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2020年9月7日  来源:混沌大学 作者: 提供人:gangshi97......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我通过这样两个问题来定义创造者的本质:这个世界由于你的存在,会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

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者,源头经由我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点独特的礼物。

所以,创造一件灵魂级的作品,实现人生的救赎与超越,就是我此生的意义和目的。无论创业者、上市公司老板还是普通职员,这句话全都有效。

授课老师 | 李善友 混沌大学创办人

*本文根据混沌大学2020年度大课内容整理而成

01、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意义危机

这是一个“意义危机”的时代——人找不到目标,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变得麻木不仁,过得像行尸走肉一般。

很多人每天去上班时,想的是赶紧到公司打卡,千万别迟到扣工资;八小时下班后,回到家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赚够钱,去享受退休生活。我们做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

我们有时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大的成功,仅此而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不安全感驱动我们不停地向前走。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向前走?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心安何处?

这些焦虑、紧张、不确定性恰好说明,我们与源头失联了。

当手机只有1%电量,出现红色数字时,我们会变得非常恐慌。人类的整个状态就像快断电的电池,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方法,找到源头,并与之连接。就像把手机跟电源线插上,源源不断的电流进来,我们立刻就安心踏实了。

我们如何在生命里找到一种确定性,找到意义的源头?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工作的意义解决了,人生的意义解决了,其实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

但意义不会源于所做的事,而是来自于某个超越性的世界,我将其称之为“源头世界”。

怎样连接源头世界呢?

通往源头的路有千万条,对于你来说,只需在通往源头的路中选择一条最适合的就行,我觉得有一条路很通用,那就是“临在当下”。

请你想一下,什么叫过去?过去是你此时此刻的回忆,也就是说,你只能直接感触到此时此刻对过去的回忆,根本无法直接感受到过去。什么叫未来?未来是你此时此刻的想象,所以未来也发生在此时此刻,发生在当下。

但是,在我们心中,通常都把过去和未来看得很重,恰恰没有当下。当下通常被我们当做未来的一块踏脚石,是实现未来目标的工具和过程。

各位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高三,认为考上好大学就幸福了;但上大学后发现,大城市如此繁华,但没钱,认为工作赚钱了就会幸福;工作后却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觉得当了老板,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幸福了,所以就去创业;创业后发现,原来比打工还苦,等到公司上市就幸福了。中国现在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有几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是幸福的?每个人都被公司绑架了,开始想:什么时候把公司卖掉,我就幸福了......

今天我们基本上都在时间的水平线上奔跑,追求更多更快,几乎很少有人告诉你,真正的力量不在未来,而在下边,“临在当下”这四个字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临在当下”就是临在于此时、此地、此事,达到一种“No Mind”,也就是“无念”的状态。

你要集中于此时、此地、此事,忘掉过去,忘掉未来。怕的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想着通过这份工作赚一笔钱,然后退休去享受生活。工作时心在别的地方,既做不好工作,又不是修行的状态。

02、伟大作品都是对源头世界的体验

如果能临在于当下,就能超越思维,产生“灵感”,我们通常把灵感理解成思想里的灵光乍现,突然有了个好主意,然后冒出来。

错了,灵感其实是一种正常状态,只不过被遮蔽住了,如果你能去除那些遮蔽物,让它流出来,那才是最美妙的一种意识状态,我称之为“灵感流淌”。

所以,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灵感,伟大的作品也都是对源头世界的体验,然后将其表达了出来。

当我们说艺术家江郎才尽,并不是说他才华用尽了,而是灵感枯竭了。

正如《弓和禅》里有一句话说的,如果一个画家十年去画竹,去观察竹,最后他就会把自己变成竹子,然后竹子自己就会把自己画出来。

有没有听说过草间弥生?她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家,14岁时就被认为患上了精神病,然后去美国学画,回到日本后在精神病院里住了50年,她非常有钱,把精神病院前面的楼买下来,作为自己的工作室,白天在里面画画,晚上回到医院,医院就是她的家,护士就是她的家人,她身边不能离开人,否则她就想自杀。

在我们看来,草间弥生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然而,艺术拯救了她。在她70多岁时,她的一个系列作品画了50多副,但到了86岁时,她已经画到了第420副,每天工作八小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草间弥生绘画就展示出了“No Mind”的状态,灵感就经由她的画笔直接流淌出来。

很多人认为草间弥生是个神经病,也许恰恰我们才是神经病,我们很多时候小聪明过多,不够安静,思想没有缝隙,灵感就流淌不出来了。

以前我都不知道毕加索画的是什么,更不懂为什么这么贵,后来才理解,顶级艺术不是描写现象世界,而是在感受源头之美,与观者产生共鸣。

毕加索画画时也是让灵感自由流淌,他没有设计,说画就开始画了。他的画变化多端,就像灵感在上面跳舞一样。

我们再来看音乐领域,我看过一部关于莫扎特的电影,莫扎特的手稿没有修改过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他是先听到了音乐,然后再把脑海中的那个曲子写出来,而不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最能表现出这样的状态,主人公“1900”几乎每一首曲子都是即兴创作的,他本来是乐队的一员,每次表演前乐队指挥都会跟他说,今天正常弹一下。但每次弹到最后,1900就开始飘了,其他乐队成员跟不上,只好停下来像观众一样看他表演。

他是怎么创作的?影片中提到,他坐在钢琴前时,从未有过任何迟疑,好像琴键在那等着他按下去,其实这些音符早就在他脑海中形成了。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有一本有趣的书叫《臣服实验》,作者前期做了很多练习,能做到他的心流到哪里,他就能跟到哪里去。后来他成了一名码农,他只要在计算机前坐下来,大脑就会十分安静,那个安静跟冥想的状态一模一样,写代码就像跟其他人对话一样自然,不用考虑想说什么或怎么说,思绪就像流水一样。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时有没有不经由你思考,作品便直接在你手里创作出来那种感觉。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大量基本功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后,才能把灵感抓下来。

人生 / 使命 / 意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