决了。

用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他找到了整个系统的杠杆解。

而这之后,他开始能够在早上坚持 5 分钟的运动,这就很好地释放了压力,进一步改善了睡眠。

第二天更清醒,就可以做清晰的 todo list,同时运动让身体感觉良好,保持行动能力,又能够更好的完成行动目标,完成目标就会更加自信,自信增强了就能够坚持运动和良好睡眠。

于是这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切到了良性循环。除了这种飞轮,其实生活工作中的飞轮无处不在。

学习飞轮

比方说学习飞轮,有学习动力自然能够对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而取得好成绩又能得到长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而这样一来,你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强化,又促使你的成绩变得更好,就进入自我增强的循环。

再比如,工作中也有这样子的循环,工作动力增强,工作业绩可能上升,而业绩更好,就更有可能得到升职加薪还有上级和同事的认可,最后使得工作动力更加变强;

商业飞轮

B站自我增强飞轮

商业上也有这样的循环,我们之前讲过, B站的自我增强飞轮:

有更多的UP主,就有更好的内容→更多的用户→UP主更容易得到收入和流量→更多的 up 主涌入,产生更多好的内容,这样对用户的吸引力就更增加了。

而用户和用户之间,还能够形成社区,不断地增强使用的体验,这就是 B 站的良性飞轮。

淘宝飞轮

淘宝早起类似飞轮,更多的卖家→更多的货在网上销售→更多的买家进来买→更多的收入和流量给到卖家。

可以说,整个阿里系的急速发展,就得益于飞轮快速地运转,直到今天,他逐渐走向垄断。这其实也侧面说明了飞轮效应的强大之处。

《飞轮效应》

很多事情一旦进入良性飞轮,就是事半功倍,系统会自动推你走,想不变好都难;

但是反过来,一旦进入恶性飞轮,就是事倍功半,不管你有多努力,仿佛什么东西都得跟你作对,挡也挡不住。

系统

系统论,它就是把上面这些所谓的良性飞轮、恶性飞轮背后的机制呈现给大家的一个学科。

所谓系统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什么是系统,首先你知道什么东西它不是系统。就是你把很多东西简单放在一块,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他就形不成系统。

比方说一堆石头、一堆沙子,或者随便的一堆毫无关联的路人。

那么什么东西它是系统?

这里面最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就是联系

如果很多的实体,它们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运作规律的整体,就形成了一个系统。

比方说身体、学校、公司、国家。

运筹学的作者罗素·艾可夫( Russell L. Ackoff) ,把系统分成四个大类,生物系统、社会系统、机械系统和生态系统。

张三、番茄、鸽子属于生物系统;

公司、城市、国家属于社会系统;

汽车、飞机、手机属于机械系统;

森林、海洋、地球属于生态系统。

★系统的三大组件

系统有三大组件,就是要素+关系+作用

要素分为正要素和负要素;关系分为正关系和负关系;作用分为快作用和慢作用。

这三大组件,正负 6 种情况,排列组合就形成五种系统现象,分别是良性循环、恶性循环,贤者时刻,回归平庸和滞后效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分析框架。

1.要素

正要素是什么?

比方说正信息、正能量、资产,它都属于正要素。顾名思义,正要素就是一些好东西。

负要素,负信息、负能量、负债,一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正能量和负能量我们都知道什么意思。

资产负债也不复杂。虽然大部分人其实对资产是有些误解,我们会在会计学的一节课再展开讲,但基本上,我们普通人理解资产负债是没问题。

这里重点说一下负信息是什么?我们在讲热力学课的时候会讲到负信息。

正信息让这个世界减少不确定性,而负信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混乱,比如欺骗、撒谎、谣言。

2.关系

正关系就是加强关系,负关系就是减弱关系。

比如说上面说过的 B 站飞轮系统,其实就蕴含着正和负两种关系,更多的 up 主产生更多的好作品,up 主和好作品之间就是正关系,更多的用户带来收入和流量,让更多的 up 主进入 B 站,这也是正关系,但是它的背后还有一个负关系循环。

比如说,当用户增加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吐槽和更容易翻车的时候,用户增加对UP主的产能就产生了负关系,比如说百大暗杀名单。

