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2018年11月10日  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 提供人:wto3562......

准备退休的马云,还没来得及当老师,就被拉去各种场合站台。最近的一次是在南昌的世界VR产业大会。

演讲中,马老师说了这句话:

“全世界有这样和那样的VR公司,零星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是把一个地方打造成VR的创新创业中心、VR的产业中心,甚至作为一个平台来打造,江西南昌是第一次。”

这个被最高领导人致贺信、部级领导出席的大会,加上马老师的出现,让南昌赚足了眼球。

场面热闹,最终促成的投资意向数据也还算不错。为期三天的世界VR产业大会,吸引高通、索尼、华为等全球158家知名企业参会,总投资额631.5亿元。

过往印象中的南昌,你很难跟VR这种先进技术联系起来。但越来越多的城市,依靠高新技术产业正刷新着人们的旧认知。

1、谁最没有存在感?

论起城市的存在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但评论最多的是“我在的城市”。

但要说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太原、银川、南昌、南宁、西宁、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海口、拉萨这十个城市,恐怕没有太多异议。

这些城市给人的印象,一是经济没特色,二是旅游没特色,三在网络上,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宣传亮点能让人一下子记住。

这与他们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上面提到的城市,除了石家庄排在前20名之内,其他弱存在感城市都排名在24位之后,经济水平与前面的一二线城市差距比较明显。

比如太原,曾经以煤炭为支柱产业,这也是大多数人提起这座城市唯一的印象,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瓶颈很快到来,太原经济很难找到突破口;

比如海口,全国人民都知道海南是旅游大省,但海口的气势全被三亚压了下去,去海南旅游,海口永远是第二甚至第三选择。

比如南昌和南宁,提起江西,你想到的可能是红色城市井冈山;提起广西,你想到的可能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产业上没什么特色的南昌和南宁,存在感全无。

比如石家庄,冀北有北京辐射,唐山、廊坊、保定都发展的不错,而自己离北京较远,反倒没受到太多福利,更难说要辐射冀南。

有人甚至调侃,在有关城市的歌曲中,北京有《北京北京》,成都有赵雷的《成都》,西安有爆红的《西安人的歌》,但石家庄被人熟知的,只有一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另一个备受争议的,是济南。

山东虽然是经济强省,但济南一直都是弱省会。在山东,济南的GDP水平不如青岛、烟台,只能排在第三的位置,这让济南人民多少有点抬不起头来。

但从上表也能看出,弱省会城市GDP增速,几乎都排名比较靠前。拉萨、西宁、南昌的增速能挤进前10,除了呼和浩特的增速只有3.9%以外,其他城市的增速都在7%以上。

弱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也是近年来中国城市格局的另一个趋势。

没有特色产业,就制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南昌,举办VR产业大会,就是提升新经济发展的最好切入点;比如近几年一直在全国前列的贵阳,依靠大数据产业,更是占据了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关键风口。

2、撤退的大城市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也正在改变之中。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在环保压头的任务下,到2020年北京将再清退10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今年的任务是清退500家。早在去年,北京就已经清退了651家,5年来,实际清退1992家,超额完成任务。

被清退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金属制品、铸锻造等污染较大的传统行业,全市仅留下2家水泥企业。

近几年来,北京的主基调一直是“疏解”,包括人口和产业。

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要做全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和交流中心,功能十分臃肿,再发展下去,整个城市将无法负荷。于是必须疏解、迁移一部分城市功能载体,既能带动城市周边发展,也让自己变得“清爽”。

于是,2017年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同时出现人口下滑。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另外一点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左右,中国一直处于高速工业化的阶段,第二产业一直是支柱产业。全国各地都有特色工业制造业:山西的煤、浙江的小商品、河北的钢厂、东莞的电子代工厂……

但2006年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逐渐下滑,到了2017年直接跌到了33.9%。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则快速攀升,到了2017年已经占比达到51.6%,成为贡献最多的产业。其中,金融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8%到2017年的7.9%,在过去十年里完成翻番。1979-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是真正的高速增长行业。

比较突出的是上海。2017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超过5330亿元,占全市GDP约17.69%,要知道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业占香港GDP的比值也才18%,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坐实。

但这就导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有点严重,这才有了近几年“脱虚向实”的呼喊,有了多项惠及实体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效果,并不如意。

看看富豪榜的变化就知道了。2010年的富豪榜上,大多数还是各类轻重制造业,而到了2016年,则大都变成了互联网、投资、房地产,“二马一许”已霸榜多年。

3、内陆城市的超车行动

超级大都市的产业清理,给了一众二线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好机会。

我们梳理过往40年的城市经济水平排名变化,就能发现端倪。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在改开前20年中,中国大多城市发展重工业为主,因此东北的几大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前,到了1998年,长春、沈阳、大连和哈尔滨全部跌出10名之外。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轻工业加工制造蓬勃发展,2008年时,无锡、佛山、东莞这些明星制造业城市都挤进了前20名。但到了2017年,这三个城市的排名都有了下滑。

把排名上升和下降的城市标在地图上是这样的: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而我们观察这一榜单的排名变化发现这样一些趋势:

沿海制造、贸易为主的非政治中心城市在下滑:大连、唐山、青岛、苏州、无锡、宁波、佛山;内陆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大省省会崛起:成都、武汉、南京、西安、郑州、长沙、合肥。

这与产业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制造业巨头富士康为例,其在1988年在深圳开了第一家工厂,然后以珠三角为重心延展至惠州、佛山、东莞等城市。

到了90年代,富士康开始布局长三角,昆山、上海、嘉善,先后兴起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再到2003年,富士康开始步入内陆城市,第一个选在了太原,然后武汉、重庆、郑州、长沙等等,加工产业链布局到全国。

没有存在感的城市,正准备一场弯道逆袭!

引进富士康,几乎是每个城市当年最大的经济事件。黄奇帆至今还在为重庆引进富士康而骄傲,而郑州引进富士康时,省委书记更是亲自到机场迎接郭台铭,足见重视之程度。如今,重庆成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而郑州则成了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

制造业的能量蓄满,这些城市便走上经济腾飞之路。成都、重庆、武汉、郑州、杭州、南京、长沙……这些已然是当下最红的明星城市。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又给他们留下更加严苛的竞争空间,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与洗牌,即将拉开大幕!

城市 / 存在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