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四章 技能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2020年6月17日  来源:教育的本质 作者:(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提供人:yanjia82......

本章的主题是技能教育。我想向大家阐释技能教育的核心本质及其与博雅教育[22]的关系。这类讨论或许能帮助我们明白一个成功的国家技能培训体系需要哪些运行条件。对数学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科技类课程都涵盖了数学。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要为技能培训确立一个最为理想的目标,无论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实现的目标有多低。

人们通常羞于为自己树立理想。现代剧作家萧伯纳[23]在自己的作品里,借一名疯神父之口发表了一番对理想人类社会的看法:

在我梦想的国度中,国家即教会,教会即人民:三位一体,一体三位。那是联邦,工作即游戏,游戏即生活:三位一体,一体三位。那是教堂,祭司即信徒,信徒即被崇拜的神:三位一体,一体三位;那是神格,众神都拥有人性,人性都具备神性:三位一体,一体三位。简而言之,这便是一个疯子的梦想。

我在本章想要传达的思想便可以用这句话概括:“那是联邦,工作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便是技能教育的理想目标。当我们着眼于现实,看着那数百万疲于奔命、心怀不满、冷眼看世界的劳动者和那些与他们相对的雇主,我们会觉得这个理想目标太过不切实际了。我并不想就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目前的社会现状与这一理想还相差甚远。此外,我们都认为,如果一名雇主抱着“工作应该同游戏一样”的观念经营自己的产业,那么不到一周他就要破产了。

不论是在神话中,还是在现实中,人类都承受着同一个诅咒:不劳动,便无以为生。但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与道德直觉从这句诅咒中悟出了前进的动力。早期的本笃会修士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与基督同在。

除去这些理论的外衣,我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工作应该与人们的智力和道德观念相结合,如此,工作的过程才能变成一种享受,即便再苦再累,人们也毫无怨言。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能以更为具体的方式阐述自己对这一抽象理念的理解。只要不在细节上偏离自己的主要观点,每个人都能在这一问题上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论大家各自的观点如何,对辛苦工作的人类来说,将工作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这种转变掌握在技能培训的老师们手里,和那些规范教师行为的人们手里。这些人将重塑这个国家,让人们能像过去的修士一样享受日常工作。

目前我们的国家急需大量的熟练工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和具有创新思维的雇主。

要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培养享受自己工作的工人、科技从业者以及雇主。从人类的天性来看,如果一名工人因为工作精疲力竭、倍感无聊,即便他拥有一双巧手,也无法大批量生产一流的产品。他会工作懒散、敷衍了事,还会变得擅于逃避审查。他会抵触新的生产方式,成天怨天尤人。脑子里都是不切实际的改革思想,完全不懂现实工作的职业环境。如果你身处乱世,希望增加社会动荡的概率,那就推广技能教育,同时无视本笃会修士们的理想吧。如此一来,社会就能得偿所愿了。

其次,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也需要有愉悦的脑力活动,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创造力。“需求是发明之母”,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应该说“需求是无用伎俩之母”。现代发明的增加以科学为基础,而科学的发展,几乎完全来自为人们带来快乐的好奇心。

社会需要的第三种人是充满首创精神的雇主。成功的雇主是非常重要的人士,他们拥有大量财产以及涵盖世界各地的商业关系。当然,商业也会不断盛衰兴亡,但如果整个商业都饱受衰退之苦,我们的贸易就不可能繁荣。如果这些雇主只是将他们的生意视作获得其他人生机遇的工具,那他们就不会对时代的发展保持警觉。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了,他们的企业保持当下的发展势头,足以让他们一生不愁。所以他们不会关心可能出现的新的生产技术。他们已经把精力放在别的方面。对金钱的渴求只会让人成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而非企业家。比起那些以资助医院为借口,而一直用令人厌恶的产业进行敛财的人,那些享受工作的生产者才是人性的希望所在。

最后,如果大部分雇主和工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无声无息赚取大众的金钱,那我们的工业就不可能和平发展。如果要让社会各方相互理解、携手合作,我们就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他们的工作对社会服务的影响,有一个更加广泛的认识。

因此,不论是对雇主而言,还是对工人而言,技术和科技教育要满足国家的实际需求,就必须体现自由精神,让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原则和提供的服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教育中,几何与诗歌同车床实践一样重要。

柏拉图[24]对博雅教育的意义,就如同圣本笃[25]对技能教育的意义。我们不用对这两者的实际理念进行客观衡量,在此我只是用柏拉图和圣本笃来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我们用柏拉图来代表他所启发的文化类型。