林超的宏大视角叙事,也被一部分用户讨厌

同时,用户增多和社区发展之间也可能产生负关系,因为社区越大,用户之间的共识也可能越来越弱,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社区割裂、各种骂战,骂战就让用户离开社区,这个对用户增加就产生了减弱效应。

3.作用

快作用和慢作用

快作用:符合我们的直觉,你干一件东西,立马得到反馈。

慢作用:滞后很长的时间才出结果。

我们生活中大量的事情,其实都是慢作用,它可能会滞后很长的时间才出结果。这个东西就叫做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

比方说打游戏的时候,你打完怪,经验累积到了马上就能升级,这就叫做快作用。

如果我们说游戏它是现实的简化版,那么它简化了什么东西?

游戏简化的是真实生活中行动和成果之间那段漫长的距离。

所以,游戏让人上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营造了一个公平、直观、高效的世界,你应该得到的立即会给你,一秒都不会耽误。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面,你打完一个怪,做完一个任务,或者学了一门知识,这个可能要等到很多很多年之后,才能真正收获到价值。

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你根本等不及中途退场了,也许就再也不能够使这个价值兑现了,这就是滞后效应带来的最大的影响。

★5种模型(3种效应)

一、马太效应

1.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就是负要素之间的正关系。一个负要素会促进另外一个负要素,它们之间还能形成增强的闭环,这不是好消息。

比如不自信→颓废→失眠→无计划→无行动→无成果→不自信,这就是负关系的循环。

如何找到生活中的恶性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身处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

那么如何找到我们生活中恶性循环就很重要了。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做事为什么低效?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事很低效,你只盯着做事低效这一件事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只有通过因果分析,我们才能够抓到他背后的整个循环。

所谓因果分析,就是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比如做事低效是为什么?

可能是因为精力不足。

精力不足又是因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新陈代谢不足,也可能是因为你容易犯困。

容易犯困又是因为什么?因为睡眠不足;新陈代谢不足有可能是运动不足。

那你现在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去喝咖啡,但是你发现喝咖啡→睡眠不足,特别是晚上喝咖啡

睡眠不足→容易犯困→代谢不足→喝咖啡→睡眠不足

这个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了。

我们进一步追问,就会发现,你没运动和睡眠不足这两件事情又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有时间

那么没有时间怎么造成的?

是因为做事低效,做事低效→没时间→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犯困;新陈代谢不足→精力不足

最终导致做事低效。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通过因果分析,逐层往里面去推导原因,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各种各样类似这样的循环,这是我们改善生活的第一步,找到一个系统。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再进一步就要考虑如何化解这个循环。这就引出了系统论里面的一个关键的概念——杠杆解

★工具一:杠杆解

很多系统都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叫做命门,或者胜负手或者关键变量

如果在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养成寻找杠杆解的思维习惯,就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高效。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所说的,要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是几个非常简单的因素的驱动。

鸟群模型

鸟群模型 ?Bird-oid object

来源: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网

作者 Craig Reynolds

比如这是一个模拟鸟群飞行的计算模型(动态视频),这些鸟的飞行轨迹看起来很复杂,在图形科学里面,这个是很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模型,它叫做bird-old ?objects 简称boil模型,是美国的一个图形计算机科学家, Craig Reynolds在 1986 年开发出来。

这个模型有意义,是因为它只使用了三个极其简单的原则,就构筑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鸟群运动轨迹。

只要我们让这些鸟符合三个运动规律就行。

第一个是对齐,就是一只鸟,要和他身边的其他鸟的飞行方向自动保持对齐。

第二个是靠近,这只鸟会尽量靠近他身边的鸟;

第三个是分离,就是如果这个距离太近,那么这只鸟,就会飞远一点,不要碰到别人的鸟。

就是这么简单,这三个特性加上一个初始动量,就能够构造出一个看似完全找不到规律的飞行模型。

这就是杠杆且强大的地方。

系统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只要抓住关键点,你就可以做到牵一发动全身,彻底重构整个系统。

做事低效的杠杆解

回到我们刚才看那个精力不足的系统里面,它的杠杆解是什么?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把原因推到最底层。其实动因就是这样一个组合:

没有时间,导致缺乏运动、睡眠,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杠杆解。

那么在下一步,我们怎么解决他们?

