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关联的效应为何如此强大

2021年9月24日  来源:说服:像讲故事一样讲道理 作者:(美)尼克·克里 提供人:zhaotou97......

这一切得从一群狗说起。一群狗?没错,更确切地说,是巴甫洛夫所养的一群狗。

1927年,伊凡·巴甫洛夫,在对实验用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促使他创立了心理学的奠基理论(对于心理学领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意外)。他注意到自己的助手每次拿着碎肉进入实验室的时候,狗就会开始流口水,它们流口水的时候甚至还没看到碎肉或者闻到肉味。

作为一名理性的研究者,巴甫洛夫认为这并不是意念力导致的,此种现象背后一定有它的科学原理。他的直觉是正确的。巴甫洛夫愈发觉得,即将吃到肉的期待对狗来说是某种程度的刺激条件,于是他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他首先检查狗是否会对摇铃声之类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类刺激我们称为初始中性刺激。确认狗并没有特定反应之后,他开始在铃声和肉的出现之间建立联系,即反复在给狗端上碎肉之前摇铃。不久以后,狗就将肉和铃声联系起来了,这时候,就算巴甫洛夫仅仅只是摇铃,狗也会流口水。由此,他将整个过程归纳为以下三步:

摇铃→不流口水

摇铃+端上肉→流口水

仅仅摇铃→流口水

巴甫洛夫由此得出结论:中性初始刺激并不会引起行为反应(比如摇铃)。但如果这种刺激伴随着一种“非条件刺激”——一种引起自然反应的刺激(比如引起狗流口水的肉)。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发现,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这个观点却开创了心理学的新纪元。这其中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一个最通俗的解释就是,重复不断地在施加非条件刺激(比如肉)之前先施加初始中性刺激(比如摇铃),初始中性刺激就会变成非条件刺激来临前的一个信号。巴甫洛夫反复在给狗端上肉之前摇铃,狗就把对肉即将端上来的预期变成了条件反射,以至于仅仅通过摇铃就能让它们流口水。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虽然初始中性刺激通常是在非条件刺激之前施加的,但是研究表明,甚至把非条件刺激(直接引起反应的刺激)施加在初始中性刺激之前,也可以发生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的形式称为后向条件作用或是情绪启动,如果施加一种能够激发某种情绪或感情状态的非条件刺激,你就从本质上激发人们通过新的情绪心态来看待随后的初始中性刺激(也就是“情绪启动”)。

因而,这种情绪上的体验就能影响人们对初始中性刺激的感知和评价。假如你一直在天气好的时候给你的朋友打电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运用“情绪启动”将你自己和宜人的天气联系起来了:

你→无响应

你+好天气→积极的响应

你→积极的响应

只要有足够多次的关联,对方就会把由好天气自然衍生出来的积极感受与你这个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变成了巴甫洛夫实验中的铃铛,只是你并非让对方产生口水,而是让对方一见你就有好心情。除了情绪启动机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对方将好天气带来的好心情与你联系在一起。这一部分的余下内容将阐述其中的另外两种解释。

错误归因。你应该从本书中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总倾向于进行错误归因。以过程影响为例。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股市代码便于发音的股票(如KAR)通常比那些股市代码难以发音的股票(如RDO)表现得更好。人们将处理股票代码时的轻松归结于公司的经济实力。

如果一只股票的代码易于发音,由迅捷的处理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感受就被错误归因到了这家公司潜在的经济实力上。根据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我们进行着相似的错误归因。如果两个刺激物被互相关联起来,我们可能把其中一个刺激物造成的感受错误地归因为另一个刺激物。比如说,当我们看幽默广告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自己从幽默中体验到的积极情绪错误地归因于这则广告所要推销的商品。

还记得你把自己(初始中性刺激)和好天气(非条件刺激)联系起来的例子吗?像某些读者那样,你可能又迅速翻回去浏览了一下这个小例子,因为它看上去实在是太牵强了(让我们直面这一点,它确实很牵强)。然而研究显示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价值的。施瓦茨(Schwarz)和克劳(Clore)在1983年进行一场实验,他们分别在晴天和雨天给受试者打电话,然后评估他们的幸福感。结果令人瞩目,天晴时人们明显对生活感到更快乐、更满足。

但是,有趣的是,当研究者开始这场谈话,问到“那里的天气如何?”时,很多人的错误认定都消失了。当处在阴雨天气下的人们被问到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时,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意识到自己的抑郁情绪归因于天气,于是他们会相应地调高自己的幸福指数。这是最主要的收获:关联性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能够轻易地将一个刺激的特征和产生的反应,错误地归因到另一个新刺激上,如果你正想给一个老朋友打电话,等到天气晴朗时,总不是个坏主意。下一小节将会解释关联性如此强而有力的最后一个原因: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正如第一章所说,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语义网络,一个包含我们学过的一切知识的互联网络,在网络中的每一个概念或节点都与其他类似或相关的概念相连。进一步说,当一个概念被激活,其他相连的概念也都被激活了,这个原理就是大家所知的激活扩散。这是第一章中讨论过的。最后一章又走回最初的原点,因为关联性能够解释语义网络是如何形成的。每一个我们学习过的概念,即我们语义网络中的节点,都是通过某一关联出现的。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概念,我们不会简单地将这个概念放在大脑中,任其自由漂浮,为了成功地将新概念集成到现有的知识网络中,我们需要将其和一个已经存在的概念相匹配,通过两者的相似性或相关性。为方便演示,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研究者为人们做的调查研究:

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首先,你根据物体的组成,将它们分到不同的组里。当然,根据多少,把它们分成一堆也就够了。如果由于缺少下一步需要的设备,你不得不去另一个地方,否则你就要安排妥当。

重要的是,不要额外做过多的努力。就是说,最好是一次做得少,不要做得太多。从短期来看,这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做得太多很容易节外生枝,而一个错误的代价也是很昂贵的。

许多机制的操作都是不言自明的,我们也不需要细想太多。首先,整个过程看上去很复杂,然而,不久它就将成为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很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结束这个任务的必要性,但是没有人能够断定。

和大多数人一样,阅读完上面这篇摘要,你却什么都没学到。怎么会有人理解这种逻辑混乱和措辞奇怪的文章?然而,如果你知道上下文的内容,那么你就能在相关的场景中对此信息进行分类,这篇文章也就变得清晰明朗了。这段文摘的背景是:使用洗衣机。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上下文,你可以重读这一段并完全理解它了,因为你能够将那段信息放在使用洗衣机的背景之下。这个信息是不是开始让你觉得听着耳熟?是这样的。在第一章里,我解释过,提到“幸运”“小矮人”等概念,会很容易无意识地联想到数字“7”。由于这两个概念和数字“7”之间存在我们语义网络中的联系,激活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也就能激活数字“7”。这是一个与经典条件反射类似的过程。看图14.1,关于我们语义网络的简化图。

图14.1

经典条件反射非常有效。因为它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连接点。当你一直将自己和好天气配对时,如你在说服对象的语义网络中创建了一个新的连接点,即“好天气”和“你”,这种配对越多,连接就越紧密。一旦连接被创建,那么激活时就能从“你”,传送到“好天气”,再到“积极情绪”。当你将自己和好天气进行条件反射式连接,由于说服对象语义网络中的激活扩散,你就能激活积极情绪的连接点。看吧,我们就这样完成了全部的7个步骤。

第一章解释了我们的语义网络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框架,本章又解释了,连接点就是我们语义网络中的构建块。语义网络的深远影响已经超出了本书要探讨的范围,但是希望你现在对关联性的本质和它们如何引导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关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