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4 结语

2020年12月22日  来源:符号与传媒 作者: 提供人:jiaoqiao57......

孔子为对治春秋之际礼崩乐坏政治现实提供的思想资源是“行仁”与“正名”,名与礼相辅相成,从名到礼是逐层推进。“名”主要是政治伦理上的等级名分,正名是复礼的技术路线,礼则是名的符码。简言之,孔子主张的秩序重建的进路是仁与礼,并且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以仁注礼,使内容(仁)与形式(礼)相符,以此来弥合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巨大裂隙。孔子而后,孟子与荀子各有所重,如萧公权所言:“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33]孟子重仁,荀子尚礼重法,开出了两条经世治国的思想路线,二者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也即“务为治者也”[34],但是侧重点却存在差异,孟子以仁为人之本质,并由“仁”推广仁政,其着眼点实则在社会上层,由上往下落实;荀子以礼为人之本质,礼之别异在于社会分层,逐层控制,最后实现“隆礼贵义者其国治”(《荀子·议兵》)的目的,实际上是自下而上逐层落实。这两条进路的着眼点不同也导致了其在后世发展传播中的不同境遇,士大夫阶层推重孟子自上而下的方式,希望用仁政思想对统治者形成制约;而历代统治者实际上推崇荀子的方式,外儒内法,儒法兼用成为首选。君王仁政和礼仪法度形成一种张力结构,二者之间不时出现的冲突与调和贯穿了秦汉以降的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2]《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28页。

[3]祝东:《仪俗、政治与伦理:儒家伦理符号思想的发展及反思》,载《符号与传媒》2014年第2期。

[4][美]莫里斯:《开放的自我》,定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5]钱穆:《黄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31页。

[6]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89页。

[7]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之论谓“格”与“革”同音互训,并指出三代以上,音同之字任意混用,在金石文中久成通例,故“格”为洗心革面之义。见《论语集释》,第90页。

[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生·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79页。

[9]程树德:《论语集释》,第1060页。

[10]钱穆:《论语新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75页。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页。

[12]刘向:《战国策笺证》,范祥雍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3]焦偱:《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7页。

[14]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01-102页。

[15]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1页。

[16]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01-102页。

[17]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2-463页。

[18][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3页。

[19]幺峻洲:《孟子说解》,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96-197页。

[20]王小英,祝东:《全球化语境下的伦理符号学研究进路——以中国先秦典籍为中心》,载《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3期。

[2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7页。

[22]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23]焦循:《孟子正义》,第233页。

[24]黄俊杰:《中国人的宇宙观》,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86页。

[25][美]科尼利斯·瓦尔:《皮尔士》,郝长墀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10页。

[26]钱穆:《论语新解》,第352页。

[27]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8页。

[28]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6,346,357页。

[29]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6,346,357页。

[30]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6,346,357页。

[3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37页。

[3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1页。

[33]杨国荣:《中国哲学二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27-128页。[3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08页。[35]《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288-3289页。

本文刊载于《孔子研究》2020年06期

编辑︱黄思睿

视觉︱欧阳言多

如果这篇论文给你带来了一点启发

儒家 / 符号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