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阶级跃迁

2019年5月24日  来源:scottcgi 作者: 提供人:chengpan27......

阶级跃迁

事实上,那些被大肆宣扬的屌丝逆袭的成功故事:

第一,是人们没有看到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大概率人群是做不到的。

第二,是这些阶级跃迁的人除以想要跃迁的人数,概率接近于0——因为存在大量的未知沉默数据,而信息又喜欢传播罕见事件。

那么,如果把那些没有被大肆宣传的失败数据,拿出来对比(数据庞大),就会发现个人努力对结果的影响是忽略不计的,运气在主导着一切——不是完全随机,而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或者说有规律,但还无法掌控。

无视沉默数据——在叙述谬误与证实偏差的作用下,大脑无视了与自己潜意识相矛盾的数据结果,只能看见了无统计学意义的个例事件,却以此来作为结论的支撑。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比如,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信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这也是沉默数据被忽略导致的结果。

可见,通过努力获得阶级跃迁的人,都是概率,过程毫无规律可言,其影响因素都是后见之明,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都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并不等同于一者导致了另一者。相关关系仅表示,两个因素——姑且称之为X和Y——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变动的关系,但你无从判断孰因孰果。有可能是X导致了Y,有可能是Y导致了X,也有可能是X和Y均由另一个因素Z导致。

也就是说,成功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其实,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必不可少,却绝对不是决定性的要素。是的——成功人士的大脑依然有功能性漏洞——认知偏差,这是生物学上的“特性”。

所以,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努力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而是我们被世界塑造成了什么样的人。就如同人的自由意志一样,其实只是环境数据的表达。

虚幻的确定感

最终我们看到,大脑善于忽略运气因素,除了天性喜欢规律(规律容易理解),寻找规律(好奇探索欲望),简化复杂(简单容易记忆),强行解释现象(证实偏差、叙述谬误、后见之明、虚幻的确定感等)以外,还有对沉默数据的视而不见(或是获得难度较高)。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亦或是公司国家,都喜欢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包括犯罪率,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灾难损失等等)。

是大脑虚幻的确定感,虚幻了个人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这让人们产生了一些盲目性,还有决策方向上的失误,而大部分人在失败过后,都需要承担虚幻感所带来的不良情绪,还有努力过程中,对比感带来的羡慕妒忌和自我否定。

然而,虚幻的确定感并不是完全不好,从宏观角度来看,虚幻的确定感,正是我们能不断行动的源泉。很多决策,都是建立在虚幻的确定感之上的,但凭借着不断的调整,虚幻的感觉与运气合作,最终变成了确定的现实。

这样,人类整体就在虚幻确定感的拉力之下(这是未来影像产生的可能性),不断的抵达一个个发展的目标节点,人们会比从前更快乐么 ?谁知道呢,每个人都冷暖自知。

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

决策质量与可持续性努力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并不需要为每一个读者,写一次小说。但面包师却需要,为每次顾客的购买,制作一次同样的面包。

JK罗琳,在非持续性努力——完成一部小说之后,收入取决于后续决策的质量,比如版权合作、影视权改编等等,并且还能得到长时间的休息,与不可预测的收入(努力与收入成非线性关系)。而面包师,则需要持续性努力——不停地制作面包,并且收入可预测(收入与努力成线性关系)。

事实上,非持续性的努力,相当于间歇性的压力且有恢复期——可以让人受益,持续性的努力,相当于连续不断的压力且没有恢复期——结果让人受损。

从生物学角度解读:为什么会有痛苦与压力?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并且,利用决策质量来获取的收入,会远远高于持续努力所获得的收入。所以,拥有资源的人,都是在利用决策质量创造收入,具体执行的人没有决策权(最终最重要的决策)。

显然,资本运作——需要的是决策质量,而产品和服务制作的过程——需要的是持续性的努力。所以,拍板做决策的人根据等级,都会逐步脱离持续性的工作,转而进行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积累。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决策质量事前很难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

事实上,决策评估过程,几乎都充满了自以为是和虚幻的确定感(证实偏差,简化问题模型,只能想到自己知道到的和经历过的),并且随意的决策,有时候并不比深思熟路的结果要差——因为很多的试错积累,才是正确的必经之路。

比如,深思熟虑的创业,难道就能提高成功率?不,创业的成功率就是很低的,成功依靠的是运气。

也就是说,有行动和(行动产生的)数据,才能更大概率的逼近想要的结果,而决策必定是发生在——行动和数据之前的,尽管有历史数据,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左右,以及数据量、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分析能力的限制,而未来还总是充满了黑天鹅的。

黑天鹅启示录: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

第二,决策难不难?是不是需要付出比持续性努力更多的代价?为什么决策者都好像很繁忙的样子,并且看起来,比持续性努力工作的人要忙上千百万倍?

首先,难是心理感受,不同的立场是无法理解的。成为了决策者自然就知道难不难了。重要的是,决策者的代价不是努力的程度和时间,而是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所以,他们是用风险和责任换取了持续性的工作。

其次,持续性的工作往往是艰辛和无聊的,并且是被身体本能(包括懒惰)所排斥的,所以需要大脑额外的心智付出,即用智能抑制本能,才能够维持持续性的工作,但最终在连续工作10个小时之后,心智也难以在对抗身体的本能了——需要休息,不然过劳死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然后,管理是分层级的,这些层级会把决策需要的数据,层层过滤、分析、整理、传递,而决策也不是一个人的决策,而是有智囊团和顾问的辅助的。所以,决策者拥有的视角和数据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并且其背后的机制与团队,都在帮助决策的形成与落地。

也就是说,决策者不是用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来进行决策,而决策的风险和责任却会有很多人一起承担,同时好处和收益,决策者倒是会获得其中的大部分,并且决策者还容易将个人的喜好(本能)注入到决策之中。

最后,需要记住的是,人类的生物学差异很小(巨大差异来自于,运气造成的数据在大脑中的积累),没有人天生就适合做决策,也没有人天生就只能从事持续性工作,是运气促成和塑造了每一个人。

当然,有人天生厌恶决策,有人天生喜欢追求持续性的打磨细节。而富兰克林曾说:“人,在20岁——意志力支配一切;30岁——智慧支配一切;40岁——决策判断支配一切”。

资本 / 个人努力 / 阶级跃迁 / 运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