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有智慧的人,选择有弹性的生活

2020年2月8日  来源:大朴国学 作者: 提供人:zhuoying34......

昨天浏览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款号称经典移植的游戏,也就是把原来在电脑端非常流行的一款游戏,移植到手机上,再加上联网的玩法,变成了一款新手游。

这款游戏是帝国时代,为什么说起这款游戏呢?

因为我大学期间有不少时间都浪费在了这款游戏上。

看到这款游戏,让我想起来很多的往事。

在山东上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基本上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

从初中开始,早晨4点半早操,5点早自习,三节课,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晚自习三节课。晚上放学回家,基本要到了十点以后了,这个节奏起码保持了六年。

所以,很多山东的孩子一上大学就放飞自我了,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的监督,一种补偿心理油然而生,什么都想玩,什么都好奇,因为好奇心最重的年纪,都用在了枯燥的课本上。

上了大学以后,首先迷恋上的就是电脑,那时候电脑也才刚刚兴起,普及率很低,所谓的网吧基本也只有几台机器,而那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无非就是红警、帝国时代,我比较偏爱帝国时代,当然,还有仙剑奇侠传,已经记不清楚玩过多少次了,最后基本都可以闭着眼操作了。

后来为了“更方便”玩游戏,就想自己买电脑,在电脑街泡了小半年,后来又组织了一批同学“团购”,自己算是落了一台电脑,还小赚了一笔。

玩的最疯狂的时候,曾经连着玩了三天三夜,一直没合眼,那时候也不会觉得累,虽然脚底下有点软,但是,精神还不错,大早晨去吃了两大碗牛肉面,外加两份肉蛋双飞,还有四个烧饼,哈哈,也没觉得撑得慌,然后连着睡了一整天。

现在想想,年轻时的荒唐,又可笑,又好玩,后来我看到季羡林等大师的日记里写自己大学时候浪费大好时光的内容的时候,有点哑然失笑。

其实,每个人基本都是从这种荒唐走过来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太一样而已。

后来有段时间,特别的懊恼,总想着要把浪费的时光给补回来,给自己做了很多特别详细的计划,每天读多少页书、锻炼多长时间、几点起床、几点必须睡觉。

但是执行下来的时候,发现基本一样都没做到。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喜欢用特别刚性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自律,证明自己有原则,证明自己是个刚直的人。

这是一种用力过猛的表现,所谓的用力过猛,很多时候是内心对目标的极度渴望,这中间伴随的就是自我激励,逐步的提升自己对结果的期望值,更是一种自我感动。这终将导致的是一种心理的扭曲,他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是经过自己的想象美化过或者阴谋化了的世界,这样,他永远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

其背后的原理就是,因为极度渴望导致自己的心理变形,而这种变形传导到具体的动作上,就是与适宜的动作差之千里。

还有一种用力过猛,我前边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正好前一段《罗织经》的课上,窦老师也提到了。就是从小家庭条件非常不好的人,咬了牙定要出人头地的人,最后可能确实出人头地了,但是他的人生可能就是一场悲剧,而且所谓的出人头地,是以对世界的仇恨为前提的。

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的恩恩怨怨,很多喜欢听郭德纲相声的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两年,老郭开始变得慈眉善目,一派一代宗师的风范。

能够像郭德纲的有几个人?很多人最终都是被自己的仇恨和愤怒所毁灭。

上边说的都还是一些极端一些的情况,我们生活中,用力过猛的例子也不少。

为了减肥,拼命锻炼,然后锻炼出一身病;

拼命少吃,最后饿晕在大街上;

总想着出人头地,做事不择手段,最终搞的自己身败名裂;

追求一个喜欢的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去追求,不成想,其实你已经把别人吓坏了,和一个用力过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其实,这背后就是一种欲速而不达,是对事物本来发展规律的漠视,真正的规律就是循序渐进,就是要敬畏时间的价值。

《论语·子路》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有智慧的人,选择有弹性的生活

很多朋友都熟悉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这是一种拙速,是一种笨功夫。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兵法·作战》)。曾国藩把拙速理解为不疾而速,非常的准确。

其实,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如果能够踏踏实实干二十年,你基本可以超越所有人。

曾国藩的策略说到底,是对战争底层规律的坚守,底层规律就是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获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

绝大多数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直接的结果去做判断。也就是做不做这件事会产生的利益或者坏处,而不考虑或者忽视了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直接结果和后续结果的值得追求性通常是相反的。

我们以读书、学习为例吧。读书、学习,需要花费金钱、时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痛苦的,而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这种痛苦,而且觉得工作以后的学习没有意义和价值,反而浪费了本来该休息的时间;但加强学习的后续结果是自己工作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环境,能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东西的机会和平台。前者很多人是不愿意面对的直接结果,而后续结果则是绝大多数人愿意或者说梦寐以求的。

直接结果经常是诱惑,导致我们失去真正想要的东西,直接结果有时候就是障碍。这就好像自然正在对我们进行分类:自然扔给我们各种暗藏玄机、结果有好有坏的选择,而那些决策时只考虑直接结果的人将会受到惩罚。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段《列子》的内容吧,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列子·黄帝》: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简单的翻译一下:

天下有经常取胜的方法,有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经常取胜的方法叫做柔弱,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叫做刚强。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以柔弱战胜一个人,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字面的意思上边已经都翻译过了。

其实,从上边的分析来说,柔与强的选择,和直接结果、后续结果是一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强,因为用强力、强势是可以取得显而易见并且快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强的直接结果,而强的这种方式的后续结果就是老子所说的: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而柔从直接结果上来说很多时候是弱势、吃亏、没面子,而从后续结果上来说,就是柔弱者生之徒。

这一段里粥子的一段解释,我觉得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如果我们通过强势、强力来战胜、控制别人,一个是容易给自己积累越来越多的反对力量,而这种反对力量一旦突破了和自己的力量平衡,自己活得的反向的力量只会来的更猛、更快。相反的,我们用柔弱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力量的平衡,作为守弱的一方,我们不会去以卵击石,而是慢慢的积蓄力量,而这种力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我们现在经常刚强连用,上边主要说的是,我们再来看看

《中庸》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简单的翻译一下吧:

子路问什么是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认为不向困难低头,不屈服于一切才是真正的强。

有的人认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为达目的可以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强。

还有的人认为,真正的强是一种内心的强大,是来自内心的坦然与宁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境界。

这里孔子所说的强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这里所说的强,有两种,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

南方之强的特征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也就是用宽厚温和的方式去对待人,去教化人,对于那些粗鲁之人,对自己的无礼冒犯,不去计较,而是以宽容的姿态去感化他们。

而北方之强的特征是:衽金革,死而不厌。也就是能够视死如归,勇武好斗。

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柔软的对待,可能比上边说到的“刚强”会更有智慧。

柔软的不只是身段,更要有柔软的心态。

当然,柔软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学会随遇而安、随遇平衡。

随遇而安,安的并不是现状,而是心要安,把心安住当下,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才能更好的看清形势,看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才更容易找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精神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心的坚定,并不是行动的僵硬

有智慧的人,都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留出弹性。

对人有弹性,是要学会包容,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弹性,世界不会按照我们的预想发现,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留出弹性,才能更好的应对变化,拥抱变化,而不是抗拒变化。

接纳 / 弹性 / 智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