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和光同尘

2019年5月2日  来源:认知与新思维 作者: 提供人:laogan45......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四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大道之所以空虚无形,是因为它消磨了自己的锋锐,消除了自己的纷扰,和谐了自己的光辉,混同于尘垢之中。该章老子讲述了“道”存在的形式,以及“道”本身的境界,主旨在于表达“道”淳朴厚重的本质。

很多没有深入接触过“道学”的人,会认为“道”应该是璀璨而又神秘的“超自然现象”,它如同佛教的“佛”、基督教的“神”那样,能够掌控宇宙万物生死灭亡的力量之源,然而老子笔下的“道”,如同一个木讷愚笨、毫不起眼的“乡下人”,这个“乡下人”性格温和,不懂得像“城里人”那样展现和炫耀自己的光芒,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技能,只有一颗“温良恭俭让”的内心,静静地隐匿于人群之中。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便由此章衍生而出,在老子看来,“道”没什么了不起,也没什么神秘,它就像空气一样,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它,但大部分人都从来不会特意去关注它的存在,另外它不排斥任何东西,而是默默地包容万物,阳光可以穿透它,让它变得很明亮而又闪耀,灰尘也可以污染它,让它变得肮脏污浊,但是它从不会去想着排斥“灰尘”而去拥抱“阳光”,而是对万物一视同仁。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么两种人,一种是“清高”到没有朋友的人,另一种是“下流”到没有朋友的人,对于后者在于如今的文明社会里,无论是在法律还是道德上,都在给这种品行的人极大的压力,社会也不会给他们太大的栖息之所。然而对于“清高”到没有朋友的人,在法律和道德上似乎并不会给这类人太大的生存压力,在这个倡导自由的社会中他们究竟是一股清流还是一种极端自由的处世态度呢?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判断,他们独来独往的本性,也许是在与平庸的生活做着斗争,但是若从老子的观点看来,清高随可怡情,但是太清高就离“大道”甚远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所谓“仁慈”,在它眼中万物都是草扎的狗,圣人也没有“仁爱”,在他眼中百姓都是草扎的狗。很多人读了《道德经》这一章,觉得老子这个人肯定很冷血,把人都不当人看,竟然看作“草扎的狗”,还认为“天地和圣人”都没有“仁慈”之心。

当然,就字面意思来看,确实会让读者产生这方面的解读,闹出很多歧义的笑话。在古代,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通常会用草扎成狗的形状用来拜祭天地和祖先,等到祭祀完毕之后,就把它扔掉或者烧掉,老子认为“天地和圣人”,不会刻意去对待“万物和百姓”仁慈,在它们眼里一切事物都应该本然的自生自灭、自长自消,这才符合“道”无为而无不为的本然。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自己的子女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无时无刻无休止的操心,在家里怕孩子吃不好喝不好,在社会上担心孩子找不到工作,结婚了还操心孩子的婚姻好不好,恨不得吃饭的时候给他喂饭,老婆工作都给他找的好好的,简直就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这种原生家庭出生的孩子,得到的宠爱远远多于生活给他们的困难,所以绝大部分从小过分溺爱的孩子,走上社会后都会面临着巨大的人格障碍,遇到一点生活上的不如意和情感上的挫折时就会感到绝望无助,甚至放弃生命。

所以在老子的眼中,“仁慈”并非“褒义词”,过分的“仁慈”,就无形中磨灭了这个人独立生存的能力,另外当然也不是“贬义词”,它不会说孔子提出的仁义思想是霍乱天下的理念,在它看来,不仅仅是“仁慈”,一切万物都是“中性的”,它们既没有“好”也没有“坏”可言,只是我们人类在架构文明时,非得竭尽全力地去“论个是非,辩个对错”。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六章

,大家通常的认知便是“谷物”,在《尔雅·释言》中解释为:“毂,生也。”,在《广雅·释诂》中解释为:“毂,养也。”这里的“毂”通“谷”,因此这里的“谷神”意指“生养之神”,老子认为“道”就如“谷物”那样,蕴藏着无限的生长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像一粒“稻谷”一样,播散到天地之中,便可以由最初的“一粒”生长出“两粒”,“两粒”生长出“三粒”,最后生长出千颗万亩的稻谷,生生不息,绵绵若存。

玄牝,意指雌性生物的生殖器,本章的玄牝之门可与第一章的众妙之门做类比,老子以母性的力量来形象地说明“道”具有孕育万物的能力,是天根和地根,是万物起源的生命之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相信看过日本漫画的朋友们,都会对哆啦A梦那个能够拿出各种宝贝的神奇口袋充满向往和惊叹,渴望自己能够有这么一个口袋的话,那吃的喝的玩的源源不断地供给,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了。在《道德经》第六章老子认为“道”是一个能孕育出无穷多的资源的母体,它会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那样,有着用不完的资源和能量。

老子 / 道德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