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走出思维的误区

2021年2月8日  来源: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 提供人:chunhao17......

走出思维的误区 中译本序言

有机会与中国读者交流,我们深感荣幸。与学术传统如此源远流长的国 家的人民分享我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热爱。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感谢北京万圣书园主人甘琦女士,是她对本书翻译和出版工作的支持,使之得以与世界四 分之一的人民见面。本书原名为《批判性思维指南》,我的中国朋友将其中译本改名为《走出思维的误区》。

何为批判性思维?它与其它思维方式有何异同?与诸多思维方式一样,批判性思维始于好奇。究竟哪些事物信实可靠。哪些方法卓富实效,它们又何以具备这些品质—对此我们常常充满好奇。好奇心促使

我们盘桓于发现、创造以及思维的评价功能之间,流连忘返。好奇心激发我们投身于思维研究的艰苦劳作。然而,批判 性思维又远非止于好奇。它乃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的集萃,而这种方式和技巧则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他人看法反应的质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人们通常不得不 采取某种特定的取向。而一旦我们必须对他人在交流中所选取的目的—这一目的通常是劝服我们依照其方式思想或行动一一做出回应,便用得着批判性思维了。批判 性思维固非一系列现成的结论,可供我们一劳永逸地与他人观点相颉颃。然而,它却包含有一整套程序,可由此判断对他人建议的取舍。进言之,批判性思维提供的 是某种标准或准则;可据此评估推理技巧的价值所在。这些标准自然不是唯一便当合用的工具,但对多数思想者来说,它无疑是实用而有益的。我们献给读者的批判 性思维,体现的即是这样一种精神—对他人智慧及识见的探索和宽容。何不尝试使用一下?看它是否对实现更为美好的中国有所裨益。

M·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M·基利

第三版序言

我们曾计划通过增加新近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批判性思维课上讨论所提供的新观点,使《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的先前两版得以改进。目前的第三版,便体现了这一努力。当初促使我们写作该书的原因,来自我们的亲身经历和观察。

首先,我们对日益依赖于”专家”—-教材的作者、教师、律师、政客、记者和电视评论员—的学生和熟人感到惊诧。世界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但人们却一天天 变得只会对外界信息一古脑儿地被动吸收,再不能够对耳闻目睹的一切做一番批判性的考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对于何去何从做出自己积极的选择,这 种状况,不能不使人忧心如焚。

其二,通过多年来教授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经验,我们确信,尽管人们的能力千差万别,只要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技能,人们总能够学会将之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间,人们对自己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会迅速增强,尽管对这些问题他们可能很少体验。

促使我们写作的第三点考虑是,迄今为止,我们甚至找不到一本专著,用以传授我们学生了解的技能。我们需要的不是哲学著作,它完全不必道貌岸然,但必须将 批判性阐发的基本技能阐发得准确无误、浅显易懂。符合这种要求的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于是,我们开始写作本书,以完成其它著作未曾胜任的事业。我们致 力于展开一系列提问的技巧对让读者在面对从教材到论文等各类材料时都能学有所用。在讨论时,我们力求做到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我们打算使它老少皆宜,而 不至呆板晦涩,味同嚼蜡。)

本书的内容,主要得自于我们40年来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的观点,是在回答不同水平学生—从新生到 哲学博士—-的课堂提问时逐渐形成的。这些解惑答疑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方法对于学习批判性思维颇为有效。比如我们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实际应用 刚刚学会的技能,并立即领略到应用这些技能的丰硕成果。书中的许多例子,都涉及到目前争论迭出的问题,它们足以指导读者去接触其它自己尚不熟悉的讨论。我 们安排批判性问题的顺序、也力求与读者在抉择时实际提问的自然顺序保持一致。除此之外,它既注意认知方法,又不忽略价值判断—这一点在批判性阅读和做出抉 择时尤其重要。

本书的第三版包含以下特点:

1、明确论及批判性思维的各种不同方式;

2、更为重视对于竞争性假说的归纳;

3、阐明类比推理的运用和滥用;

4、增加练习和实例的数量;

5、分析足以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心理偏见。

究竟谁能从我们的著作中得到最大的好处?由于我们的教学是针对能力千差万别的各种读者,难以想象本书不会对任何学校的课程多有裨益。事实上,我们著作的 先前两版,已经在法学、英语、药学、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宗教以及社会科学等诸多课程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某些领域应用本书的方法将尤能使你 得心应手。讲授普通教育学的教师,会希望在开课之初,对于学生们需要解释其培养方向的愿望做出前后一致的回答;着重讲解写作知识的英语课程,既可以利用本 书在着手写作之前评议各写作流派为争论,也可以用它排列出写作中需要避免的各种问题。对于训练未来教师和助教的课程,本书将尤为有益,因为它明确阐明教师 们期望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怎样的能力。发展学习技能的课程,将会因补充了批判性阅读和思维的渐进式描述,而变得丰富充实;本书自然也适用于专门讲授批判性阅 读和批判性技能的各类课程。虽则本书主要来自于我们的教学经验,它的写作原则却在于为几乎所有人提供从事良好阅读实践的指南。每一个具有批判性意识的读 者,只要他希望通过阅读达成理智的抉择,都可以从我们提供的技能中采撷众长。我们强调的批判性问题,会使每个人的阅读活动充满生机,而不管他受过多少正规 教育。本书的第三版应尤其归功于批判性思维课程中的各位学生。他们的诸多建议,使我们的著作更加明确,也更加严谨。有两位学生我们应特别致以谢意;罗伯 特·费特拉尔夫提出了淘金的比喻,这在本书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提出这个与海绵式学习方式相对的比喻,仅用了十分钟时间,然而我们曾用几年时间为这一表 述冥思苦想而一无所获。朱莉·A哈里斯为本版设计了许多新的事例和练习。我们还要感谢各位评论家,他们的意见使我们受益匪浅。这些人包括:密歇根大学的李 兰·巴克、汤姆金斯·科特兰社区学院的迪安·W、克里尔,贝利亚学院的莱比·琼斯、帝王谷学院的简·罗斯顿、维思州立大学的露丝·E,雷伊,以及弗吉尼亚 工艺学院与州立大学的贝思·M。瓦根斯帕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