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交网络中关于未来演进的21个猜想

2018年11月26日  来源:简书 作者:凫水 提供人:Xiaotutuallin0_85......

社交网络的生活化趋势不可阻挡,“附近的人”这些细微的功能推动着一公里内的陌生人会成为核心,“附近的事”则可能推动“最近五公里”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商业重点。

Twitter推出的Follow按钮可以被称作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国内,Follow这个动作被中文微博转译为关注、收听,和过去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行为Subscribe(订阅)相比,用户操作的对象由内容转变成了人,这一转变将揭开未来长达十几年的轰轰烈烈的关系网络变革的序幕。Twitter的出现,仅仅是掀开了演化的一小块幕布。

未来社交关系网络将会如何演进、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不揣冒昧,我们对未来做了21个猜想,有些可能对,更多可能是错的。

猜想的出发点来源于两个:一是基于构建社交网络的三个原点——信息、关系链和互动出发,基于基础需求也是最大难点、痛点的解决和优化,会迸发出更大机遇与可能;二是由此衍生出对商业的改变,或者反过来,商业对社交网络的改变。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最先利用好社交网络的永远是媒体及带有强媒体属性的企业。此间,广告、电子商务、游戏等这些离钱最近的合作伙伴,一直在不断加大试探和渗透。他们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执着的,改变会在后续时间中持续出现。

(一)社交网络的信息到达,未来是拉还是推的形态?

对于公众帐号和有着众多人脉的用户来说,这些帐号所提供的内容和服务质量一定要更高。

微信、微博的融合趋势是:在拉取信息(微博)的网络基础上,对信息推送可以做个性化的设置。这一形式类似于微博中的特别关注,或者是微信中推出的“收到消息但不提示”功能,可能都是这个大融合趋势下的中间形态之一。

(二)中式演进和美式演进

国内社交网络演进受到背后创始集团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决定了早期影响力人群的属性,也决定了受众的属性。

(三)有价值节点的发现与推荐机制

社交网络最大的困难,依然是用户如何找到有价值的帐号来长期关注。

熟人网络不存在这个问题。谁是自己的朋友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晰。对于已经建立品牌的服务,这个问题也不大,用户知道自己喜欢哪些品牌。但其他弱关系节点的建立(尤其面对新的帐号和企业、服务时,如何收听和关注),还是相当困难,用户并不太清楚哪些会是对自己有价值、值得信赖的帐号。寻找成本与被误导之后的退听/退订成本都极其高昂,会阻碍用户的步伐。

个体品牌的迅速兴起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但工具上一定还有更大的演化空间。整个社交网络是基于信任机制建立起来的关系链条,因此谁值得Follow(纳入关注的视线内)永远是最核心,也最有待挖掘的问题。

建立弱关系节点的成本依旧很高,今天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依然如此,这可能需要非常便利又强大的分析工具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社交网络中发现有价值节点的工具,可能是演进的一个重要课题。真正优秀的节点发现工具,能够使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非常容易地建立起自己的兴趣网络,也能够使企业与创业团队在其中迅速浮现出来。

(四)Follow的极限

目前,社交网络用户Follow的平均水平在100位好友上下,具体会因为不同平台而异。在这个数字之内,发现新的节点(如新的有趣的帐号和个人)比较容易,发生Follow这个动作也比较容易,但越过这个数字后,维护关系链的难度、无意义内容的骚扰,乃至信息过载、发现更有价值帐号的成本,都会变得越来越高。这些问题本身也是社交网络中最常面对的难题。

(五)Follow一切

Twitter带来的巨大改变,推动着用户将追随的对象由内容转变成了人。这个改变一旦形成,就会像种子一样自然发芽并进化。人们未来Follow的对象会再次从人变成某一个物体、某一个话题、某一个会议等。这种转变结合着二维码技术(或者比二维码更为便利的技术),将会为网络生活带来更大变化。人们只需要举起手机,就可以关注到自己想关注的一切事物,相关信息会源源不断地被拉取或推送过来。这个趋势在微信面前已展露出巨大前景。人们举着手机拍照或者扫描某一物体、照片、二维码,就能看到详细而具体的信息,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本地生活服务会迎来全新变化。这种思维极有可能顺着这个版本,扩散到其他社交网络中去。因此,Follow一切,能够让人们突破极限,也因此会需要接下来提到的这项技术。

