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2020,房子与梦想

2019年2月1日  来源:伟大是熬出来的 作者:冯仑 提供人:salepalo8......

房子是个什么东西

房子现在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那为什么大家还要买房?房子有这么重要吗?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从最本质上来说,房子是庇护所,是安全的一个壳,一个遮风挡雨、保温、舒适的壳。有人说它是精神港湾,我不这么认为。首先,人们老说爱情是港湾,如果这成港湾了,爱情没地搁,当然,如果爱情不搁在自己房子里也不踏实。其次,在这屋里也不净是好事,两人要吵架还要闹事,所以我觉得房子并不是精神的东西,更大的是物理的东西。精神的东西在屋外边也能解决啊,比如说海边乱跑也有港湾是不是?精神的港湾很容易造,但物理的东西我觉得是第一性,只是说在这里你可以去幻想出很多美好的故事,但也有很多非常闹心的事——吵架也都在屋里。我见过一个客户很有意思,他买一个复室的房,他说我没想到你房子最大的好处是两人吵架了可以不见面,平常的房子两人吵架必须得见,你这个房子好,又吵架又不见面,然后又在一个屋子里,你说这叫什么港湾?所以在同一屋檐下并不意味着都是甜美,它跟精神上的幸福不是必然的,但是物理上的安全,雨淋不进来风吹不上肯定是必然的,所以我还是觉得我们提供的产品,我负责贩售一个物理上的房子,不是卖爱情的,不要认为你从这买了房子你立即有甜蜜,但你立即会有安全。

有人说有房子了才有家的感觉。诚然,家必须有房子,但没有房子临时也可以有家。我们来看一下家的象形字,一个屋子里头养头猪,这就算家了,你得有肉吃,你得有遮风挡雨地方,你得过日子。所以通常全世界所谓的家是和房子的确有关的,但不一定要成家都去买房子,房子的产权法律性质可以不同的,你租房也可以成家,借房也可以成家,另外你是临时找一个房子,比如说这个房子没人住你在里边住,等人来了交房租也是家,总之对于家这个核心概念来讲,房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你可以争取租的房子,借的房子,买的房子种种形式来成一个家,但不能因为暂时租的房子不成家,那如果这样的话目前我们中国人就会减少得很快,租房子就不结婚不生孩子,那我们怎么办?实际上看房子,法律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两个人舒服了找一个地安全地生孩子就行了,这就是一个家。我觉得更重视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感受,然后再去看这个房子是买是租还是暂时租以后买,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

追求有用,顺便有利

其实,无论房子是什么,多数人在房子里追求的是房子外的东西,比如说成功、情感、友谊等,当然,在中国买房还有利可图,因为随着不断城市化,房价会涨,本来你买个房自己住,没想到五年以后它涨了好几倍,这是顺便赚钱。老子说“有知以为用,无知以为利”,我是两者兼有之,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追求有用顺便有利,这样做起来才比较舒服。如果一件事你总在算计它的利,其实很痛苦,永远算不平衡这一件事情,盯着房价不放,一会儿涨,一会儿跌,一会儿你想把它卖了,一会儿说再租第二套,你一辈子倒腾这个事,是不是福利绝对增加了呢?到老的时候发现其实福利增加不是靠这个,而是靠你的追求,我们叫“以为用”的这部分,最后成功了顺便这个房子就解决了,我认为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早期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没房子的情况下做的,但是我抛弃了房子这个事,有人说你在单位工作两年,然后到一定级别一定会有房子,我想来想去不想这么窝囊,我就自己折腾了,但是确实很多年,我硕士毕业之后将近10年都是没有房子的,如果我老老实实待在一个机关他会给我房子的,我不愿意,我就是要追求“以为用”,我就是要折腾,我要做我的事情,结果没想到顺便折腾成房地产商了,房子不缺了,这事就是这关系。老子讲的是对的,相反相成,你从另外的方向别人不认为重要的地方你奋斗,顺便解决了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的事,其实这样的乐趣远远大于你盯在这个利益上面,比如说当时我们很多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就盯在房子,耗在单位不敢动,熬啊熬到现在就一套房子,我相信快乐会减少很多。

