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2019年2月23日  来源:驯养一本书 作者: 提供人:wangtiqia......

有一则和苏东坡有关的轶事。

苏东坡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时候,拟过大约八百道圣旨,他常常引经据典、例证妥帖,把圣旨写得甚是好看。这对苏东坡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苏东坡去世后,有一位姓洪的官员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个人对自己的文才很有信心,自恃并不比苏东坡差,于是他就问当年伺候过苏东坡的仆人,苏东坡和他相比,谁写得更出色。仆人回答道:“苏东坡并没有比大人写得好,只不过他从来不需要查书。”

这位老仆真是位讽刺的高手,一句话高低立现。苏东坡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能把读过的书全装进脑子里的人。

怎样才能做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由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写的书——《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茂木健一郎,是一位脑科学家,他爱好广泛,喜欢研究蝴蝶,也喜欢读书,他成为脑科学家的契机,正是因为一本书——英国物理学家罗杰 彭罗斯写的《皇帝新脑》。

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茂木健一郎分享了阅读对大脑的影响,他自己是如何选书,以及如何把读过的书与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整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同时又有很多有见地的看法。

一 阅读是如何锻炼出聪明的大脑

读书能丰富大脑的经历。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象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虽然没有在那个年代,居住在济南,但是,只要阅读文字,济南冬天的景色就像马上出现在眼前一样。

直木奖得主石田衣良写的《孤独小说家》,讲的是小说家在妻子去世后,带着儿子生活的故事。即使我们没有失去过亲人,仍然能透过文字体会到其中的孤独、思念、人生的迷茫、对自己才华的怀疑。

这些画面、感受和心情,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颞叶中,成为我们经验的一部分。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读书能磨炼语言功能。

“语言是人脑的信息表达中最为浓缩的部分。”

大脑接收到很多信息,通过归纳整理,用语言呈现出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想明白”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将一件事或者一个定义,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件事情。想不明白,就无法诉诸语言。

阅读经典好书,能帮助我们锻炼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的精确度。准确把握自己的感受,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能够让别人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容易建立起与别人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找到改变的途径,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读书,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尼古拉?鲁巴金曾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就是米,思想就是做出来的饭。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高度

读书并非在获取到信息之后就可大功告成。人获得的知识会跟自己过去与未来的经历相结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下去。只有经历了这种不断发酵的过程,知识才能在人的头脑中沉淀下来,形成“智慧与见识”。

这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思想建立的过程。如果不能将读过的书与自己的人生相融合,书与我们就没有发生深入的联系。

二 怎样找到促进自己成长的书?

热情,是大脑的最强发动机。

给人推荐书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了解对方的喜好。读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也会对另一些书感觉“索然无味”。即便是《红楼梦》,也是有人喜欢,有人弃。所以选书的时候,没有必要跟随别人的脚步,而是要知道自己热情所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喜欢,读起来就有乐趣。

读书要能广博要能深。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胡适先生有一个观点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这就如同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读书越多越能读书,读书就是为了读更多的书,因为知识越多,能读懂的书就越多。比如,《墨子》这本书,直到清朝,都很少有人能真的读懂,根源就在于科学知识还没有发展起来,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科学,人们知道了光学、力学、几何学、工程学等知识,才明白原来《墨子》中有很多部分都讲的是科学。

这就是“读一书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读书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深度是我们的专长领域,使我们知识体系的树干,广度则是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是与树干连接的树枝。。没有广度,就不能无限深入研究下去;没有深度,就会变成,样样会,样样都不精的结果。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读书要读经典书。

经典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经过了时间和读者的考验,在某个领域中属于“冠军”的位置。阅读有一定难度的经典书,能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克服了一件困难、解决了一个难题,或者是超越自己,做到了某件能力之外的事情,而产生成就感。那种“我真的做到了”的欣喜时刻,就是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最多的时候。

多巴胺除了让我们快乐,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这背后的原理是,人是追求快乐的生物,如果一件事情让你感觉到快乐,那么你就会愿意去做这件事。

所以,如果你做到了读完一本有难度的经典书,大脑中会分泌多巴胺,让你产生快乐的感觉,因为快乐,你就越发想去读更多的经典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 将阅读与人生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就是阅读。

茂木健一郎说,所谓的学习,就是要阅读,并举了个读博士期间的例子。他所在的研究室每周有一次读书报告会,大家每人选择一篇论文,与大家分享。分享的重点不在于论文的内容,而是以下几点:

负责报告的人为何要选择这篇论文?认为什么地方有趣?

撰写论文的作者实际关注的是何事?为何会想到做这样的实验?

即便论文作者与报告人的兴趣出发点不同,但论文作者必然是出于兴趣才做的实验。在了解他们的想法之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如何设法使实验变得更加有趣?

这个过程看似没有什么,但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

问题1:我们经常不加思考的做出决定,却没有想清楚,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这一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想法,更深刻的理解所选的论文。

问题2:是站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这是阅读很重要的一个目标。阅读不是为了固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是为了看看广阔世界中,其他人是怎么思考的,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多角度思维。

问题3:是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找出彼此想法的异同点,也是检验你是否真的理解了他人想法的一个标志。我们常常提不出问题是因为理解的不够,无从提问。

问题4这一步说的是创新。通过前面3个问题,我们了解了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还不够,读书最终还要转化为行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回答这四个问题,让我们能够成为真正的读书达人。。

阅读能改造大脑?看看聪明人是如何读书的

同时阅读多本书。

茂木健一郎,从降低心理难度的角度出发,建议同时读多本书,不要一开始就设定一天读一本书的“大任务”,而是从“小任务”做起,一天读十几页,根据自己的心情调整要读的书。

我自己也喜欢同时阅读多本书,心情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做主题阅读能帮助我们很快建立起对某个领域的认识。一本书的观点未必准确,但如果一个领域的书都在某个观点上达成一致,出错的概率就很小了。

看完书,向别人讲述。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读了很多书,但是读完就忘了。别人问起书的内容来,很难用语言表达。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带着要向人讲述的目的,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有意识和潜意识。人类的很多行为都受潜意识的影响,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就带着讲述的目的,潜意识会帮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有趣的信息,帮助我们牢记书中的内容。

适当的速读。

读书贵多还是贵精,一直是很多人难以平衡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速度时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是会降低的。无论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一旦进行速读,理解程度都会相应的降低。

虽然速度会影响理解程度,但是根据“二八原则”,一本书80%的价值,只集中在20%的内容里,所以,对于书中不重要的部分,可以速读,甚至略读。

有人可能会担心错过书中的重要信息,其实错过的都是不重要的。对于书中那些被忽略掉的信息,只能说明这一部分和我们自身的经历没有产生共鸣,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不重要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读书也是类似,“书到用时方恨少“”,说得就是,阅读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在需要用的时候引经据典、妙笔生花。

阅读 / 大脑 / 人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