(六)Timeline的管理技术

目前,社交网络采用了最简单的原则:用户发布的信息按照时间自然排序。叫时间轴也罢,叫信息流也罢,信息像流水一样出现在用户面前,这个页面就是Timeline。这个原则足够简单,也足够有意义,用户可以知道最新的消息。但在这个原则下,出现在用户面前的信息排序和展示其实并不友好,混乱与重复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内容和服务的获取与消费。只是到目前为止,这个简单的办法还很难替代。

社交网络是一个基于信任机制的网络。人们关注的任何节点和帐号都代表了对其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期待,但人们还是会犯错误和被误导,会结识一些无聊的好友或偶尔有价值的帐号。等到很多低质无效、凌乱骚扰的信息涌来时,人们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可能直接离开这个网络。因此,基于Timeline的管理技术,会是一个期待,也是未来社交网络的大难题。

(七)从Tweet到Card

尽管Twitter拉开了社交网络新的大幕,但就它发明的140个字表达方式而言,今天看来已有些行动迟滞了。Tweet(人们对Twitter中帖文的昵称)的优势是文字容易阅读,缺点是Feeds的表现形态过于单调。内容不性感不好玩,会阻碍Twitter继续成长为伟大的社交网络。为了未来,Twitter也在对Tweet做不断改进,由此,Cards这个新概念得以兴起。

Cards在一个类似名片大小(也就是微博信息大小)的空间中,把表现形态完全交给了内容发布者。图文混排、视频、购物、游戏等,甚至个性化按钮都可以在其中呈现,也就是本书中提及的“信息就是一切,甚至就是应用和服务本身”。Twitter因此也将变得更加诱人。只有这样,社交网络未来才会足够性感,才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和新玩法。在国内,腾讯微博、微信同样走在Rich Feeds的道路上,信息本身将变得越来越丰富。

(八)自动播放的Feeds

无论是拉的网络(微博),还是推的网络(微信),今天的Feeds都是等待播放状态的,而不是自动播放。用户总是很懒的,希望更加简单地使用产品,甚至使用信息。为什么要点播放按钮呢?图片能否能像幻灯片一样播放?有声音自动播放出来,新收到的视频会自动在手机上播放?这种直播网络,类似微信一样,带来了另外一种社交网络演进的可能形态——直播型社交网络。

(九)Feeds(Cards)国际标准化组织

鉴于不同社交网络信息互相分享时,可能碰到格式不统一的问题,Cards形态未来或需要定义出标准的数据结构,来用于不同社交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比如,不同社交网络间该如何用Cards表达一个饭店,或者商品的相关信息?在HTML定义Page之后,什么标准可以来定义Cards?未来或许在几大社交网络间是一场大博弈与大谈判。

(十)社交网络的互相大分享

未来,不同的社交网络之间,数据一定是可以互相分享的,信息在自由流动。

随着社交网络的极度丰富多彩,选择也即将成为一个难题,现在用户要分享一段内容,需要在一个极其庞大的列表中做选择。仅在国内,就有QQ空间、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一系列社交网络供选择。如果要加入海外的平台,则还有更多选项。加上可能Feeds的格式也不统一,这无疑增加了许多阻碍。

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中间的分享服务,提供各种Feeds的输入与输出,并提供用户帐号层面的中转服务。这个服务会被内置到各个社交网络中去。用户一旦登录,就会知道自己还在其他哪些社交网络中,这样就无须面对一个庞大的选择列表。