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能够挤出时间,让自己可以运动和有良好的睡眠?

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一系列精力管理的知识了。这个之后,我们在精力管理节课会详细讲到这里,只讲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仪式

什么是仪式?

仪式就是一套固定的自动执行的动作组合。在执行仪式的时候,你不需要思考任何东西,只要你开始做了第一个动作,惯性就会让你开始做剩下的动作。

比方说刷牙就是例子。每天早上,只要你走进浴室,拿起牙刷的那一刻,你就进入了刷牙的仪式。剩下的时间,一系列动作全部都是自动完成了。

所以建立仪式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我们大脑意志消耗,把意志力节省下来,用在那些更需要它的地方

我自己有两套非常重要的仪式,睡前仪式&晨运仪式。这是我经过了很长时间试验之后发现我自己人生的杠杆解。

睡前仪式

我自己会在睡前提前 15 分钟到半小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里面,而且不用手机和电脑这些电子设备,也不看书,甚至不听音乐,强迫自己能在黑暗中什么事情都不做。你就会发现上床睡觉是唯一可以干得最有趣的事情。

这背后,其实有生物学原理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今天,我们的身体构造跟他们当时并没有大的不同,但我们现代文明发展却远远超出我们的计划速度。

我们头脑里面有一个东西叫褪黑素,它能够促进睡眠,通常它需要在夜晚、黑暗的时候远离灯光的情况下,才会开始分泌。

而现代人的生活,使用电子设备太过频繁,很多人在睡前都会习惯的刷手机,这就是严重干扰了褪黑素的分泌。所以很多人会陷入越刷手机、越失眠,越失眠越刷手机的怪圈。

晨运仪式

晨运仪式与睡前仪式是耦合的,通常只要我每天晚上可以执行好睡眠仪式,第二天早上,晨运仪式呢也会进行得比较顺利。

我每天大概是5:30-6:00起床,在6:00-7:00点之间,会做一套不太剧烈的晨运,比方说跑步,或者家里面作为一个 keep 或者是NTC这样的运动计划,或者是打打拳。

这种运动,通常只有 15 到 20 分钟,而且为了避免自己觉得枯燥无聊无法坚持,我一般会有好几套的备用方案。

比如说学的不想跑步,就打拳不想打拳就做 keep 或者另外一个叫做 seven 的小众锻炼软件,而且我没有给他付过一分钱,他只让你运动 7 分钟,说句实在话,这个非常好。

动 7 分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自从我开发了这两套仪式之后,坦率来说,我的生活效率和质量真的大大改善。

大家知道我常年创业,而且很长时间都很坎坷,经常处于高压和焦虑的状态。但是我发现不管境遇有多糟糕,只要抓住睡眠和运动这两根救命稻草,生活就永远不会失衡,最后总是发现一切都能扛过去。

王石:睡眠、吃饭

那我自己说实在很遗憾,我是从 30 多岁才发现这个道理,前面走过太多弯路,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用把我的弯路再走一遍,可以尽快的建立起自己生活里面那些重要的仪式,启动我们的良性循环。

2.良性循环

正负要素、正负关系,它们之间的组合就会形成四种循环,正要素和正关系会构成良性循环

自信、运动、睡眠、成果,你看这些都是正要素,它们之间会相互加强,这是个好消息。自信→运动→睡眠→计划→行动→成果→自信,这就是良性循环。

其实,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都是马太效应。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如果你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自然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在帮你。

良性循环具体怎么建立起来?

那么一个良性循环,到底怎么凭空建立起来?

答案很简单,大的良性循环是从小的良性循环而来的。而难的良性循环,是从容易的良性循环发展而来。

以睡眠和晨运仪式建立的过程为例。

假如我先问你,每年 365 天每天都运动,你能不能做到?

你会说我肯定做不到。

但如果只要求你每天只做2个仰卧起坐,你能不能做到?

应该是有可能。

但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它有什么意义?

