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简单的几步,让孩子学会对家长的指令倾听并回应

2018年4月5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andd......
摘要:我们给孩子从小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后他才能应付日益信息超载的时代。练习对他人的招呼或要求有回应,因为这是对别人的基本的尊重。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当你和别人有分歧时,怎样既理解别人,又能表达不同的意见,积极沟通,寻找共赢的办法,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的学问。孩子没有去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因为他年龄小,听知觉能力还比较弱,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加工处理听到的信息,就是说,他的确“听”到这些声音了,但他的大脑并未真的理解并记住你的具体指令。幼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这是他们磨蹭的根本原因,所以你要把当前的情况跟孩子解释清楚,帮他从当下跳出来,看到整个情势,然后交给他,让他学着去抓紧。

关于“听话”的孩子

现在,常能听到专家和家长们说,我们不要“听话”的孩子! 刚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名人写,他告诉孩子,“根据我的经验,没被罚站过的孩子是没出息的,一定要找个机会被罚站。” 我想,这真是把孩子搞糊涂了。选择学校和老师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选择跟自己观念大体合拍的学校和老师,具体有不一致的地方,鼓励孩子思考,鼓励跟老师探讨,提改进意见,而不是鼓励不明所以的对立。

要教孩子共赢思维! 

还曾看到一位名人写给女儿的信。谈到给孩子自由,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天冷了,女儿非要穿裙子,家长给她自由,结果她冻病了,不能参加同学聚会了,孩子以后再也不少穿了。 我的感想有三: 

1,不知孩子多大。当孩子不能自己去医院自己负责医药费时,让孩子不冻病,是家长的职责。在不冻病的原则下,可以鼓励孩子去体验。我们给孩子的自由要和他的能力相匹配。 

2,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平时要教给他怎样照顾自己的身体,什么天气穿什么。如果他做得不够好,那是家长平时教的不够。 

3,如果孩子到了已经能参加朋友聚会的年龄,仍然没有建立起对家长的基本信任,说明平时家长做的有待提高,要加倍努力以赢得孩子的信任。比如,家长要改进沟通方式,让孩子乐于跟自己交流,相信妈妈会尽力帮自己,遇到问题乐于求助,共同想解决办法。 

我很理解,大家不喜欢“听话”的孩子,是对过去某些教育做法的一种纠正,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不要盲目顺从。但要当心,不要矫枉过正。 

我希望我的孩子要懂得倾听和尊重大人的意见,要在顺利度过两三岁的小叛逆期之后,学会理性服从,就是说,经过分析判断,决定要服从。 理性服从,是因为信任! 

讲一个小事。一天,孩子跟姥姥去小区广场玩。天已黑,广场有一圈大队伍正在转着圈跳广场舞,附近没有几个孩子。我女儿发现队伍里有个4岁小女孩,于是跑过去勾搭,要跟她一起玩。那女孩的家长或许不想离开队伍,就不让自己孩子出来玩。我女儿有点不甘心,在旁边继续游说。结果她俩就把跳舞的队伍给压住了。姥姥在一边着急,喊我女儿,可孩子不听,不离开。 

回来姥姥说孩子不听话。一问,我知道了这过程。过一会,我抱着孩子跟她亲昵,又搓后背又挠痒。逗笑过后,我说,跟你讲个事情:在外面,家里人要求你做什么事情,你要相信一定是有些原因的。比如刚才,你没发现自己压住队伍了,姥姥离远看出来了。你当时如果不理解为什么,可以过来问大人。你也可以把你的理由讲清楚,但是不可以不理睬、不沟通,记住没?如果你过来跟大人讲讲你的想法,说不定我们能想出其他好办法来。孩子点头说好。 

作为家长,我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也要求我的孩子能尊重我的意见。当孩子对我的话不倾听不尊重时,我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努力做好,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当然,我们必须真的尊重了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粗暴地以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推断,毕竟,我们不是他!

 在对待老师和其他外人时,我觉得,要鼓励独立思考、鼓励沟通想法、鼓励动脑筋提建设性意见,不鼓励孩子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要求,不鼓励孩子暗地里违背规则,不鼓励孩子处处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跟外界对立,不鼓励为了叛逆而叛逆。 

据我观察,多数幼儿对老师的权威都很认同,这是他们在这个年龄的心智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我当然不希望孩子对权威有惧怕和盲目顺从心理,所以当她回家跟我聊幼儿园的事情时,我常跟她讨论,老师的话和规则是否合理,具体有什么道理,或者有什么不妥。