(十一)大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社交网络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数量级最大的信息量,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毫不为过。这些无比庞大、细碎的信息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改变世界的力量?许多围绕大数据处理的创业公司也早早进入,除去广告业务,这些大数据可能率先在一个个垂直领域对现有企业带来改良,继而带来改变。如电子商务、影视,一些合作已经在酝酿和展开中,每一个切入点,都足够展开狂想。

基于大数据的加工和处理也将成为未来社交网络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不仅平台自身将加大这一业务的投入,不同平台间不同数据的对接与融合也已悄然展开。基于大数据分析、使用领域内的创业、合作、投资、收购兼并也会成为一段时期内的业界热点。

(十二)从媒体形态走向生活形态

Follow所代表的信任机制,首先兴起于重组内容。其实也可以重组网上购物,重组生活服务等需求。在信息进化的背景下,购物和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如美丽说的发展,证明了Follow机制所构成的购物社区,在中国是可行的。这种垂直服务显示出,弱关系在社交网络上拓展出了媒体的范畴,更加广泛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今天的互联网产品,也最终都会走向生活化。

(十三)五公里网络的兴起

资本市场和创业者对O2O的热情,令“最近一公里”概念对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其重大的改变。尽管用户的兴趣和关注点不会发生什么迁移,但社交网络的生活化趋势不可阻挡,“附近的人”这些细微的功能推动着一公里内的陌生人会成为核心,“附近的事”则可能推动“最近五公里”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商业重点,商家、餐饮、美发师、好的家教与家政、好的牙医等,会推动着专门的“五公里应用”兴起,甚至有可能成为生活社交网络的标配。

目前看来,最有可能抢占这一领域的产品会是微信。如果微信要演变为这样一个生活网络的话,那么“查看附近的人”或许要提到最显眼的功能位置上,甚至提到联系人或者朋友圈级别上。

这些商家与用户,附近的人和事,都在弱关系的范畴中,许多用户因为生活范围的原因,更关心周围的一些服务提供与信息提供。因此,也催生了需求与服务的新对接形态,并将由此诞生最多以方圆5公里为核心的生活网络。

(十四)社交网络大分裂

由于受众属性,所属大集团的基因,内容形态(文字、文章、图片、视频、购物、直播)、类型(媒体、购物、服务、交友),以及中国受众的复杂型(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儿童)和参与人的众多(个人、大媒体、商家、服务者)构成了无比复杂的关系网络。在手机时代,小小的屏幕下单一社交网络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简单”这个要素驱动了企业和应用在社交网络上的生存与发展,也驱动着自身的演进和变化。在手机上,弱社交网络的大分裂时代正在来临。

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会去寻找专门为自己打造的社交网络。一些主流的需求会被抓住,形成一些大型的主力网络。但针对性的细分网络将有很高的价值,比如旅游、文学、音乐等。今天,微博、微信、QQ空间大一统社交网络的时代也将打破,很快,每个用户都会登录不同的社交网络,每个用户平均消费4~5个社交网络,将会是非常现实的事情。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天,社交网络的一切都还只是处在早期。不久后,是不是会有至少1000家诞生在手机上的社交网络?

(十五)剥离

社交网络的功能如果变得越来越复杂,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分工,或者功能间的剥离。

社交网络可能保留也只保留一个核心,那就是关系托管。其他的细分功能与服务都可能会被逐渐剥离出去,如我们所叙述的“垂直的机会”。通过无所不在的帐号授权登录体系,社交帐号将会变得越来越宝贵,拥有或者能构建帐号体系的企业将变得越来越强大。

随后一系列的变化可能会发生:

信息的接收完全有可能最后剥离出去,成为浏览器的一部分。浏览器厂商或许正在这样构想,因为如果人们改在这些地方消费内容,他们就会获得足够的用户时长和停留。

内容的发起也是一样。相机、摄影、美图软件等确实正在取代发布的功能。内容的发起,会从任何一个角落发起,比如地图,甚至从未来的电视、手表、眼镜上发起。社交网络对内容发起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弱势。