博雅教育本质上是针对人的思想和审美鉴赏力的教育,它所教授的是伟大的思想、有着丰富想象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它希望能培养出拥有领导才能的人。博雅教育是一种贵族式的教育,受教育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去从容学习。这种柏拉图式的理想追求给欧洲文明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理想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人们对各类事物的探索精神,而这种探索精神正是科学的源泉。这种理想还让人们在面对物质生活的压迫时,保持着心灵的尊严,这种尊严要求思想的自由。柏拉图与圣本笃不同,他不会想和自己的奴隶共事,但他确实称得上是人类的解放者之一。他的文化理念启发了开明的贵族,而正是这些贵族塑造了现今欧洲所享有的秩序井然的自由。数个世纪以来,从教皇尼古拉五世到耶稣会会士建立的学校,再到现代英国公学的校长们,这一教育理想不断获得神职人员的支持。

对特定的人群来说,博雅教育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因为博雅教育契合了他们的智力类型和生活环境。但博雅教育的作用不止于此,人们还以它为唯一参照,来评判一切其他的教育是好是坏。

这类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广泛涉猎最优秀的文献,即便获得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这类教育下产生的最理想的人才,是那些熟读人类文字精华的人。他要掌握几门主要的语言,了解国家的兴亡历史,体会人类情感的诗意流露,并熟读伟大的剧本与小说。他还必须熟悉主要的哲学流派,并且仔细研读那些风格鲜明的哲学家的著作。

如此一来,学生们显然要花上一生时间才能实现博雅教育的目标,在那之前,他们将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卢奇安曾在他的作品中计算过,一个人如果想要施行某种伦理体系,便要先花上150年的时间分析该体系的可行性。

博雅教育的理想并不适合人类。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熟读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再到美洲的所有人类文明的文学记录。我们只需要选择一小部分即可。而选出的这一部分必须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有人选择了色诺芬[26]而忽略了孔子,我会对他的做法表示怀疑,虽然我并没有从头到尾读过两人的原著。经过这番选择,博雅教育浩瀚的学习内容便缩减到了对特定文学作品和几门重要语言的学习。

但是,文学并不是人类灵魂的唯一表达途径。除了文学,人类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以及科学学科。而且,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对他人思想的被动接受。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幸的是,创造力并非一种单一的能力,它包含了思维创新、实践创新和艺术想象力。这三类创造力又能细分为多个子部分。

学无止境,而单个人的生命又太过短暂,所学太过局限。从这一角度来看,古典学者、科学家和校长都是无知的人。

世上存在一种有趣的错觉:内容越不丰富的文化反而越完整。当然,如此一来唯一的好处是,人们可能更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对柏拉图来说,没读过莎士比亚、牛顿或达尔文的作品显然是一种损失。博雅教育在近年来并未倒退,因为人们发现了其过于自负的目标,并有所改变。

我想说的是,没有哪种学习方式是完美无缺的,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处于次级地位的学习元素更是如此。柏拉图式的教育要求人们不偏不倚地兼顾各类知识,这从心理学来说是错误的。我们必须遵循因果关系参与到事物的发展之中。如果教育试图将人们的智力活动或美学生活从这一原则中剥离,那将势必导致文明的衰亡。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是为实践而生的,其作用应该是使人们不用盲目、费力地工作。艺术的存在,使我们明白如何解放我们的感官,因为它能强化我们的感官世界。

如果一个人对科学抱有纯粹的兴趣,他就渴望对事物的联系有一个有序的认识。不过这一兴趣的目标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对理论的介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即便是在抽象科学领域,这一点也经常被忽视。没有人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才从事科研的。他之所以获取知识,是因为想满足自己对探索的渴望。探索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艺术与科学能让人们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感受到既定目标达成的喜悦。这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同样的快乐源泉。

技能教育与博雅教育之间其实是不存在对立的。脱离了博雅教育,技能教育就无法成功,反之亦然。换言之,所有的教育都要兼顾技能与文化修养。简而言之,教育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所擅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双方来说都能产生促进作用。人的思想是无法在真空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人们只有迅速将创造的动力转化为实践,才能发挥其效用,这点对孩子来说尤为如此。学生学完几何与力学后,必须将其运用到车间工场的实践中,否则他们学到的也不过是无用的东西。

技能教育 / 科学 / 文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