孩子平时也常能看到我犯过的小错,所以她很能接受,大人也不是永远都是对的。 同时,我觉得除了信任,以及对权威敢于质疑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教给孩子的是,当你跟权威有分歧时,你可以怎样去做。如果没有这个具体办法,那么似乎孩子就只有顺从和违背两种选择。

有一次陪孩子和同学在外玩,偶然听一男生的妈妈说,户外活动时,不允许跑动,谁跑就罚站。我问女儿是这样吗?她说是。我说,估计老师怕你们跑得太猛,互相撞上吧,那你们老师有没有带领你们列队跑步?她说没有。我说等有机会我跟老师问问。后来我真的问老师了,老师解释,孩子们有机会站队跑几圈的,并且每天上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各一小时。我听了很满意。

后来发现,老师对我的关注很重视,那些天带孩子们跑得更多了! 我想,孩子在观察大人怎样处理这样的事情时,会学到很多: 

1,她看到,遇到不一致的想法,家长先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试图去理解,并且努力搞清真相,消除误会; 

2,她会发现,善意地、建设性地去沟通,不会带来灾难,别人是可以接受的;

3,她看到这种沟通带来了一些小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听话与否的问题,而是当你跟别人有不一致的想法时,当你对规则或任务不同意时,怎样去处理。我们要教的是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教给孩子怎样建设性、善意地沟通,怎样从共赢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

无论是对家长、对老师,还是将来对待上司,这些能力都很有用!学会处理差异和争端……呵呵,我觉得我已经说到世界和平问题了! 孩子喊不动该怎么办? 

(1)不随意打扰

家长要知道该何时叫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尽量不随意打扰,尽量在孩子活动间隙时跟他沟通。 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让孩子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你,这时跟他讲。否则,很多时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会没听见你的话。 

少唠叨 家长话太密,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白色噪音,适合哄睡觉用,不适合让话进入孩子的脑子。所以平时少说,有重要情况,谈一次话,完整透彻地解决。 

(2)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给孩子的指令,必须让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少带有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一定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因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会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而不是建设性的事情上。

(3)确认

有时,您需要在给孩子指令后,让他复述一遍,以确认他真的听到并理解。常常,孩子没有去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并非他成心在抵抗,而只是因为他年龄小,听知觉能力还比较弱,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加工处理听到的信息,就是说,他的确“听”到这些声音了,但他的大脑并未真的理解并记住你的具体指令。 家长要孩子确认,有时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我们做调整,把我们的指令变得更加具体、清晰、简洁。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指令的复杂程度,锻炼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4)等待

下指令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没有即刻反应,马上发出第二道令箭,然后一道紧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级,不一会就硝烟弥漫。给完指令,你要在心里至少数到10,这时细心观察,找到问题所在。我女儿现在快5岁半,当我喊她做某事时,她常常加快节奏嘴里喊着:“好了好了,马上马上!”这时我会稍微等待。 倒计时是给家长的提醒 有的家长习惯喊1、2、3,这个方法偶尔管用,经常用就不灵。

生活中谁也不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但凡有需要倒计时的时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行动,是否事情做到一半无法停下,是否没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样改进。比如,事先谈好,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5)给孩子全景

有时我说完,如果我稍微等待,孩子仍然没有去做,我会走到她眼前,说:“我知道你喜欢做……,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时间玩这个,我们必须不做别的,马上穿衣出门,才能按时赶到,你清楚了吗?”如果她点头,我就离开,做我的准备,同时等待。 

幼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这是他们磨蹭的根本原因,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最有效的办法,是你要把当前的情况跟孩子解释清楚,帮他从当下跳出来,看到整个情势,然后交给他,让他学着去抓紧。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整合发展,帮他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孩子的学业中、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6)建构式教育

必要时,跟孩子讨论:当你喊妈妈时,如果妈妈不回应,你是什么感觉?当你喊小朋友时,如果对方没搭理你,你怎么想?当你有问题喊老师时,如果老师没反应,你觉得怎样?

告诉他,回复别人的话,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对别人的尊重。

比如别人给你东西,如果拒绝,也要说“谢谢,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生活中有一个潜规则是: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7)不越权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选择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比如,用闹表或定时器,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结语: 在网络时代,拖延症是通病,有些人不得不使用“番茄工作法”,即,把工作任务列出清单,使用定时器监督。我们给孩子从小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后他才能应付日益信息超载的时代。 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孩子,练习对他人的招呼或要求有回应,因为这是对别人的基本的尊重。 我们都是生活在群体里,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当你和别人有分歧时,怎样既理解别人,又能表达不同的意见,积极沟通,寻找共赢的办法,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的学问。我们的引导,将使孩子未来受益终生!

孩子 / 自我管理 / 尊重 / 沟通 / 共赢 / 当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