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概 论

2020年6月22日  来源:生活的科学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概 论

至于上文提到的心理机制的作用和非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些研究。只要自卑感不是特别强烈,所有的孩子都会在生活有意义的一边发展,努力去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这些孩子会为了便于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别人感兴趣。对此做出正确和正常的弥补,就是社会适应和社会感。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探寻优越的过程中都未必这样成长。“我对别人不感兴趣”这样的话是任何人都说不出来的。他绝对不可能为自己的做法找理由,但可能为了表示这个世界让他提不起兴趣而真的这样做。为了掩盖自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事实,他反而会说自己对别人感兴趣。这就是无言而又广泛的对社会感的证明。

不过确实存在无法很好地适应的情况,至于其根源,我们可以在观察边缘病例的时候进行研究。边缘病例的自卑情结是指在顺境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自卑情结。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情结是暗藏着的,至少存在某种暗藏的征兆。所以,如果某人没有遇到障碍,那么他看起来是心情愉快的。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发现他的话语或者思想中暗藏着自卑感,至少他的态度中应该有所体现。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发现他的自卑情结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来。经过夸大的自卑感产生的结果就是自卑情结。这些人备受自卑的折磨,他们的自我中心被强加了重担,不断为了摆脱束缚而想尽办法。

我们会看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人直接承认“我这个人很自卑”,有人则隐瞒自己的自卑情结。承认自卑情结的人,认为自己敢于承认其他人不敢承认的事,所以要比别人更加崇高。对于自己的坦率,他们似乎非常满意。他们“真诚地”对自己说:“我不隐瞒自己的病因,可见我是一个真诚的人。”虽然他们坦白自己有自卑情结,但也会隐晦地提出,他们的问题应该由生活或者其他环境中的困难来负责。他可能说到某次事故,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被抢走的地位和权利、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被人压制或者其他事。

优越情结常常弥补暗藏的自卑情结。一般来说这种人都具有自大、骄傲、无礼、内心叵测、趋炎附势等特点。在行为和外表之间,他们更注重外表。

在早期追求优越情结的过程中,这些人表现得怯懦,后来他们就把这一点当作自己所有失败的借口。他们准说:“我为什么不做?还不是因为怯懦吗?”一般来说,自卑情结都暗藏在这种“还不是”之类的句子中。

谨慎、奸诈、显摆、抵触生活中的重大困难等,都是自卑情结表现出来的特点,另外还包括探寻一个狭窄的活动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有数不尽的条例和规则进行限制。自卑情结的表现还包括时常靠在柱子上。这些人所培养的一些兴趣非常神奇,他们不信任自己。为了不浪费时间,总会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搜集小广告或者报纸之类的事情里,对自己的这些做法,他们总是能原谅。在没有意义的方面,他们的实践非常多,如果长期坚持这些实践,那么一定会出现强迫性的神经官能症。

总体来说,不管儿童在外表上有什么表现,他们身上都暗藏着自卑情结。怠惰也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特征,因为它的本质是抵触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不说话是没有说实话的勇气,盗窃是利用一个人不在场或者粗心。自卑情结是儿童这些行为的核心所在。

自卑情结可能发展为神经病,如果一个人患有焦虑性神经质,那么他什么事都能做成。如果他想要一个始终陪着他的人,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可能想操控别人,让别人照顾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卑情结转化为优越情结。别人一定要服务于他,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才变得优越。与之相似的发展过程也出现在精神混乱者身上。当他们被从自卑情结发展而来的抵触规则逼迫到困难的环境中的时候,就希望在幻想中取得成功,把自己看作是伟人。因为一个人的勇气不足,所以在所有自卑情结发展的病例中,社会轨道上的心理机制在有意义的那边败下阵来。

他们在走入社会的路上受到勇气不足的阻碍,他们的脑力无法理解社会道路的必要性和影响,却与之一同走下去。

社会感 / 常识 / 自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