当然,追求有用阻力很大,现在人都很现实,但作为一个男人你必须决断,必须坚强。丈母娘不同意就休了丈母娘,只能这样了,因为你没选择。如果说丈母娘说不行,你就告诉她,我没房子跟你家女儿睡,我没房子不跟她睡我跟别人睡,或者你跟丈母娘说,我现在不能挣大钱,以后能挣大钱你赌不赌,你不赌拉倒。如果你敢于做这个决定,我想肯定有女孩子觉得你是爷们愿意跟着你受苦。你就这么窝窝囊囊的,那女孩子更没有安全感,所以你仔细看历史上最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是特猛的爷们,他们其实也没有房子。佐罗有房子吗?关公有房子吗?开始都没房子乱跑,所谓英雄救美,那些英雄大部分都没房子,大部分都是在外面瞎折腾。

2020,我们住哪儿

再考虑一个超现实的问题:2020年我们住哪儿?

这个问题听着挺远,其实也就10年,从2000年到现在也是10年,十年之前大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肯定和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不同,那么之后的10年间会有怎样的变化,比如大家都特别关心的住房问题,那时候有没有改善?我们会住什么样的房子?

现在普遍认为未来城市住房的发展大体有三个思路。第一个是大家都熟知的超级摩天大楼,大楼林立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的标志,现在很多城市争相在建什么中国第一高、亚洲第一高、世界第一高,楼建得高了,单位面积利用率就高。第二个是向地下发展,建设地下城市,但这种模式我觉得不适宜居住,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城市在水平面以下,除非个别由于山体原因,但总体来说,从规划角度来说住一般都在水平线以上,但可以建成商业交通枢纽包括一些艺术中心,包括购物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地下的。第三就是海洋城市,像棕榈岛。这岛我去过一次,它现在还没有完全建成,是人们合理地利用土地填出来的,填得非常巧妙,按它这种填法,海岸线最长——海岸线是很值钱的,商业价值很大。还有一点,这样的填法两面私密性比较好,我去看过,两边都是别墅,顶头一个大酒店,住宅入口处保安非常严格,这样每一夜下来非常安全。但这个还不完全是海洋城市,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城市概念,整个棕榈岛更像是一个城市社区,用填海的方法制造土地并让人在上面居住生活。目前这个地方卖得也很贵,在入口地方有很多中国人买。

这三种发展方向,各有利弊,我个人没有明显的偏好,在城市住房话题上,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是我目前最大的梦想

什么是“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日本人叫“紧缩城市”,也有一种叫“垂直城市”。我们正准备做的这个“立体城市”项目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方式不同,如果说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方式是“摊大饼”的话,我们这个立体城市则是“摊小饼,高密度”。北京的密度很低,一平方米2000人,新加坡则是26000,立体城市的密度更高。我们以望京为例,望京占地17平方公里,用了20年时间建成的,建了700万平米的建筑,装了25万人,如果按照立体城市的项目来规划,我们会把建筑区里的近一半种功能重新摆放压缩,然后只需要7年时间,用1平方公里也能建600万平方米,装15万人。有人可能觉得这样会很挤,其实不然,日本的一个地区,一共一平方公里它做了700万平米,他容积率是12,但是都很松,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高密度的立体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的概念。

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局限在房子或社区上,我们做立体城市这个项目就是要重新界定一下人与建筑的关系。比如我们现在生活工作特别不方便,住一个地儿,上班一个地儿,每天不断地乱走,虽然都在北京城里做事,但我每天4个半小时花在车上。现在的建筑跟人就是这种割裂开来的关系。“立体城市”则不然,人的活动与建筑联系紧密。按照新加坡的标准,一个社区或一个城市的功能大概有120多种功能,我们会在“立体城市”里重叠、复合装进去大概50种功能,像生、老、病、死、养、就业、娱乐、安葬等都可以在里面完成。比如有人去世了,现在的方法是先打电话,搁在太平间,之后拉到八宝山,中间还要找人,那个运尸车另外还要送礼。在“立体城市”里这些都已经是安排好了的,不管站着还是躺着,睁眼还是闭眼都能很迅速地到达指定位置。总之,你可以工作、生活在这里面一辈子,而且方便快捷,再也不用来回奔波。

