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谣言内容如何变化

2021年9月25日  来源:谣言心理学:人们为何相信谣言,以及如何控制谣言 作者:(美)尼古拉斯·迪方佐;(澳)普拉桑特·波迪亚 提供人:zhaotou97......
研究已发现四种谣言内容变化模式:磨平(细节数量减少)、添加(谣言的细节变得更加丰富,谣言变得更加复杂)、削尖(突出某些细节)和同化(通过磨平、添加或削尖塑造内容,使其变得更加契合认知图式)。学者普遍认为谣言总会被削尖和同化,但对于谣言是否总会被磨平或添加,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谣言是否总会变小(细节减少)或变大(细节增加)?我们认为这取决于谣言传播模式,具体而言,取决于其中的情境模糊性和谣言重要性。在对谣言的实验室研究(受试者仅仅需要传递信息)和预先散布谣言的现场研究(预先散布谣言,受试者通常仅传播谣言,而不会过多讨论谣言)中,谣言内容会倾向于被磨平,而不是添加。在现实生活中,当情境的模糊性较低,或当群体参与连续的信息传播时,磨平就会发生。相反,现场观察研究表明,在高模糊性和高重要性的情境(如灾难和谋杀)中,谣言内容会倾向于添加,而不是磨平。换句话说,在不确定的重要现实情境中,群体尝试互动式、协作式地讨论谣言,此时添加就会发生。我们的论证凸显了谣言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取向之间的鸿沟。自奥尔波特和波兹曼(G.W.Allport&Postman,1947b)起,心理学家倾向于将谣言视作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连续传播的信息,着重研究在每个传输节点上个人对谣言的影响。社会学家则倾向于认为谣言循环传播,以实现集体意义建构的目标,并且他们关注集体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合作影响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谣言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意义建构,但意义建构的动力有所不同。一些谣言情节(我们推测是少数)中只包含简单的连续传播,而其他谣言情节则更类似于互动讨论。前者倾向于导致磨平,后者则会导致添加。

谣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