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片长对电影的影响

2020年6月23日  来源:时间观 作者:西蒙·加菲尔德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日日夜夜》和《钟》持续的时长都刚好是整整一天,这是个重要且引人入胜的技巧。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这当然是自然而然的循环。然而,片长只是一项要素而已,是影片内在的时间,包括精确的时间和情感的时间,宣扬了导演的伟大,其他影片只是因为片长而引起我们注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例如,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Gordon)的《24小时惊魂记》(24 Hour Psycho)是一件装置艺术,它将希区柯克的惊悚片减速到每秒两帧左右,借此持续一天。冲澡的场景拉长到45分钟,珍妮·李双眼圆睁,躺着一动也不动超过5分钟,这真的很让人不安。或者说《小品》(Cinématon),这是导演热拉尔·库朗(Gérard Courant)的生命企划,拍摄时间超过36年,几乎拍了3000人,他们无声无息地做着各自的事,如跳舞、凝视、吃东西、大笑、坐立不安,每个人的片段有3分25秒长,最后得到一部长达195小时的影片,换算下来是8天又3个小时。当然,它很少被拿出来放映。(88)对安东尼·沃尔来说,重要的是延伸艺术计划的构想,而不必然是计划本身。

我还没见过有哪位录像艺术家会认为,你应该持续看(他们的作品直到结束)这种事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你说你的构想是让大卫·贝克汉姆睡50分钟是吧,好吧,我知道了,但我真的需要去看吗?如果是的话,看3秒也就够了。当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拍摄纽约的帝国大厦时(在1964年花了8小时又5分钟),他只是在嘲笑世人而已。

电影对时间的思考倒带了,回到了电影本身刚刚诞生的时代。《记忆碎片》(Memento)启发了双重叙事在不同时间框架下运作,《少年时代》(Boyhood)以12岁的虚构人物研究成长,《维多利亚》(Victoria)以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出一夜之间的种种惊悚,这些电影大获成功,时间这个主题继续让电影制作人和观众神魂颠倒。还有一部电影是《物流》(Logistics),它的片长有37天,丹尼尔·亚历山大松(Daniel Andersson)和埃丽卡·芒努松(ErikaMagnusson)这两位瑞典人因为提出这个构想而感到自豪。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是要回答一个富有禅机的问题:“这些玩意儿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心中想到的“玩意儿”包括健达奇趣蛋、手机电路板和咖啡机。“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高深莫测。”他们这么认为。

这个问题有个简单的答案,而且或许一点都不稀奇:这些玩意儿都是从中国搭远洋货轮来的。丹尼尔和埃丽卡在火车、轮船和卡车上挂上摄影机,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目瞪口呆:我们看见他们挑中的物品(一个计步器)被出口,从中国启程,缓缓抵达瑞典。这两位艺术家还有其他问题:“如果我们也踏上与产品相同的货运行程,能否让我们更了解世界和全球经济?”

这个求解的过程长达37天,可以说非常无趣,你只有蠢得够彻底才会想要一路跟着看完。头两天相对来说还能够忍受,一部分原因是其过程发生在货柜卡车和货运列车上,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头两天的新鲜感。对观众来说,很不幸的是第3到第36天全是在海上,场景移动的速度慢到你不敢相信——用来计算步伐的小工具自然是用非常慢的货轮运输的。这期间偶尔会有一两次美丽的日出,然而大部分都是从甲板看过去的视野,除了长方形的货柜,就是灰沉沉的海平面。(89)它是艺术。如它的题目所表示的,它就是物流。两位艺术家说,它也是关于“消费主义和时间”的。安迪·沃霍尔大概会抓狂吧,难道说现在的艺术不是全都和消费主义及时间有关吗?

时间 / 电影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