当然,这个总投资很大,要500亿,我们正在做整个的商业计划安排。我希望给中国的城市化带来另一种选择,叫做“城市革命”,大家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解决交通、就业、能源以及高房价问题,统统解决,这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这个“立体城市”项目建成后,价格不贵,最后精装修的成品房的价格每平米不超过1万块钱,比现有市场的房价要便宜得多,而且不用担心价格会被炒起来,因为炒房团根本介入不进来。

在这个“立体城市”项目的研究中,有一个产业研究,说这个立体城市里,居住人口的60%就在这个建筑体系里就业,所以要买房你必须得跟我建筑体系里的产业体系相关。假如我这里边有医疗产业,那么你必须是符合这个条件我才卖给你,所以说你是医生或护士我卖给你,这样你跟我的产业有相关性,假如你是炒房的我不卖给你,我需要谁在这里我就卖给谁,这样保证我的产业和城市是平衡的,这样我们有40%的人是移动在外边就业的,而60%的人在这个城市就业,减少了交通和外部的负担。当然,你可能一周出去一次,比如说在北京,当你刚开始出来混的时候,活动范围都很少,你在汉口住很少去武昌,你在海淀住很少来朝阳,随着你越来越牛,你跑的地方越来越多,人都有一个习惯,一般来说在生活和就业的地方,如果说相对稳定,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几个点上转。所以我们在“立体城市”里首先要考虑到产业和居住人群的相关性,然后我们来选择卖给谁,所以炒房团虽然有钱,但他们来买我不一定卖。

当然,房子再怎么盖也是商品房,“立体城市”项目也不例外,一旦进入市场,一定遵循市场的价格规律,有人可能质疑,即使没有炒房团,这样的价格也不太现实,因为它不是我个人说了算。

诚然,这个项目做这么大,投500亿,我一定会有融资,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财务安排,可能那些家伙非得说你能多赚为什么多赚,最终可能是“取法不上,仅得服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别人或许是这样的结果,但我做事从来都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个项目,我跟地方政府、跟各个方面都在谈,我希望城市用这种方式节能,同时节地,同时节省大家手里的钱,从而解决我们目前备受困扰的交通、住房等这些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的理想。当然我们测算过,目前这个价格,对于所有的投资者来说都是有足够回报的,但是不排除个别投资人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要求,会略有变化,但我相信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我们会坚守这个底线,否则我们这个试验和理想就变成骗局,不是骗你们而是骗我自己。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市场,告诉城市的领导者,告诉未来的人,城市原来可以这样。

我们没有竞争者

只听我这么说,有人会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但他如果看到我们已经做的工作就会放心了。毛利率也不用担心,整个财务安排的模型非常的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有把握做好财务安排。至于后期的销售预估,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假如没人买怎么办?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状况不会发生,因为相比市场上其他产品,我们有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我们有很大的质量上的保证和便捷性。因为我们现在选的地点在北京,现在修了铁路,到我们现在的地方20分钟,说远不远,交通一定很便利。在建筑质量上,我们内装的标准现是按日本的标准测算的,不是按照当下传统的标准测算的,我们现在测算的全都是日本的专家,所以这个舒适度和标准是没有问题的。在工程质量上,我们整合全球资源来做这样一个计划,在全世界做这样复杂建筑最好的是韩国和日本,我们也在用这些人做,研发中心则放在新加坡,设计团队是全球组织,大概整个计划的完成,光设计和软性的投入的这部分要有五千到七千人,所以这样一个系统是极其复杂而又有质量保障的。

第二个从售价来看,我们要控制在1万块钱以内,如果是精装修加上前面讲的因素,又在一万块钱以内,我觉得在北京绝对有非常大的竞争性,这一点不应该怀疑。

第三个是从同类产品的竞争者来看,我们的竞争者很少,这个计划是在与万通的控股公司相关的其他企业中展开的,没有在上市公司中做,因为它现在不是传统的房地产项目,也不牵扯到跟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这个想法实施起来需要很多勇气和改变。日子过得好的很多企业不愿意改变,日子过的不好的企业没能力改变。所以我不担心这个问题。

拆掉惯性思维这堵墙

别人不做,不是因为他难做,其实这个项目并不太难,我们也不需要政府给以什么特殊照顾,我们做了很多对照研究,包括现在所有的规划政策法规我们一条条来对照,应该说我们完全不需要特殊政策,就按照现有的法规,特别是城市规划,我们都能做,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因为我们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的建筑师、交通专家、消防专家、社会公共专家等都到日本到全球同样密度的地方考察过,看完以后回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项目的所有问题在现有的法律政策范围内都能解决,不需要特别的政策照顾,只需要一点,自己说服自己改变观念。这一点恰恰是别人不做的原因,这就是我们做这个事最大的困难:打破我们长期习惯的做房地产的思维。