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你对自己做了一个非常小的承诺,每次你兑现承诺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建立了一个承诺和兑现的良性循环:

兑现产生自我信任感,可以让你进一步承诺,而进一步承诺了对应进一步的兑现。这个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长大。

比如睡觉前让你现在要做 30 分钟远离手机的这件事情,觉得很困难,你能不能先从 3 分钟远离手机开始?

只要你能做到 3 分钟,你就可能做到5分钟,之后再不断加码。

运动也一样,我最早的运动计划,就是每天早上运动 3 分钟。我真的就上了一个3分钟的闹钟,每天早上动了一下,坚持了一个月,就发现习惯开始养成了,这早上只要一不动就觉得难受。而且每次运动时间都会超过 3分钟,后来不知不觉的就到10分钟了。

所以这个时候,良性循环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发展到现在,我们每天一不运动,感觉就像生病一样难受,真是不得了,就逼着我每天都得运动。

最小循环原理,其实它可以用在很多的地方。

比如工作里,如果我们刚进入一个新团队,最希望实现的就是我们在周围要形成良性循环,但建立循环的第一步是什么?

我们通常不要做过多的承诺,但是只要我答应的事情,我就把他搞定。

比如守时,就是个非常好的最小承诺和兑现的闭环。不要小看这种小循环,小循环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开始长大,靠谱感就是这么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以上是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

二、均值回归

与良性循环、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相反,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均值回归是大自然的法则

如果你整个宿舍的朋友都在打游戏,你在这个环境里面,想要成为一个努力上进的人,比如说你准备考研、考证书。

这个时候你就面临一个问题,突破现状已经形成了良好同学关系之间会形成相互的制衡,它们是一对负关系,你想突破,它们就把你拉回来。

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尤其是当你跟你身边的人,关系越亲密,你想要跳出这个圈子的行为模式,去构筑属于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时候就越困难。

这种情况在你工作之后也会遇到,如果你想成为部门里面业绩超群的人,你就会遇到两种挑战:

1.你的公司永远会低于你的能力,因为工作能力对公司的带动作用是有严重滞后效应。你现在能力很强,也可能要等到明年调薪的时候才能够加薪,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又变强了,所以不断变强的人永远都是 under pay 。

2.你周围的同事可能会不自觉地疏远你,没有人会愿意在业余时间跟一个沉迷工作的人一起玩的。

说真的大家都不是坏人,不会有人刻意想拖累你,而是因为任何的人类社群,它本身都是一个均值回归的大系统,每个人都是扮演自己系统里的角色而已。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能不能够打破它就取决于你最想要什么

不可能三角

我们会发现,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公司里面,都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

人际和谐、回报公平、越变越强之间,你只能取其中两样东西,不可能三者兼得。

比方说你希望人际和谐,回报公平,你就很难越变越强;

你希望回报公平、越变越强,那你就不可能人际和谐;

你希望又和谐又变强,你就必须多请客吃饭,牺牲你自己的回报来弥补大家。

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关键是你不可能全都要,全都要可能就全都没有。

3.贤者时刻

第三种情况,负要素之间的负关系,这个很有意思,我们叫贤者时刻,什么意思?

比方说你玩儿的时间非常长,过度娱乐,这个时候负罪感就不断增强,但是负罪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反过来制约过度娱乐,你会觉得不能玩了,我需要干点正事,你看这就是负罪感对过度娱乐形成的负关系。一旦出现负负得正,就会有一个贤者时刻自动纠错循环就出现。

4.回归平庸

第四种情况,正要素之间负关系,什么意思?

你想改变现状,你需要抛弃你过去的成就

改变现状和过去的成就,他都是正要素,都是好东西,但这两个东西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相互抵消的负关系。

你想改变现状的时候,你就必须抛弃过去的成绩,而你过去的成绩越好,你可能就越不愿意改变现状,这就叫做回归平庸的循环。

其实这个贤者时刻、回归平庸,在金融学都属于均值回归现象。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用均值回归这个词来统一替代这两个循环。

你看金融学和系统论,它的模型上也可以相互印证,这也是跨学科美妙的地方。

良性循环,恶性循环,贤者时刻,回归平庸。其实讨论的范畴都只是在要素和关系这两个组件上。

那么还有一个主题是什么?

