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叔本华:钱,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9年5月14日  来源:读书广记 作者: 提供人:duanan53......

一个人一生要赚多少钱,要积累多少财富,这是很难确定的,因为我们无法给愿望划出一条界限。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对于每个人来说,富足感乃是取决于他所期望的财产和已经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的比例。如果他期望有一百万在账户,而实际已赚足了九十九万,这样他会感到富足。可是,如果他期望身家千亿,那么即使一天一个亿,也会觉得怏怏不乐。期望好比分母,实际则为分子,如果仅盯着分子而忽略分母,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腰缠万贯却犹恐不足,另一些人才过温饱便感激不已。

人都有哪些需要?

《名哲言行录》说,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第一类属于人的天然和迫切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它们相对比较容易满足,但如果一旦出现匮乏,就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第二类属于天然的但不迫切的需要,如食欲、情欲、性欲等,它们同样出自天然的生理需要,但不是那么迫切,也不是非得满足不可;

第三类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需要,如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它们不属于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要,很大部分还是受虚荣心的支配,这些需要没有止境,而且永远也无法完全满足。

把这三层需要放入叔本华的哲学中,我们就发现它们全由意欲引起。第一类需要受生存意欲的支配,第二类需要受情欲的支配,生存意欲要求人活着,情欲要求人不仅活着而且还要繁衍后代,因而它们是属于人的本质需要,这两类需要的匮乏会使人感到痛苦

最后一类需要则是人的非本质需要,它更多是受到他人影响的结果。我们因在意他人的眼光,才会去讲究排场、追求奢华,每天穿着华丽、披金戴银的在人前显摆。假如没有他人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去锦衣夜行、沐猴而冠了。显然,如果第三类需要如果无法满足,就会把我们引向另一个痛苦的极端——无聊

叔本华:钱,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

为什么人人都爱财?

金钱乃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抗拒的东西,对于人类这样一个贫乏不堪、充满需要的物种来说,金钱比任何其他物质更能满足人的需要。有时候,权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金钱,名誉也只是为了用来聚敛财富。最富有智慧的哲学家也难免遭受讥笑,庸众指责他们的思想毫无用处,无助于发财致富,为此就连泰勒斯也不得不以行动来做辩护。在庸人的眼中,发财是检验一切理论的标准,无益于发财理论被视为大而无用的空谈。

人们热爱金钱,这是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物品只能满足一个愿望、一种需要,例如食物之于乞丐、美酒之于醉汉、药品之于病人等等。唯有钱才具有绝对的好处,它并不只是满足于一种需要,而是服务于所有需要。金钱本身既是财富,也是所有财富的代表。故而马克思说:

“货币不仅是致富欲望的对象,同时也是致富欲望的源泉。”

渴望发财致富,就是渴望拥有更多的钱;同时,钱本身又是致富欲的源泉。金钱总是引诱我们去占有它,而且为了能够把它保存下来,我们甘愿牺牲掉其他特殊的需要,宁肯节衣缩食、避免社交,也要紧盯着钱袋,不让其流失一分一毫。这使得致富欲演变成了贪欲,它对金钱充满渴望,对生存意欲和情欲却非常吝啬,使人变成了守财奴。故而叔本华说:

“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叔本华:钱,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生智慧》的作者叔本华

为什么金钱不足以让人感觉到快乐?

伏尔泰曾说:“只有真正的需求,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拜金是一种贪欲,而且是片面的需要,它固然可以给人带来某些快感,但也会产生许多烦恼。为什么亿万富翁还乐意像上班族一样享受996呢?因为他们能切身感受到无聊的可怕。叔本华说:

我们这个世界乏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们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

试想,当一个人精力旺盛的时候,如果给予他很长的闲暇时间,他该如何进行打发、如何使自己的精神不至于因迟钝而陷入空虚呢?大部分人要么选择穷奢极欲的狂欢,要么选择虚幻的棋牌游戏。当狂欢结束、游戏通关之后,无聊再次侵袭过来,日久天长,甚至会因抑郁而厌世。

人们感受到了另一种不同于物质匮乏的心理痛苦。因此,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里说:

人生的荣华不过是一场疯狂的胡闹,正像这种奢侈的景象在一个嚼着淡菜根的人看来一样。我们寻欢作乐,全然是傻子的行为。我们所谄媚的、我们所举杯祝饮的那些人,也就是在年老时被我们痛骂的那些人。

为了不使自己在狂欢中幻灭,于是,人们只得树立各种幻想的、虚假的目标,以便使自己有事情可做,能够消除闲暇所带来的空虚。富家子弟们渴望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找到平衡,逃脱它们的困扰。他们在腰缠万贯之后,也会像上班族一样勤劳工作,不过这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消遣。

因此,片面的追求金钱,在不满足的时候,会使人感到匮乏与痛苦;而在满足的时候,也会使人觉得空虚与无聊,所以说金钱还不足以让人感觉到快乐。

叔本华:钱,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叔本华认为底层人民受痛苦所扰,上流社会被无聊所困

金钱对于人意味着什么?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将金钱比做德行的累赘再恰当不过了。”金钱对于人生这场旅程而言,犹如远行必备的行李包袱,少了它,人生就不能走得太远,可是如果它太过沉重,又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不同的人拥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他们之间的区别正如“适莽苍者”、“适百里者”和“适千里者”一般,因而人们对财富的积累也因个人的人生目标而异。大部分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与匮乏,是因为目标订得不切实际。所以,叔本华说:

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推高我们的期望,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达成期望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人在生活中不断的修正自己发财致富的目标,不断加大分母的数值。欲望的增长不受环境的限制,实际所得却并非如此,分子不能随着我们的期望而随意改变,所以我们总会觉得自己赚得远远不够,永远觉得不满足。

一个人一生究竟想要赚多少钱,不仅跟他的人生目标息息相关,而且还要考虑自己寿命的长短。最可悲的莫过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生目标得估量不足,导致一生都过得很窘迫。有些人以蔑视财富为高尚,从而失去了享受人生以及用财富来行善、帮助他人的乐趣;另一种则忽视了寿命的长短,这些人为金钱而毕生奔波,当他们还没有准备花销掉所积累的财富时,却偏偏死掉了。

由此看来,我们把金钱比做人生的行李大致是没错的。它的特点就像军事上的辎重,既不可或缺又有可能成为累赘。我们当然要赚钱,可是有时候我们也要暂时把金钱抛开以便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就像兵法里讲的要抛弃辎重才能千里袭敌,出奇制胜。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人生就是一场旅途,而财富不过是肩上的包袱,就不会甘于清贫追求暴富了。所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只要财富能够满足我们的人生目标,符合我们的寿命预期,那么我们就不要让它因过多而变成累赘,从而阻扰我们的行程。

对于超过人生目标之外的财富,我们可以把它们馈赠给社会,而且最好趁我们还活着的时候送出去,因为活着赠人礼物是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往往是自己享用不了的二手货,无助于德性和声誉。对于死后消费不完的钱,则应当留给亲属,而且数量要适当。不要把自己的遗产视为是对亲属的馈赠,而是看成废品的处理,不要在自己到达终点后就把包袱全部扔给了后人,加重他们的负担。

金钱 / 富足感 / 需要 / 需求 / 生存 / 匮乏 / 快乐 / 无聊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