许多商家的内容维护可能是从一个工具上发起,然后再同步到各个社交网络上去。这个变化,其实已经率先发生,未来也仍将成为一个持续的创业起点。

(十六)传统的媒体、服务和购物方式被彻底颠覆

现在,仅在腾讯旗下的多家社交网络上,就有不同的理解诞生,腾讯微博走向“信息即服务”、QQ空间强调“关系链即服务”,微信又带来“互动即服务”。其他网络中,新浪微博强调“微博就是媒体”。不同的理解吸引着大量商家和企业进入。

如果人们都迁移到了社交网络上来,意味着媒体、购物和服务与用户之间的触点变了。整个服务形态都会发生急剧的改变。如果每天人们有两小时耗在这些不同形态的社交网络上,将会怎样深刻地改变生活和营销?在这个问题背后,意味着今天提供服务的方式都将发生根本变化,这在近期,一直都是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所展开的试探也尤为丰富。

(十七)人们变得比原来更容易受到影响了

如果现在去看电影,什么会决定我们的选择?真的没有受到别人的影响吗?我们看的只是其他人认为好的电影而已。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更容易受到好友们或他人的影响,不管是影视,还是阅读、购物等任何一个层面。关系确实在改变许多事情。

社交网络把影响人变成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犹太人曾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把一个想法装到别人的脑子里。”这件事情在今天看来,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

碎片化而又充沛的信息,令社交网络中的人们越来越难以保持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中自我失去一代的出现,但人们又在这种潮流中挣扎着希望保留自己。纠结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中,衍生出许多不一样的现象。

(十八)品牌价值的具体化

挣扎中会有新的变化和机会诞生,是的,一定是这样。一个显性趋势是个人将会高度品牌化,尤其在商业与服务业中,这个趋势将保持一致。用户与商家的品牌价值,在早期将会由自己的听众和粉丝数量乘以粉丝品质来体现。

当然,这不等于品牌的全部,但可以很有效地作为品牌衡量的一个尺子。品牌或者个人如果不被喜欢、不被期待、不被信任,则不会再拥有粉丝。(修订到这里时,我就不由得想起微信公众平台的那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十九)专业社交网络自媒体的兴起

今天,各种有天赋、有资源、有品牌、有能力的商家和个人用户,大部分已经跑步进入了各大社交网络,并获得了一定量属于自己的目标受众。他们变得越来越职业化,依赖影响别人来生活。这件事情也才刚刚开始。

在品牌化趋势下,以今天的互联网人口而言,如果有1%(在中国,这一比例下的人数或将逼近1000万)开始转向变成自媒体,依赖在社交网络上提供价值来生存,一个新的营销变革浪潮就将来临。这很有可能会发生,尤其在今天,只是看需要多久能够到达这一数量级而已。

(二十)营销的彻底变革

现在的营销,建立在展示和搜索之上。未来的营销,建立在传播和影响力上。在自媒体的兴盛下,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节点,都能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受众。对于商家而言,如何在社交网络中影响受众这一简单的命题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艰难——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数量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细碎,商家(哪怕过去再大的企业)自身影响将变得越来越有限,如何影响更多更大的目标受众?过去旧有的营销理念和思路,公关套路和思路在大社交网络时代中或变得步履维艰。营销会步入一个彻底变革的新时代。

(二十一)去中心化的服务

现有的服务都是以商家和提供者为中心,商家在某一个地方,用户需要服务的话就请来找我。社交网络的信息以去中心化的状态出现,也带来了服务的去中心化。在社交网络上,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发生,也要求服务随时供应。这个变化在微博和微信上都可见端倪:人们在微博上随时随地发出需求和疑问,主动@提及服务提供者;微信上,人们对于服务的响应也要求更为严格,当用户发出需求时,商家的回应速度和回应内容都需要迅速而准确,不然用户会快速离去。服务将由过去的中心化演变成为去中心化的星形结构,商家开始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微服务。

正文笔记[完]

作者:凫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