三、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这个非常有意思。

真实生活就像用一个有时间延迟效应的热水器去洗澡,什么意思?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去洗浴热水澡的时候,假设冷热调节,它要延迟 60 秒才有反应,而且你还不知道这 60 秒的存在。那么你会怎么样?

过冷的时候就会拼命拧热,但是之后又必然会过热,于是你又拼命调回来,反之也一样,所以你只能在一会很烫一会很冷之间不断切换,这就是我们苦难的人生。

比方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拼命熬夜,吃垃圾食品,这些东西对身体的坏处要滞后到7-8年才显示出来。

所以,等到你人到中年身体开始有各种病痛的时候,你会开始对健身问题用力过猛、拼命补课;

而这种过度补课的后果,因为等到很多年之后再次显示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年人长期都处于身体亚健康的原因之一,滞后效应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东西。

尽管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的,一切都在加速,但是很多东西它还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孕育出来的,

就好像不可能你今天种下一棵苹果树,明天就可以摘果子嘛。

在投资界,有一个流派,叫做价值投资派,他们就是一群非常清晰的研究过滞后效应的人。

他们会明白说,你把钱投进一个好资产,或者你现在进入一个好行业,通常情况下,都可能会滞后5-7年,才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

而你现在花大量时间去建立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你看这个东西,他的回报时间也可能要等到5-7年之后才能够体现。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等不及,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才会发现,漫长滞后效应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故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结合我们在函数课讲的正弦波模型,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段滞后效应的时间里面,实际上,我们的境遇还在发生不断的波动。

比方说,你进入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体验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尽管它整体是上升的,但是每次当你跌入谷底的时候,这体验还是很差。

而如果这种差,它直接跌破了你的容忍阈值,你就有可能直接放弃了,不再回来了。

★工具二:储蓄池

在这种时候,你能不能够坚持下来,就取决于系统论里面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它就是储蓄池,储蓄池就好比洗澡盆,一边是流入,一边是留出。

这个模型,跟我们的人生很多东西都很像:

比如说我们总是一边挣钱一边花钱;

我们身体的能量,总是一边摄入,一边消耗;

我们和恋人的关系,就像一个情感账户,总是一边存款,一边取款……

只有当我们可以持续流入的量>流出的量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把储蓄池建立起来。

不要小看这种储蓄池,在人生顺利的时候,他没什么卵用,但是在各种人生低谷的时候,就派上大用场。

比如说如果你平时非常关心你的恋人,你存入了很多心理存款,这种情况下,一旦你们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你就发现储蓄池能够起到大作用。

因为通常我们决定放弃,都是因为波谷的地方,我们实在忍受不了。

再比如做一个投资,当这个投资下跌 50% 的时候,很多没有储蓄池的人就会离场,因为这种下跌已经击穿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储蓄池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个储蓄池会把你的整体波动曲线拉高一截,这就给了你一个缓冲地带。

当你跌入谷底的时候,仍然有一个非常大的缓冲地带让你不受伤害。

于是,你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这个资产的现状,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淡定时刻。

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那么他是凭什么扛过那个漫长的滞后效应的?

其实靠的不是决心、毅力,或者天天打鸡血,靠的是在精神、情感和金钱上未雨绸缪的储蓄池。

这是系统会中教给我们的东西,在系统论里面,一个有储蓄机制的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有非常大适应力的系统。

好系统的三个重要特征

好系统它还有三个重要特征,它们是适应力(resilience)、自组织(self organization)和层次性(hierarchy)

1.适应力(resilience)

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讲,它叫鲁棒性。

我当初学编程的时候,接触鲁棒性这个概念觉得非常震撼,尽管它的名字有点怪,这其实是robustness [r???b?stn?s] 这个词的音译,是用来描述在异常和危险的情况下,系统的生存能力有多强的一个指标。

比如说软件的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遭遇攻击的情况下,如果他都能够不死机,不崩溃,这就是说明一个软件的鲁棒性很强。

为了建立鲁棒性,其实现在很多成熟的IT公司都有一个做法,就是自己去建立模拟攻击,来测试自己的系统。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也想建立适应力,方法就是不断地主动地让自己受点小伤,留出时间让伤口恢复,然后再去重复这个过程