我们习惯的思维是我买一块地,跟政府、跟市场去博弈,怎么样成本控制,怎么售价。我们现在做一个类似城市的规划,做一个城市要打破所有的思维,我为了要打破这个思维,现在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概念,让社会认同。

比如我才约了三个作家让他们来写“立体城市”的小说,我一个一个和他们谈,我拿了很多建筑师、规划老师画的效果图,让他们看看是什么样,然后他们写在“立体城市”中发生的爱恨情仇。在网上写,最后你们在网上看。大概两三个月你们会看到这样的小说,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改变观念。我们还打算把它做成一种游戏放到网上,现在正跟巨人讨论怎么做,预计在2011年开测,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先在这上玩,最后会挣到一定钱,这个钱在现实买房的时候有用,可以打折;另一方面,游戏完全按照真实建筑体系设计,我们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体验,这样一个“立体城市”在哪儿走得通在哪儿走不通,哪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在现实中来完善。这样你玩得很熟了,你将来买了这个房,你就知道自己去哪,就像你在国贸,你突然一天到国贸不知道怎么走,但是你先在游戏中把国贸走熟了,你将来到国贸自然会走。

其次,我们关于立体城市有很多重要的研究,这些研究我们会请公司所有重要的决策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的观念改变,有很多事最大的敌人是思考问题的一个习惯。比如我一说一平方千米中建出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么大的楼密不密啊?其实并不密,因为容积率就6。日本有一个城市1.2平方公里,容积率12,已经建了700万平米了,我们去那考察过,怎么走都很舒服。这就是你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改变,我们往哪走都走不了。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立体城市”建筑展,我们把它做成模型陆续在各个城市,甚至全球范围内展出。如果你们有空可以去万通中心看,万通中心放了两个模型,看到这个建筑体系,你就明白600万的建筑体系放在1平方公里上是怎么回事了,差不多把望京所有的建筑重新摆一下。怎么个摆法,不好说,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原来的收音机是电子管,最早的计算机是一个房子大,功能又差,占地又大的机器,今天的城市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做的城市是晶体管——还不是集成电路,晶体管收音机看着小了,但台多了功能也好了,晶体管型的城市也是一样,一定比原来更好使但是体积很小,不能说小反而你这个功能差了,而是比原来更舒服。

“立体城市”的美好未来

“立体城市”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国人心理、潜意识上的土地情节,这也是思维改变与观念问题,我们提到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改变这个而努力的。其他像绿化问题也是如此,只是固有观念在阻碍你的想象。立体城市的绿化肯定和普通社区有区别,但并不比现在社区的绿化差,只是绿化的方式不一样。如果你看我们“立体城市”模型的话,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绿化要好很多,我们有垂直工厂,所有的柱子都变成种草莓的地儿,日本就是这样,柱子就是水泥,我外面包上一层,然后都无土栽培,实际种的都是西红柿一类的植物。我们的绿化生态节能环保比现在你能想象的要好很多,诸如此类这种问题不用担心。

至于建筑的寿命问题,现在国内的建筑寿命一般在27到30年必须要拆,西方建筑的寿命一般在90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项目,日本建筑专家专门把建筑做成永久性建筑,当然不是永远不变,建筑也会更换,但这个过程保持三重节奏,每次只换一部分,它的建筑结构和我们现在的建筑结构不一样,可以保证建筑不会塌。这样就可以无限使用下去,会保持它永久的存在。所以不会有拆迁或者大的迁徙,除非有战争发生,那是不可控力。

另外我们在防震方面也有准备,举例来说,比如老城没有拆迁,你们觉得这个地方防震性能好还是国贸防震性能好?大家肯定认为国贸防震性能好,因为现在日本的技术能够把建筑做到地震地下晃楼不晃,它底下就像放了一个弹性的弹簧。这个防震技术日本已经做得非常好,所以国贸的防震肯定比胡同里传统民居防震好。再比如,迪拜塔高不高?但它的防震比草棚子好。我们在这方面从技术上有深入的研究,所以现在做的当然比通常做的防震好,你看着高,实际上比低矮的房子防震好。

