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2021年9月29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马丁斯维尔,有一位修车师傅突发奇想,为了吸引过往的路人,他把一辆旧的甲壳虫汽车挂在了车库门前的树上,毕竟离地好几十厘米的树上挂着一辆汽车可不是什么常见的事。到了圣诞节时,这辆旧的甲壳虫自然扮上了圣诞节的彩灯。结果过往路人无一例外地把它视作圣诞树这一范畴的成员。

如今在酒店办理入住时,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领到一张塑料卡片,也就是房间的钥匙。好吧,如果这张卡片属于钥匙这一范畴,那么门口用来刷卡的槽自然就属于这一范畴了。如此一来,要是有哪位住在马丁斯维尔那个修车厂旁边的酒店,兜里揣着钥匙看着圣诞树,他此刻所想的“钥匙”与“圣诞树”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心中的范畴都不尽相同吧……

上面这个小例子,只是我们在众多例子中选取的一个,说明人类有一种特别的能力使之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每一个普通人,不论资质如何,都有这种能力。而且它有多种角度,正如人类的其他能力一样,它从我们小时候便驱动着心智的发展。我们所说的这种能力就是通过类比不停地扩展范畴的能力。人类创造范畴,随后使之扩张、发展,并在其间建立联系,因而在范畴的世界中悠然自得。如果能巧妙地思考问题,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丰富的范畴,而且我们可以灵活地把新遇到的情境与心中的概念联系起来。我们的分类方式,已经远远超出“分类”一词的常规意义。因为,我们不仅把事物、行为以及情境纳入已经存在的范畴,还能在转瞬之间把任何过去感受到的事物,转化为新的范畴。前文提到的专有名词就是一个好例子,通过分类,由一变多。从姐妹到街角药店的药剂师,从林肯到莱昂纳多,从毕加索到普契尼。简而言之,人类在范畴的世界中个个贪得无厌,对扩展范畴也总是欲罢不能,人人都是语义转换的老手、求同存异的行家,而且沉迷于抽象中不能自拔。

标记的现象完美展示了我们无法遏制自己扩展范畴的倾向。即使选定一个词不变,随着我们的知识逐渐发展,我们也会不断地为这个词附加更多的事物或情境。与此同时,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是有着稳固的类比联系,即概念框架,由它管控全局。让我们想想,一个鼓包,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某个东西相撞的结果;一个瓶子,在孩子们眼中,自然是装着某种液体;但是对于成人来说远远不止如此,有着大量的成员共享着同一个深层的本质。通过类比丰富语义的意思是用同一个词或词组指代多个范畴,从而使我们得以改变抽象的层次,根据所处情境选择最合适的意义。因此,对于梅根来说,她可从来不会管自己的玩具卡车叫作“车”,但当她的爸爸早上说道“当心车”时,她在上学路上自然会避开那些卡车。还有,对于罗伊来说,尽管没点咖啡,依旧可以喝着茶同朋友们一起“来杯咖啡”。

标记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概念的本质。对于任何概念,我们从最初具象的例子,渐进到更抽象的例子。比如说,从书桌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件到屏幕上那些无法触及的电子文件,或是从邮编到电子邮件地址。一旦有了两个抽象层次(正如这些例子一样),那么原先的、更低的层次就是有标记的范畴,而后来的、更高的层次便是无标记的范畴。这两个层次共享着一个抽象的本质,但是只知道有标记范畴的人看不到它。因此,只有当人们习惯了自己电子设备中的文件与文件夹后,才能意识到以前传统桌面的许多根深蒂固的特点,其实是可有可无的。比如传统桌面总是占据房间的一大块地方,或是装有抽屉。多亏了科技的进步,揭示出了桌面这一概念的本质,即处理文件的工作空间。这个描述,不论是对传统的木质桌面,还是对新型的电子桌面,全部适用。

上述的这一过程,在发现第一个成员后可能要间隔很久才会继续。因为存在多种方式揭示隐藏着的本质,所以需要不少时间。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个抽象层次,正如前面关于波的例子。这种范畴的扩展是人类的思考极为重要的方向,因为它帮助我们分清概念的主次,进而合理地归纳。

为了在两个情境中找出相同之处,我们都可以忽略某些表面的特点,而去关注更重要的特点。这种我们时刻依赖的抽象能力使我们在一生中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情境时可以高效地运用过去的知识。因此,抽象是人类从一个范畴轻松跳到另一个范畴的关键,它让人高效地感知整个世界,并有效地与之交流。

新手与行家在这方面差别很大。新手依赖一个粗糙的分类方式,即一个标签下,挂着一堆不同的成员。不论在哪个领域,这都是个入门的好办法,因为这就是范畴化的基本目的:根据可以识别的特征加以区分。比如说,一个正方形(一个种)是一个四边形(一个属),它四边相等且对边平行,并有四个直角。当某人对一个领域越来越了解之后,通过添加中间层次(亚属)的范畴,使范畴之间的包含现象变得相当普遍。这一过程通常都是标记的功劳,具象与抽象的范畴共用一个名字。因此,对于一位动物学家来说,单峰驼是一种骆驼,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两个范畴并不相容;对一位数学家来说,正方形是一种矩形,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两个范畴也不相容。

当我们陷入思维的困境时,增加抽象的层次可以使我们自由地切换视角。但是真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想通过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分类以改变现状是极其困难的。这就涉及微妙的创造性了。举例来说,在邓克尔经典的蜡烛实验中,有谁能想到造成窘境的原因是对一盒图钉的草率分类呢?要想意识到自己分类的错误是极其困难的,但是这一能力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更抽象的分类可以带来前所未见的特点,从而避开死胡同。从林边的野餐,到阿基米德原理,再到鼠标的发明,关键步骤都是在范畴空间进行恰当的向上跳跃。

人类的全部思维都有赖于范畴。我们在不断扩展人类共享的范畴库,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扩展着各自独有的范畴库。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在无意之中涵盖了极其抽象的范畴,比如“可以操作的东西”或是“有容量的东西”这两个范畴。我们同样了解十分具体的范畴,它们可以帮我们区分“约克夏?”与“凯利蓝?”,让我们品鉴虎跑水泡出的雨前狮峰龙井,或是想想今晚餐桌上的是“麻婆豆腐”还是“汪豆腐”。由此可以看出,灵活的分类系统是区分智人人类与约克夏的关键。

抽象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