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你有创业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吗?

2020年6月13日  来源: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作者:【德】齐特尔曼 提供人:gangshi97......

你有创业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吗?

并非所有的创业冒险都会取得成功,事实上,大部分初创企业在短短几年后就倒闭了。对德国和美国百万富翁的调查都表明,他们远比大众更愿意承担风险。迈出从领薪水的职位到自主创业这一步肯定是有风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富是对较高风险水平的回报。不过,别搞错了:冒险并不等同于赌博。事实上,富人并不赌博,他们冒的是计算过的风险。在上面提到的对美国富人所做的调查中,受访者还被问到在过去的12个月里是否买过彩票。有趣的是,富有程度最低的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表示曾经买过,而在最富有——净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受访者当中,只有1/5的人曾在过去的12个月里购买过彩票。 [6]

某些人格特质对于决定创业成功与否发挥着远比你在大学里所选的专业更为重要的作用。正如研究人员在《特曼生命周期研究》中所发现的,许多企业家甚至没上过大学,《特曼生命周期研究》在60年的时间里追踪调查了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地区的1600多人。 [7] 研究人员分析了718次访问所收集的数据,以确定最有可能造就企业家的人格特质。

这项研究关注了“五大”人格特质: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神经质。事实证明,在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方面得到高分最有助于成为企业家,而在随和性和神经质方面得分高的人不大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研究发现,具备“创业”人格的人比缺乏这些特质的人在人生某个阶段开办公司的可能性高出一倍(50%)(原文如此——译者注)。

企业家精神首先需要的就是逆潮流而动的勇气。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最早于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发表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对企业家的心理进行了全面研究。他的重要发现之一是,企业家受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支配的程度不同于大众。熊彼特事实上将成功的企业家描绘为“不墨守成规者”,尽管他没有用这个词。

熊彼特发现:“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任何偏离常轨的行为都会受到谴责。”他还说,这种反对可能造成“社会的排斥,最后造成对人身的阻止”。 [8] 虽然大多数人对于受到谴责的威胁做出的反应是避免偏离社会惯例,“社会的反对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起作用,并对于许多个别人造成一种刺激” [9] (引自《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86页,邹建平译,中国画报出版社——译者注)。

“做一种新的事情,不仅在客观上要比去做业已熟悉的和已由经验所检定的事情更加困难,而且个人会感到不愿意去做它。即使客观上的困难并不存在,也还是感到不愿意……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种意志上的努力,以在日常领域、范围和时间内的工作和牵挂中,去为设想和拟订出新的组合而搏斗,并设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种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场白日梦。这种心灵上的自由以远超出每天需求之外巨大剩余力量为前提,是一种特殊的并在性质上极其稀有的东西。” [10] (同上,第85~86页)

因此,“典型的企业家,比起其他类型的人来,是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比起其他类型的人来,不那么依靠传统的社会关系,因为他的独特任务……恰恰在于打破旧传统,创造新传统” [11] (同上,第91页)。企业家类型的人“寻找困难,为改变而改变,以冒险为乐事” [12] (同上,第93页)。

熊彼特问到推动企业家的力量是什么。他坚信“金钱上的输赢是次要的考虑,或者无论如何,只是作为成功的指标和胜利的象征才受到重视,大笔开支的炫耀常常是比消费品本身的欲望更重要的动机……金钱上的收益的确是成功的一个非常精确的象征……而从为财富而拼搏的人的眼里看来,它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基本上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有所增减” [13] (同上,第93~94页)。

熊彼特提出了许多论据来证明企业家的主要动机并不只是追求炫耀性消费。他坚称“企业家类型的人的活动,显然是享乐主义者在收入超过一定水准后才会去买某些商品来享受这种行为的一种障碍,因为这些商品的‘消费’——是以闲暇为前提的” [14](同上,第92页)。

无论是有意识地,还是潜意识地,熊彼特所定义的那种企业家是由两大动机驱动:“征服的意志”和“创造的快乐”。 [15] 熊彼特并不否认满足特殊欲望或“需要”的想法有可能成为驱动因素。“在所有的场合,经济行动的意义就在于满足需要,意指如果没有需要,也就不会有经济行动。” [16] (同上,第91页)不过,经济学家往往低估争取权力和独立的“非享乐主义”动机。熊彼特说:“工业上或商业上的成功可以达到的地位仍然是现代人可以企及的最接近于中世纪封建贵族领主的地位。” [17] (同上,第93页)

“典型的企业家只是当(并且因为)他们精力已经耗尽,从而感到再也不能胜任时,才退出舞台的。这似乎并不符合经济人的形象,他把可能得到的结果与努力副作用加以对比衡量,在适当时抵达一个均衡点,超过这一点他就不愿意再前进了。” [18](同上,第92页)

创业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