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谣言控制

2021年9月25日  来源:谣言心理学:人们为何相信谣言,以及如何控制谣言 作者:(美)尼古拉斯·迪方佐;(澳)普拉桑特·波迪亚 提供人:zhaotou97......

在很多领域(如公共健康、自然灾害和危机管理、民生和军事管理、组织沟通和公共关系),对有害谣言进行有效控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第9章中,我们回顾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显然,仍有很多研究需要完成。虽然文献中已经给出了很多明智的建议,但目前很少有关于谣言控制的系统性实证研究。

如何预防谣言这一主题需要得到更多的研究。群际不信任(即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不信任或对立的种族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不信任程度高时,模糊事件就会被解读为威胁。如何减少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呢?敌对群体间更多的接触(如既包含管理层也包含员工代表的委员会,以及多种族代表参与的公民讨论会)可以促进信任、减少不确定感并降低外群体贬损谣言出现的可能性。在变化过程中管理不确定感和焦虑是很困难的,结构化不确定感的策略在预防谣言方面应该有显著效果。我们建议研究者进行包含实验条件(有结构化不确定感的传播策略)和控制条件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以评估谣言预防策略的有效性。

辟谣的有效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研究。辟谣信源非常重要,但同时这一方面也存在几个问题:对信源的信任如何影响辟谣的有效性?高信任会带来更好的辟谣效果,但这是一个线性关系还是单调非线性关系?多高的信任对于有效辟谣而言是必要的?辟谣之后,人们对辟谣信源的感知如何变化?内群体信源通常被感知为更可靠,能带来更好的辟谣效果。然而,当内群体信源反驳一则贬损外群体的谣言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信源会因为站出来说出真相而受到尊重,还是因为背叛而失去尊重和权威?辟谣信源的动机如何影响辟谣的有效性?如果辟谣者能因为辟谣获得一些利益,那么辟谣的有效性就会降低。类似地,辟谣目标(即谣言受众)的动机如何影响他们对辟谣的接受程度?我们认为,怀有事实寻求动机的人更有可能被可信的论据说服,而怀有自我提升动机的人更有可能被减轻尊严受损的策略说服。为验证这些想法,不妨开展这样的研究:操纵受众的动机,再测量不同辟谣的有效性。最后,辟谣的长期效果如何?是否会存在睡眠者效应(辟谣后对谣言的相信程度下降,但不久后反弹)?纵向研究将有助于探讨记忆在辟谣的长期有效性中所起的作用。

大量有关辟谣的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未来需要多进行现场研究。此外,谣言控制的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修辞学和沟通学的理论视角需要与营销、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的方法相结合,以取得对谣言控制更具外部效度的理解,得出更切实有效的策略。

谣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