还有一点就是人口结构变化问题,若干年后,城市老龄化以后,社会劳动力问题、就业和产业等方面该怎样调整,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深入研究。

未来十年楼市走向

整个中国楼市方面,人们也不必担心。我觉得住宅价格的话,到2020年还有十年,大家不必过于忧虑,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现在的政策已经关注到住宅问题,不断地扩大保障房的供应,同时也照顾到夹心层,有各种各样的一些政策,所以我觉得房价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一定比过去更加合理。其次,我们从人口结构来看,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人口结构是倒金字塔的,结婚以后相当于有两套房,自己父母一套,岳父岳母那儿一套,这就意味着十年二十年以后你的房子会多出来,没准卖一套、租一套、住一套还有富余的。因为从这个角度看,实际上越往后这件事情不会像今天压力这么大,所以我觉得大家放宽心努力工作,根据你的收入来决定你现下是租还是买,不要做太勉强的事,千万不要根据过去十年已经过来的情况来判断未来,这就好比你都更年期了还幻想青春期我一天长一厘米,是不是我还得努力扛100斤的担子?你年龄段不同,生活自然不同,所以要考虑未来的事。

现在国家整个的布局是除了发展大城市超大城市以外,也特别注重中小农村城镇的建设,如果你喜欢田园风光,可以考虑回中小城镇或农村发展,可以住得很舒服。这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理想和职业来选择。但未来大城市还是大家首选的居住方式,这里生活便利、教育、医疗、保障、就业机会多,还有我们说出名要趁早,你在城里出名容易早。

还有一点就是2020年我们的社区是否按照经济实力划分,穷人和富人的圈子能否逾越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很多讨论,到底是混合居住还是把它差别化?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的政策,现在是走向一个中间大两头小,就是枣核型的政策,如果我们持续扩大中等收入,帮助低收入,适当抑制高收入,这样的话这个收入结构,会保证在未来的城市中,包括“立体城市“,居住的大部分是中产阶级,极富和极贫困的是少数的,这种我觉得就是社会比较合理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只有富和比较富,而没有赤贫和极富,为什么?今天这个东西是相对性的,一个人要饿死,还有一个人吃肉,这两个人要打起来因为要抢饭吃,但如果一个人吃肉一个人吃鱼翅,这两个人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未来的关系就是吃鱼翅的人和吃鱼肉的人在一起住,不会存在打起来的问题。

地产商是横吃派,坐庄的是政府

纵贯中国的楼市,从2002年到现在,中国楼市一直在疯长,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的房地产商排名也越来越靠前。但存在野蛮生长的不只是企业和房地产商,过去十年我们城市化的过程中,除了表面快速地增长外,也都有野蛮生长的成分。一个城市的人均GDP只有4000-5000美金,弄三个CBD确实是浪费公共资源,这种野蛮生长的确是存在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地产商是被公权力引导着走的,因为地产商是横吃派,做庄的是政府,政府发牌我们接牌。由于公权力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野蛮生长的倾向,导致了地产商的跟随,随风起舞,这都是我们要纠正的错误。但是未来10年、20年会不会改变这种状态?关键在于我们的公权力是不是理性,是不是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和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给予一个更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两点,比如前一段时间说国企又开始折腾,比民企折腾的还大,那么你CBD又乱啦,整个楼市也不好预测。所以我看了韩寒有一句话颇有同感,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幻想未来有一天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我们煮酒高歌,我们把酒畅饮,这是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我认为这也是我的快乐。

其实,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地产商完全可以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甚至从地产的角度引导政府的行为。比如说我们做“立体城市”,最近得到地方政府高度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地同时又增加就业,另外能够环保还有降低房价。这也可以看出,如果地产商去做负责任、有使命感的创新,一定会使我们的公权力达到注意到你的进步,大家可以进行良性互动来改变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领导者管理城市的决策方向也随着我们有所调整,大家都是可以很好合作、有所作为的。

