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特 例

2020年6月23日  来源:大脑的情绪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戴维森;沙伦·贝格利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在对情绪神经科学(该学科探索影响人类情绪的大脑机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六种情绪风格维度,这对我来说纯属偶然。并不是我哪天坐下来拍拍脑袋,就想出了这几种情绪风格,然后再做研究来证明它们确实是存在的。恰恰相反,从研究生涯的早期开始,个体差异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将在下一章里对此展开详细的讨论。

即便你会经常认真阅读科普文章,尤其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文章,你恐怕也未曾留意到几乎所有的研究结论都只在平均意义上适用,或者说仅适用于大多数研究受试者。也许研究发现,选择过多会妨碍决策,或者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基于情感而非理性;研究结论或许认为,洗手可以减轻人们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或邪念的负疚感,或者人们会偏向于身材较高的政治候选人。但是,所谓平均反应涵盖了很大变动范围中的各种反应,就像你们小区成年人的“平均体重”一样。科普文章中很少会指出这一点。仅仅报告和关注这些平均值往往会忽略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也就是那些极端情况——在我们举的这个简单的例子里,极端情况就是指因为体重严重超标而影响健康的人,以及患上了厌食症的人。如果你只看到平均体重(打个比方)为70千克,你甚至根本都不会想到这两种极端人群的存在。

心理学行为与情绪反应同样如此。特例几乎无处不在——相对于外族人或者外国人,有人在看待本族人或本国人的时候并不会偏袒;也有人拒绝服从命令,拒绝向屏风后面的人施以电击,以给对方一个“教训”。我总是被这些特例所吸引。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人类的行为、思想和情绪,你就必须纠结于这些个体差异。不止于此,很久以前我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体差异的存在是情绪最明显的特征。

很早我就明白了这一点。我的顿悟源自这样一个偶然的发现:人们在快乐和进取的时候,与恐惧、恶心、焦虑和逃避的时候相比,两者之间的前额皮质活跃水平相差有30倍之多。自那以后,个体差异成为了我的研究重点,并指引我提出了情绪风格的概念,以及构成情绪风格的几种维度。

对于各种情绪促发因素,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谈论所谓的“大多数人”或者“一般人”完全是南辕北辙。我觉得,只要透彻理解了个体差异,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遵循那句经典的训诫:“认识你自己。”

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了解了情绪反应的个体差异,我们就可以预测谁比较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谁可能受到焦虑和悲伤的折磨(即便还没有严重到临床疾病的地步),以及谁在面对困境时会愈挫愈勇。

大脑 / 情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