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不同的假设和多歧的结论

2021年2月10日  来源: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 提供人:chunhao17......

不同的假设和多歧的结论

支持某一事实断言的证据不会只有一件解释途径,证明规范性结论的有力证据也不会只有一个阐发方式。总起来说,理由常常无法明确地自陈主见。我们常会看 到,只有在对理由的意义做出解释或假设之后,文章的结论才能顺理成章,呼之而出。若你对理由的意义做出了一种不同的假设,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与作者迥然不 同。在感觉的准确程度、参照框架、先入知识等等所有方面,人们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何种结论最为可取的问题上,几乎无法达成一致。在确定理由和结论的联结时,特定的背景和目标总是促使我们追求特定的假设,因此,纵然理由有力可信,我们的结论却可能与旁人同样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两极式思维问题:思维的罗网

很少有什么重要问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是”,或一个绝对的“不是”来打发的。当人们考虑黑与白、是与否、正与误、用词恰当与用词不当时,他们是在进行两极式思维(dichotomous thinking)。这种思维方式认定,任何问题绝不会有多种答案,而只能做出两种回答。在讨论非此即彼谬误时,我们已经与两极式思维打过交道。这种谬误, 或者说两极式思维本身,给我们的洞见大设罗网,因此,它足以把推理过程破坏得体无完肤。在对两种决定加以考虑之后,我们自以为大功告成,万事俱备,却不知 在每种选择背后,都还有无数的选择和结果有待考察。

两极式思维的人:常常表现得强硬僵化,毫不宽容。这乃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答案的背景对答案的重要意义。想象下面的情形,你便会认识得更加清楚:

你的室友请你帮她构思一篇伦理学论文。题目是:人是否应当讲真话?在她看来,这篇论文要求她要么为这一观点大唱赞歌,要么对这一观点大加挞伐。

而你却懂得,为了避免这种两极式思维,必须对结论好生斟酌,必须将其置于某种环境之中。这种斟酌过程,要求你对任何结论都必须追问:

1.在何时它才会正确?

2.在何地它才会正确?

3.为何或者说由于何种目的它才会正确?

于是,你开始把这一过程变成文字。

可当你解释说,在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某一特定情况下,为充分实现特定的价值或目标时,人才应当讲真话,这时,你的朋友会茫然无措。如坠雾中。不必奇怪,因为她要寻找的是“是”或“否”,可你给她的却是“它将依存于----”。

僵硬的两极式思维,便这样限制着人们的决定和观点,更糟的是,它往往把复杂的现实状况看得简单片面。于是,两极式思维的人,最容易首尾无顾,混乱不堪。

下面的一节,我们便来谈两极式思维的种种局限。

两极式思维 / 结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