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10.5 日常非演绎论证

2021年2月12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 提供人:chunhao17......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非演绎论证,无论是归纳概括还是类比论证,都不是我们上面讨论过的科学论证。最明显的不同是日常论证很少涉及随机抽样,我们不能像表10-1那样对各项指标的概率进行精确计算。

非正式的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指示词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与统计概念和原则相对应的语言。日常语言中表达误差幅度的语言包括“大约”“左右”“近似”“多数”“许多”等。我们也有非正式地表达置信水平的方式(与非正式地表达误差幅度不同)。短语“几乎可以断定”“很有可能”“有可能”“有很大可能”“你可以合理地相信”“我敢说”“不大可能”等表达我们对结论可能性的观念。

这些非正式的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指示词表达了人们对论证强度的评估,当然如果人们对论证强度评估失当,也能通过这些指示词体现出来。某人为了让人相信他养的狗不像看起来那么令人害怕,就告诉大家说:“我的狗不咬人”“我曾经养过很多比特狗,这种狗不咬人。”此不附加条件的结论表明他认为他的论证是强的,果真如此吗?

并非如此。该论证是一个归纳三段论(比特狗不咬人,这只狗是比特,所以这只狗不咬人);而且其中的一般前提(比特狗不咬人)是从他养过的狗的“样本”中概括出来的。由于样本太小以至于不能容纳影响比特是否咬人的各种因素,这个归纳概括不是一个强的论证。上述论证的较合适的结论应该是:“有的比特狗不咬人。”

下面将论述两种归纳概括中常见的错误:仓促概括和以偏概全。

非演绎论证 / 三段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