所谓文明,就是把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

政府决策上会出现失误,这无可厚非,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一边犯错误一边纠正错误,纠正完错误在下一轮又犯错误。比如科技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带来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基本上都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巨大联系,现在又用科技发展解决能源环境问题。这就跟一个孩子一样,随地大小便提上了裤子,最后又脱了裤子擦屁股,你说到底哪个动作是最必要的?但人类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当然我们社会现在进步了,做事变得方便快捷,我特别赞成这个观点,比如修高速公路提高了效率,但修个高速公路就修个收费站,修个收费站就设计一个自动收费系统,车一过啪就跳起来,所以都是人制造一个事解决一个事,然后不停地发展,社会就是这样。所谓文明就是把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原因是我们前面制造了太多的困难。

我前两天刚去佤族,这个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直接从原始和奴隶社会过渡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他这个民族很怪叫“直过民族”——直接过渡的民族叫直过民族。跟佤族相比,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就是复杂,原来吃肉直接砍下来生着吃,所谓文明就是把它做熟,要再文明加点盐,继续再文明则要弄个盘子,再进一步文明就得弄个盖子,再文明就端到厨房,从厨房再端到客厅,最后你想想今天要吃块肉经过这么漫长的过程,中间都是GDP,都是“折腾”出来的。

今天所谓的节能环保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一次工业文明我们认为最牛的事留下的后遗症,比如飞机、汽车的发明是很大的进步,但今天飞机也污染汽车也污染。至今为止唯一大家没认为错的事就是生孩子,没说生孩子不环保的,当时肯定环保,未来长大就不环保,然后再把这个孩子教育成去环保,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解决问题当中制造问题,同时去解决制造出的问题再去证明自己的智慧,这就是人类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

有些问题扛一段时间就能解决

现在买房少说也得百十来万,花二三百万买套房子,背了一身债,每个月月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且好多人为了买房不仅花了父母的钱,有的连爷爷奶奶的积蓄都花了,买一套房子动用了五六个人一生的财富,这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这和中国人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和伦理习惯有关。

在西方,无论你是儿子还是父亲,借钱就得还钱。我们不同,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富余的话,把钱都拿了出来给子女,我们现在把这种现象叫做“独生子女社会性断奶”很慢。上面有五六个老人管着他,说是20多了说起话来跟十七八一样,什么底气都没有,这是我们现在人口、家庭、文化、伦理,造成的现状,才出现了很多这么来买房的,这样的确变成了社会问题,我们不能选择也不能埋怨。在这样的社会下的确给政府、给当事人、给开发商、给媒体带来很大压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对这种买房现状的解读非常复杂,可以说这样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怪谁这事都解决不了。你说你怪地产商,他便宜到多少你能买得起?现在拆迁的成本在北京三环以内都2万以上,开发出来的楼盘能便宜到哪去?除非是白给,或者是政府重新划定游戏规则,政府不改变现有规则,你怪谁?没法怪的事。你怪社会,说社会不公平?现在住宅80%以上的人,住的都是自由产权房,我们现在人均已经到了26平米,有的说到了28平米,已经快赶上日本,甚至有些地方超过日本了,大部分人都解决了,从社会上来说局部的、个别人的问题,你不能说都怪社会。所以有些问题你要换个角度看。对个人百分之百是问题的,从社会长远来看,可能就不是问题,从领导者和社会研究者的角度看也不是问题,因为它终会慢慢改变。这就像脸上长了青春痘,这是问题吗?是病吗?如果是病,你到医院做手术留下的是坑,但不管是安慰还是等待,青春期一过,脸又溜光水滑的,这些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有些问题扛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解决了。我记得20多年前大家都说大龄女青年男青年找对象,政府为这事花了很多心思,可是到现在,都变成败犬了,剩女都出来了,这已经不是问题了。女的找不着对象,男的找不到媳妇,这是多大问题?解决不了人类就灭了?自己不会找对象生孩子吗?所以有时候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看,是没有解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给什么游戏规则,领导者给什么规则我们按什么规则耍。如果领导者说现在拆迁既然这么贵,大家买不起房,一律改送房发房,只要领导者敢做这个决定,咱就敢回到20年前人均1.5平米。

所以,社会跟个人永远是两个角度,政府会从总体调控,但不可能为每个人都详细规划到。比如说发布《房地产新政》100天后,中央已经明确地说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你可能觉得对自身根本没有任何改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往前看,未来会给你指引。

房子 / 梦想 / 文明 / 政府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