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记忆的方式:从零散信息的存储到分层的块状信息的存储

单个记忆信息的存储方式

新信息依靠原有的记忆信息进行解读,就与原有的记忆信息产生了关联,就被存储在“长期记忆区”的原有记忆信息的附近。在最原始、最基本的记忆方式中,记忆信息都是被存储在背景记忆信息附近的,这是一种最经典的零散信息的网状关系,随着附加的新信息的不断增加,这个无中心网状记忆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实。比如,我们在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或理解新的信息时,如果从我们自己的经历中能够找到切身的经验,或能用恰当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就能够终身不忘。记忆技巧里的“记忆桩”就是这个道理,新的信息不易记,就将原有的记忆当作记忆的锚点,让新信息与记忆锚点——记忆桩——强制发生奇怪的关系,最终通过“记忆桩”这个媒介,我们记住了新信息。

在大脑的记忆中充当记忆锚点最通常的地理位置,我们大脑的记忆具有空间性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大脑的最基本的记忆是场景记忆,信息被包含到这个场景中,场景发生在某个地点,地点再加上时间便可以唯一标记一个记忆。比如,在上中学的时候发生了…事,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生了…事,与自己的爱人第一次告白发生在…,这些与时间的相关性是模糊的,但与地点的关系却是清晰的。

每个人都天然具有事件的记忆能力,因为事件是一种场景记忆,相关的信息包裹在场景中,在被打上位置标记后被保存到“长期记忆区”。所以场景记忆都是与模糊的时间和清晰地点位置有关的具象记忆。

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新信息——比如知识概念——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解读就是找到其背后的千万个具象实物,或构造出一个该知识概念使用或产生作用的特殊场景,来帮助大脑理解和记忆。所以举例子、打比方是帮助大脑理解新信息的一种方式,将这个不太准确的但比较相似的具象的理解,移植到这个新信息概念上,来完成对它的基本解读理解。

新信息需要大脑背景记忆信息的识别和解读,但随着信息的大量增加,新信息的涌现,大脑的识别解读任务越来越繁重,此时大脑需要将信息进行归类、分类。人类的大脑有两项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当大脑对信息进行分类后,就会对该类别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属性,当新信息出现时,大脑只需要判定是否属于该类别,如果是,就将该类别的特点属性演绎推理至该新信息上。分类是简化信息处理的一种高效方式,通过分类,可以将成千上万个信息简化成几百甚至几十种类的信息,这种将单一信息的识别、解读通过分类转换成对一类信息的类识别、类解读,极大地减轻了大脑的任务负担,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不会迷失,且还能应付自如,这是分类带来的最直接功效——简化这个世界。

大脑对信息的分类,及对其进行归纳和演绎的应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只不过当有意识的参与时,其归纳和演绎的效率及准确性更高。

以意义主题聚合记忆信息的存储方式

大脑对信息进行分类,并用归纳的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抽象,这是大脑真正开始思考、进行思维的基础,因为之前的大脑活动都是自动、自发的,是不需要意志力参与的。也就是利用背景记忆信息解读新信息,从“大脑长期记忆区”调用背景记忆信息,将新信息存储在背景记忆信息附近,及场景记忆,这些都是大脑自动自发完成的,每个人都可以不学而自用完成的事,只有从分类、抽象归纳和演绎开始,必须需要意志力和注意力的高度参与。

分类后的信息经过归纳、概括总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我们称之为意义主题,将这个意义主题逐层向上抽象、概括,每次都剔除一些次要的属性特征,只保留最本质的属性特征,每次都会删除一些枝节的关系联结,而重新发现一些更具有决定性的更重要的关系联结。

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及抽象后得到的意义主题按照逻辑关系的远近相互连接起来,将得到一个逻辑清晰的由意义主题相互连接的网络,我们一般把它叫做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或认知体系、认知结构。

所以,将各种信息抽象到不同的层次,在各种不同的层次去识别和理解各意义主题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取如下几个认知优势:

一、为真正的逻辑推理奠定了基础,为思维向纵深方向拓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如分科之学的科学,只有分科才使之在纯理论的推演下,越走越远、越走越深。

二、只有对信息进行抽象,抽象到更高的高度,才能摆脱具象信息的干扰,真正识别出哪些信息更为本质,是主要的、重要的,哪些信息是可有可无的、次要的、枝节的。

三、将信息抽象到更高的高度,将会发现在远处一些更本质、更关键、更重要的关系和东西在决定着现在和未来,而不是眼前这种应接不暇的具象干扰信息。只有看到这些,才能从现在、从当前开始为那些即将到来的更关键、更重要的关系和事物做好迎接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和思维活动。

华为和联想同时创业,当时都为生存问题所缠绕,但华为看的更高更远,企业要生存,行业要发展,但从世界范围看,技术才是一个企业的最核心力量,所以在维持生存的条件下,依然将“技工贸”作为发展路线,在当时普遍流行的买技术、买核心部件环境下,依然独立坚守技术开发,最终迎来今天的自有芯片、自有操作系统、自有通信技术,在国内和国外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反观联想,为当时眼前的生存问题所困惑,制定了“贸工技”的发展路线,但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更大的视野和更大的时间跨度来看待自己的公司,导致一直固守自己的贸易和组装业务,错过了核心技术、错过了互联网,且不断地收购别人的淘汰业务——手机和笔记本。如果联想当时能看的更远,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跨度的变化,它一定不会放弃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互联网业务,所以,不是它不想,而是不能看到限制了它的行为,而不能摆脱眼前的信息干扰,进行高抽象度的思维、思考则限制了它的看到。

如果对信息进行分类,将上千倍地精简信息的处理量,减轻大脑处理信息的负担,降低认知的复杂度,那么对这些意义主题再不断地进行抽象、概括,将对事物的认知更加通透、更加直接和有条理性。如此大的好处却被大部分人排斥,宁愿胡窜乱撞、到处犯错、试错,也不愿整理信息、精炼、提高自己的认知,这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脑一直是比较懒惰的,能偷懒则偷懒;再则,对大脑原有记忆信息的整理、提炼和抽象需要对这些记忆信息进行重新的排序和存储,使原来的一片散沙、错综复杂的单个信息存储,变成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的主题块状信息存储,这个过程除了要消耗大量的精力,还需要注意力的高度参与,这对于天然缺乏长性的人来说无疑是违反天性的。

一个人不会垂涎他没有吃过的东西,虽然一开始,整理和精炼自己的认知信息是困难的,但只要进行了开始尝试,从中获得的大脑多巴胺的分泌奖励便会停不下来,因为它带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清晰感,就像一个失明很久的人,突然睁开了双眼,看到了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