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情境敏感性

2020年6月23日  来源:大脑的情绪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戴维森;沙伦·贝格利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如果无法正确识别社交情境,你可能就会在一个场合中表现出并不得体的情绪反应,即便在另一个场合中它是得体的。在危险情形下,感到极其焦虑是得体的,但是在安全的时候则不然。如果你无法区分这两者,你就有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在较不常见的另一个极端,过分的“情境敏感”会让你失去真正的自我: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情境迟钝”一点不见得是坏事。在过分“情境敏感”的人身上,从海马回到负责控制执行机能、保存新皮质中长期记忆的前额皮质脑区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在“情境迟钝”的人身上,两者之间的联系往往较弱。

关于如何加强或者削弱这两个脑区之间的联系,目前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来看,最好的线索来自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尤其是对所谓“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的研究。这种干预手段是要将患者越来越直接地暴露在与创伤相关的刺激物面前,不过整个过程是在安全的情境中进行的。打个比方,我们假设一个女子在城市阴暗的街道上遭受了袭击,从此每次走出公寓都会感到恐惧。这种情况下,理疗师也许首先会教给这个女子一个呼吸练习,这样当面对会让她产生焦虑的刺激物的时候,她可以通过调理呼吸来保持平静。接下来,理疗师可能会让她想象那个她遭受袭击的街道。一旦她可以做到这一点,理疗师也许会把她带到那条街道的附近,然后回到那条街道——全程都由她所信任的人的陪同,而且是在大白天进行。只要这个地区在白天是安全的,该疗法就有助于帮助受害人区分白天与夜晚这两个情境的不同。暴露疗法的精髓是帮助患者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这样一点:与带来创伤的危险情境相比,当前的情境是安全的。

基于暴露疗法所取得的成功,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推测:提高一个人情境敏感性的一般策略就是让他逐渐适应给他带来焦虑或者愤怒的刺激物:

1.如果要帮助自己放松,可以从哈他瑜伽中的一个简单的呼吸技巧开始。闭上眼睛,运用正念禅修中的技巧,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计算每次呼气与吸气的持续时间。

2.几轮呼吸计时之后,将呼吸的周期延长1秒。接下来,只要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逐渐延长呼吸的周期,然后将这种缓慢的呼吸周期保持5分钟。

3.注意呼气和吸气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如果两者中有一个用时更长,那就尝试延长另一个的时间,直到两者用时相当。花5分钟时间来平衡两者的时间,然后睁开眼睛。

一旦你对这个呼吸练习已经熟悉,就可以进入下面的情境训练了。在这里,我们以你的老板为例:假设老板给你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一想到他你就会冒汗,而且这种焦虑还影响到了你的家庭生活。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让你感到焦虑或者惧怕的事物:

1.你的老板让你感到心烦意乱的特征或者行为有哪些?将它们列成一个清单。也许,在上班的时候,他会在你的办公桌周围晃来晃去;也许,在16点55分的时候,他会跑到你的座位附近,监视你的下班时间是不是提前了哪怕1分钟;也许,你交给他的报告或者其他工作成果会被他批得一无是处。越具体,越生动,越好。

2.然后,当你身处一个安全的情境(比如周末的家里)之中时,在心里轻轻地、慢慢地想起跟你老板有关的那些画面。尽可能生动地想象他在快下班的时候跑来监视你的那副尊容。想象他批阅你的工作成果时的那副嘴脸。

3.同时,进行呼吸练习。将呼吸练习持续下去,直到你在想象老板发飙的样子,想到他喜欢在你桌子附近转悠的习惯时,也能感到平静和放松。花去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这个练习。

四组练习之后,你能够感受到这个练习带来的转变。你在这上面投入的所有时间都是值得的。这个练习能够帮助你区分工作的情境与在家的情境,也能帮你辨别其他情境,从而表现出在具体情境下得体的情绪反应。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对该训练前后的大脑活动进行过比较。然而,既然暴露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有帮助,这说明暴露疗法能够加强海马回与前额皮质等新皮质脑区之间的联系。

直接考察如何帮助人们在情境敏感性维度上向“情境迟钝”的一端移动的研究,换言之,如何削弱海马回与前额皮质及新皮质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然而,如果你厌倦了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没完没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显得那么做作,如果你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固定点远离“情境敏感”的一端,我推荐你试试培养自我觉察能力的那几个练习。当你对自己的思想、感受以及身体的感觉更加留心的时候,你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反应,你的情绪就更不容易受到外部情境的影响。

你也可以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让环境来适应自己的情境敏感性。如果你算不上“情境敏感”,你可以设法避免让自己置身于不同的情境。参加聚会的时候,最好挑那些人你都认识的,而不要让自己去面对一屋子的陌生人。尽量跟自己亲近的人一起旅行:这样,尽管身边的物理环境是陌生的,但社交环境你却非常熟悉,可以处之泰然。反过来,如果你觉得自己“情境敏感”过头了,每次情境只要出现了些微的变化,你就会强迫自己调整行为,让你感觉自己待人不够真诚,那么你就可以避免大幅度地改变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这样就不必因为情境的变化而大幅调整你在别人面前的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那可以帮助你认识到心灵的核心习惯,它不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大脑 / 情绪 / 神经刺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