记录小伤,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这个也是跳出舒适圈的另一种说法,比如每天要运动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刻意让自己每天都有些难受,让我们脱离舒适圈的平衡态。

比如我们可以让自己隔一段时间去阅读一些深度的材料或者书籍,而不是天天只看抖音和公众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头脑的适应力;

逼自己去做一下公众演讲;

向陌生人推销点小东西,经历一下小幅度的社会性死亡;

去打一些平时很少玩的游戏类型;

看一些平时不感冒的电影;

出去旅行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情……

这些都是建立适应力的好方法。

2.自组织(self organization)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可以不靠外部指令,只依靠某种内在的规则,自动自发的形成一个有序运转 的一种现象。

其实我们人体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在热力学的一节课,我们讲过这张图,说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输入能量、信息、物质,排出熵的耗散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身体里面每天绝大部分的功能,它都是自动运转的。

所以要想提高人体这个系统的运作质量,我们要做的不是整天去干预他的运作过程,而是控制好我们给这个系统输入的能量、物质和信息。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环境、娱乐方式、每天浏览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输入的东西。

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作质量。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人体运转得不太好的时候,比如我们经常忍不住抱怨,或者我们有拖延症,实际上,这些事情事后自责或者后悔,都毫无意义。

因为我们身体它是一个自运转的系统,很多的行为根本就是自动自发,不受控制的。

所以关键是我们要管理输入变量这个因,而不是执着于输出变量这个果。

因果分析法;尽人事,听天命

这方面的信息,热力学、精力管理课也会讲到。

3.层次性(hierarchy)

一个大的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它又有孙系统,以此类推,不断延伸。

就像这个图里面植物,你看表面上它是一个很大的植物,一个大锥形,但是分解下去你会发现

唉,这里面有很多小型的锥形,再细分下去又是一个个更小的锥形,不断细化。

在几何学上,它就叫做分形

我们的人体可以分成很多个子系统,比如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等,

而且每个系统再细分下去,还有器官,器官还可以细分,不断细分出更多的子系统。

同理,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可以搭出一个拥有丰富层次性的行为系统,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讲,它就叫做封装

我们应该努力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情,拆分成很多小事情进行封装,你封装的模块越多,你生活里面可以用的行为模式就越多。

比如卡片写作法

其实刚才我上面讲过建立仪式的过程,运用了系统论里面封装子系统的智慧。

而在我的运动仪式里面,其实还可以做了细分,又可以拆出几个封装的子系统。

你看一个是跑步的子系统,一个是打拳的子系统,一个是对着软件运动的子系统。

针对这些系统,我全部都建立整套不需要动脑子的固定动作,包括跑步的时候穿什么鞋、搭什么衣服等,全都不需要再想了,这就保证了我无论是刮风下雨、疲惫亢奋,不同的场景下,全都有运动解决方案。

SOP,清单

再比如,我见过一个非常厉害的谈判高手,他花了 5 年时间,把自己可能会遇到的 152 个残暴的场景,全都建立了对应的子系统,这几乎保证它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从容应对。

这封装子系统的智慧,几乎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论是写作还是编程、谈话,还是做设计、做演讲,几乎全都能用到。

总结

我们这节课讲了系统的3个组件, 5 种模型,杠杆解和储蓄池两大工具,还有好系统的3大特征。可以说,已经把系统论对大家最有用的部分粗略都介绍完了。

我自己不算什么系统论的专家,只是算一个实用主义的学习者。所以我在这门课里面遇到的所有学科的知识,都充斥着实用主义的特点。

这些知识和模型不求完整,关键要简单易懂,而且在生活中能够运用上。

正如 伯特兰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在《幸福之路》里面写到的,很多人大脑里面永远只有一幅画,遇到事情来破坏这幅画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懊恼。

所以我们不能只有一副画面,而应该拥有整个画廊。

我希望在知识的世界里面,尽管每一个学科,我们都画得非常粗糙,但是在听完这个课程之后,我们可以拥有一整个画廊。

由于哔哩哔哩专栏文章修改有3次限制,所以附上笔记链接,及时更新校准,同步笔记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