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

2020年12月11日  来源:深夜书桌李小墨 作者: 提供人:yizhuang30......

原创 | 李小墨

第一次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是从一部日本NHK拍的纪录片《7位单身老太太共同生活的十年》。

七位年龄在71-83岁之间的独身老奶奶,没有选择进养老院,而是抱团养老。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

1、在同一栋公寓买下8套房子,各自一套独立的住所,还有一个房子作为公共空间,用来聚会和谈心。既相互照应又各自独立,他们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友邻生活”。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2、建立SOS专线,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这是救命专线,身体突发不适,可以呼唤朋友。其次是生活上的互相照应,家里没茶叶了,或者电脑不懂得如何操作了,都可以求助姐妹。呼叫之后,其它姐妹有空就要响应。

3、互相有对方的备用钥匙,如果出远门,可以帮忙一起浇浇花之类的。

4、安排共同活动,一起旅行、一起喝下午茶谈心、去给对方的戏剧表演捧场等等的。

她们给自己的七人女团取名“个个seven”。

当时网友的反应都是“羡慕哭,等我老了以后也要这么搞”、“太美好了,这就是我的理想晚年生活。”

我当时是从一篇介绍文章里,了解这7个老奶奶的故事的,我的反应也基本上这样。

这次我自己把这部纪录片找出来,细细地看了两遍,才发现那篇文章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在很多地方误导了我,只写了美好的一面,却没写没那么温情脉脉的一面。

亲自看纪录片,看到更多细节,我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会,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如果不是看到这群老人的生活,我可能不会想那么远。

01 独立、高知、优秀的老年人报团取暖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在我原来粗浅的认知里,养老其实就是两件事:

第一个是护理,尤其是生病或身体机能衰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之后,需要有人照顾。俗称需要人“伺候”。

第二个是经济庇护,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如果没有足够资产存款和覆盖生活所需的退休金、养老金,生病和就医,就需要孩子提供经济庇护。

中国人所谓的“养儿防老”,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所以贫困的老人、孩子不孝顺的老人,往往会过得非常惨。

但我理解的“养老”,不是这群老奶奶聚焦在一起的原因,他们的共同生活的理念是“虽然共同居住,但每个人都自立生活”,其中一个大前提就是“不做看护”。

这也体现在她们的经济上,她们的经济也是完全独立,不依赖任何人的。

做一个经济独立的年轻人,只要肯去工作就行了,做一个经济独立的老年人,那就需要一生的积累,比如要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存钱,懂得理财对抗通胀,比如从事了能带来养老保障的工作,比如积累了可以继续变现的才能和行业地位等等。

今天工作平庸、收入不高、还月光的年轻人,老了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做一个经济独立的老年人并不容易。

这群奶奶,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优秀的老年人”,可能你听惯了“优秀的年轻人”这种说法,有点不习惯把优秀用来搭配老年人,但这群奶奶是真正经济独立、思想独立、高知高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女性。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成功的职业女性。

纪录片里形容她们是“都是在男性社会中以‘工作第一’的理念历经千锤百炼的女性,她们中有报社记者、广告撰稿人、咨询顾问、大型企业的宣传负责人、统领5个养老福利机构的理事长等等,统领5个养老福利机构的理事长,直到80岁身体恶化,才退下工作第一线,其中几位至今仍然在工作。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第二个共同点是:除了一个离异后带大女儿的单亲妈妈,其它都是终生未婚、没有子女的独身女性,做了一辈子的单身贵族。

这部纪录片的讲述者,村田幸子就说:“没有遇到让我觉得‘和他结婚就好了’的人,一个也没有,倒是有让我觉得幸好没结婚的人。”

这是她们做出的婚育选择。一个人的选择最终会变成她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像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这样的选择都不会是孤立的,只要做出选择,就意味着踏上完全不同的道路,选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希望每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都是审慎的。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就是,告诉尚且年轻的我们,不同的选择最终会演变成多么不同的人生,然后对好的或者坏的处境有提前的心理准备。

这些经济独立、当了一辈子单身贵族的女性,单枪匹马走到了暮年期,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她们又为什么选择凑在一起,过这样一种“共生又自立”的生活呢?

她们加入这个互助团体的目的略有不同,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规避“无缘死”的风险。

日本是一个老龄社会,“无缘死”的意思就是,一个老人一点点和家人、朋友、亲人、同事,失去联系,断了血缘、朋友缘、同事缘,最终孤独死去,死去之后可能尸体很久才有人发现。

一个人单身到老,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等你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父母大概率已经去世了,如果没有兄弟姐妹,那可能就不再有直系亲属了。朋友同学也因为衰老渐渐凋零,会出现杜甫诗里描述的“访旧半为鬼”的处境,退休之后和公司的联系就渐渐淡了,因为城市化到城市里生活非常多年,和家乡的羁绊也因为渐渐少来往而断了,最后也回不去故乡了。

日本在一年会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

七个奶奶里的安田奶奶是是女性顾问领域的先驱者,年轻的时候非常时髦。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她加入的动机就是惧怕无缘死。轻度脑梗发作,让她觉知到独立生活的不安。而且这个病很危险的地方是,经常会在黎明时分发作。

她说:“如果倒下去,腐化成白骨都很难被人发现。”

“个个seven”的SOS专线和频繁的内部互动,至少不会让她这样死去。

第二个是:排遣独身的寂寞。

这个目的的代表人物是之坪奶奶,她是一个看起来很朋克的奶奶,头发一边挑染成红色,一边挑染成绿色。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非常非常害怕寂寞。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她会带着工作资料跑到家庭餐厅,假装在工作,只是为了感受一点人气。

对她们来说,我觉得寂寞是三个方面的:

第一是独身本身的寂寞。

第二是做了和他人不一样的人生选择的寂寞。

其他人结婚生子,你看着曾经的同龄人当了爷爷奶奶,可是你还是单身老少女,你们的幸福和烦恼都是截然不同的,也许人家烦心的是啃老的废物儿子,而你烦恼的是无缘死。

第三是作为老年人的寂寞。

老年人聚在一起,她们谈论什么呢,谈论如果病得很重,失去意识,要不要接受延长寿命的治疗?有的人非常坚决地决定不要,不想忍受痛苦,苟活于世,可是也有人很犹豫,万一昏迷的时候心底还有求生的欲望,如果提前替自己决定,会不会很残忍?

这种老年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死亡焦虑,不是健康的年轻人所能体会的。

所以在谈心的时候,一个老奶奶这样总结:“孤立感比孤独感更准确。”

我是结婚生子这种生活方式的热情拥护者,但是我尊重那些终生保持独身的人,尤其欣赏像这七个老奶奶一样对自己人生有全盘的规划和安排,热爱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极其负责的人。

她们到了暮年,为了上了年纪之后依然过得幸福,想出了这么一个有创意的生活方式,可见她们是多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个个seven”里有一位奶奶说了一句话非常触动我:“我想以自己认可的方式,认真过好每一天。”

我希望我老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再老迈,也不要有那种放弃生活、等死的心态,再老迈,也要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活到哪一天,就要精彩和充实到哪一天。

02 这样的抱团养老是很难复制的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那这种抱团养老的方式可以复制吗?我觉得是很难复制的。

首先,它的经济门槛很高,操作难度大。

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小区,同一套公寓,各买一套房子,这个经济成本太高了。而且操作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其次,志同道合的同伴非常难找。

她们能成功生活10年的关键是,第一个,是她们各自有一套房子,七个人有共同的空间,又都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贯彻共同生活又各自自立的理念。第二个,她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中国有一个失败的案例,就败在这两条。

中央十套《讲述》栏目里播过一个纪录片《抱团养老》,杭州老人69岁张浩,老伴儿去世,孩子不在身边,养老院最便宜的都要3000一个月,她去不起。但是她有一个130几平的大三房,就想招募1-2个人,和她一起抱团养老。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她在报纸上征集,报名的人有好几百个人,她筛选、面试、试住了好几个,最后都不欢而散。

有时候是她嫌弃别人,比如她嫌弃一个老人没有换睡衣就直接坐在床上,这个习惯不卫生,嫌弃另一个人眼里没活儿,家务都不干。

有时候是别人嫌弃她,比如有个老人觉得她家里堆了太多没用的东西,直接指手画脚,让她丢掉。她们互相嫌弃的时候,都是带着优越感的。

住在一起,这种生活习惯不同,会带来非常多的摩擦。住过大学宿舍或者处过婆媳关系的人,应该都有过体会。有些一起生活几十年的夫妻,尚且不能互相容忍呢,何况是这种没有血缘关系、临时搭伙的陌生人。

那这7个老奶奶呢?纪录片着墨不多,但是也没有那么顺利。

她们都觉得自己为了共同生活,做了妥协和让步。

一个奶奶说:

“我时不时也会想,我怎么会选择一件这么繁琐的事情。我明明也有别的朋友,而且和他们在一起那么舒心,明明可以和他们畅所欲言的,也会质疑自己当初这么选择。但是毕竟决定和他人共生下去的是我自己。”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错综复杂,非常错综复杂。岂止是手足无措,排斥的反应很强烈呢,感觉就像没办法共同生活下去了。”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终生不婚,抱团养老,行得通吗?

她们坚持下去是因为她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所以,对于这种生活方式:

我首先,非常欣赏她们的创意,她们通过聪明的办法解决了自己的难题,即使这种生活方式不常见,甚至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她们还是认真地去执行了。

其次,我非常欣赏她们的生活理念,互相依存又各自独立,互相帮助又保持边界。她们达成共识,把什么事情都讲在前头,不对别人抱有超出应有范围的期待,比如我可以在你出远门的时候帮你浇花,但是我不提供护理帮助。

第三,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替代选择,但门槛高、难度大,非真正独立、强大的人做不到。相比起来,我觉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是easy模式。

终生保持独身意味着什么?好处是什么?风险是什么?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你能承受吗?你有能力解决吗?这是每个向往这种生活方式的人,都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养老看似离年轻人很远,但其实可以倒推年轻时候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做好最好打算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The End-


作者简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职业读书人,新书《请停止无效社交》全网热卖中。

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个人日记公众号:李小墨的日记(ID:lxmmovie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

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深度解读文章,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星标和置顶。

我们一起读书吧~

抱团养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